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吸收合并预案出台,合并后新主体发展值得期待
国联证券· 2024-10-10 16: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证券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拟进行换股吸收合并,海通与国君换股比例为1:0.62 [2][4] 2) 国泰君安拟配套募资不超过100亿元,发行价格为15.97元/股,较2024年9月5日收盘价溢价8.6% [4] 3) 本次交易为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收购请求权,海通证券股东现金选择权对价较2024年9月5日收盘价分别溢价5.8%、13.7%;国泰君安股东收购请求权对价较2024年9月5日收盘价分别溢价1.1%、5.8% [4] 4) 合并后新券商主体资本实力有望显著增强,归母净资产达到3311亿元,超越中信证券,各项业务竞争力或将跃居行业前列 [4] 报告分类总结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证券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推荐高杠杆、低估值的央国企大券商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 [4] 行业并购动态 - 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拟进行换股吸收合并,海通与国君换股比例为1:0.62 [2][4] - 合并后新券商主体资本实力有望显著增强,归母净资产达到3311亿元,超越中信证券 [4] 公司融资动态 - 国泰君安拟配套募资不超过100亿元,发行价格为15.97元/股,较2024年9月5日收盘价溢价8.6% [4] 股东权益保护 - 本次交易为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收购请求权,海通证券股东现金选择权对价较2024年9月5日收盘价分别溢价5.8%、13.7%;国泰君安股东收购请求权对价较2024年9月5日收盘价分别溢价1.1%、5.8% [4]
中材国际:新签增长有韧性,累计增速回正
国联证券· 2024-10-10 08:00
报告评级 - 中材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核心观点 - 公司24Q1-3新签合同额528亿元,同比增长1%,单24Q3新签157亿元,同比增长35%。截至24Q3末,公司未完合同额621亿元,同比下降1%,较24Q2末增长5%,为2023年全年收入的1.4倍。公司整体新签增长韧性较好,24Q3增长动能强劲,在手订单充裕。[6] - 分业务来看,24Q1-3工程/运维/装备新签分别为336/131/50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6%/+36%/-7%。单24Q3新签分别为95/42/16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54%/+27%/+16%。工程及装备同比下滑但降幅收窄,运维业务延续较好增长。[6] - 分区域来看,24Q1-3境内/境外新签分别为226/30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5%/+6%。境内新签压力大幅缓解,主要系单Q3国内工程新签大幅增长。境外新签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维持稳定增长。[6]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505/564/6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12%/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7/4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14%/14%。[6] 财务数据总结 - 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819/45,799/50,540/56,366/63,807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11%/17.98%/10.35%/11.53%/13.20%。[7] - 2022-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4/2,916/3,298/3,748/4,280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20%/32.90%/13.10%/13.66%/14.17%。[7] - 2022-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16.97%/19.43%/20.06%/20.62%/20.97%,净利率分别为6.01%/6.96%/7.13%/7.26%/7.33%。[9] - 2022-2026年ROE分别为15.07%/15.27%/15.50%/15.77%/16.09%,ROIC分别为18.72%/19.09%/18.45%/22.81%/26.04%。[9] - 2022-2026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66%/62.13%/58.93%/57.76%/57.25%,流动比率分别为1.3/1.3/1.4/1.4/1.5,速动比率分别为0.9/1.0/1.0/1.1/1.1。[9]
社会服务行业专题研究:国内游量增价稳,出入境继续高增
国联证券· 2024-10-09 21:30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国内游量增价稳,出入境继续高增长 [5][6][10][1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人均消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9% [8][9] - 出入境人次维持高增,澳门单日入境旅客量创新高 [10][11] 2. 国内游趋势呈现下沉化和年轻化 [12][13][14] - 传统热门景区依然热门,但目的地下沉趋势延续 [12][13] - 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成为出境游新增长点,旅游主力人群年轻化 [14] 3. 餐酒免税表现分化 [15][16][17][18][19] - 酒店经营量增价跌,全国酒店OCC同比增5% [16] - 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头部企业客流创新高 [17] - 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同比下滑33% [18][19] 行业前瞻及投资建议 1. 预计国内游有望稳步增长,入境游在政策催化下持续成长 [20] 2. 推荐具备顺周期属性的人服、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建议关注北京人力、锦江酒店、九毛九、中国中免等 [20]
国内游量增价稳,出入境继续高增
国联证券· 2024-10-09 21:03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给予社会服务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国内游量增价稳,出入境继续高增长: - 国庆假期国内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人均消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97.9%。[1][9] - 出入境客流保持较高增速,国庆假期出入境日均客流同比增长25.8%。[6][14] 2. 国内游趋势呈现下沉化和年轻化: - 传统热门景区依然热门,但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也成为新的出游热点。[15][16] - 00后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占携程平台订单近20%。[17] 3. 餐饮和酒店表现良好,免税销售受压: - 国庆假期全国酒店OCC同比增长5%,但ADR仍有11%左右下滑。[19][20] - 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头部企业如海底捞单店客流创新高。[21] - 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同比下滑33%。[22][23] 行业目录总结 1. 出游大盘:出游热情延续 - 国内出游:人均消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97.9% [9] - 出入境:延续较高增速 [6][14] 2. 国内游趋势:下沉化、年轻化 - 目的地:传统景区和小众县城共振 [15][16] - 出游客群: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释放 [17] 3. 餐酒免税:全国酒店OCC同比上行 - 酒店:酒店OCC同比增5%,价格仍待修复 [19][20] - 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 [21] - 免税:日均销售同比下滑33% [22][23] 4. 行业前瞻及投资建议:关注顺周期方向 [25]
长安汽车9月销量点评:9月新车密集发布,自主新能源表现稳健
国联证券· 2024-10-09 08:06
报告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长安汽车"买入"评级(维持) [5] 报告核心观点 - 9月公司销量同比下滑但环比增长,自主新能源表现稳健 [7] - 公司进入强产品周期,9月新车密集发布,销量有望稳步增长 [7] - 公司持续推动汽车出海,自主品牌海外销量高速增长 [7]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和利润将保持增长 [8] 分类总结 销量表现 - 9月公司实现批发销量21.32万辆,同比下滑9.98%,环比增长13.93% [7] - 自主品牌9月销量17.26万辆,同比下滑8.49%,环比增长14.04% [7] - 自主品牌乘用车9月销量12.93万辆,同比下滑9.96%,环比增长14.91% [7] 新车发布 - 9月公司新车密集发布,如启源E07、启源A07、深蓝L07等 [7] - 豪华SUV阿维塔07上市20小时大定量达11673台 [7] 新能源表现 - 9月公司自主新能源销量5.44万辆,同比增长6.65%,环比增长11.55% [7] - 1-9月自主新能源销量44.76万辆,同比增长45.96%,占自主品牌28.25% [7] 海外市场 - 公司持续推动海外布局,阿维塔品牌计划2025年拓展至全球50个国家 [7] - 9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3.06万辆,同比增长58.18%,环比增长11.55% [7] - 1-9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8.77万辆,同比增长65.51%,占自主品牌18.16% [7]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797.50/2104.73/2420.17亿元,同比增长18.81%/17.09%/14.99% [8]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5/105.98/126.12亿元,同比增长-33.84%/41.41%/19.00% [8]
家电行业9月月报及10月投资策略:内销提速,双击正当时
国联证券· 2024-10-08 18:03
投资观点 - 内销换挡提速,戴维斯双击可期 [5] - 总量地产政策落地,美国降息周期开启 [7] 行情回顾 - 家电指数9月大涨,相对沪深300跑赢 [9][10][11][12][13][14] - 家电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12][13] 重点数据跟踪 - 钢价、铜铝价格、运价、汇率等成本因素变化 [16][17][18][19][20][21] - 地产销售和竣工数据持续疲弱 [23][24][25] - 白电行业内外销景气度改善 [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 黑电行业出货量及龙头份额提升 [48][49][50][51][52][53] - 小家电行业短期承压,结构性机会可挖掘 [61][62][63][64][65] - 扫地机等清洁电器龙头份额提升 [66][67][68][69][70][71][72][73][74][75][76] - 投影仪行业需求承压 [77][78][79][80][81] 投资建议与核心报告 - 2024年家电行业展望:内销更新需求加速,出海可期 [84] - 推荐白电、黑电、清洁电器、后周期等细分领域龙头 [84] - 近期核心研究报告梳理 [85] 风险提示 - 政策兑现不及预期 [86] - 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 [86] - 外需改善不及预期 [86] 评级说明和声明 - 国联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88] - 一般声明和特别声明 [89][90]
大化工28大细分高频估值监测
国联证券· 2024-10-08 15:00
大化工28大细分高频估值监测 国联证券大化工研究团队 2024年10月7日 证券研究报告 报告评级:强于大市丨维持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大化工28大细分高频估值监测 ◥ 我们汇总了大化工28个细分行业近20年的估值情况,发现当前化工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基础化工/石油石化PE-TTM分别在44%/17% 估值分位。 ◥ 具体至基础化工,PE-TTM在15%分位以内的细分行业有炭黑14%/纯碱10%/涤纶10%/复合肥6%/轮胎1%;PE-TTM在16%-40%之间的细分行业 有无机盐36%/涂料油墨35%/膜材料28%/民爆制品24%/其他化学制品26%/氮肥18%/钾肥18%/氨纶17%/其他塑料制品17%;而氯碱/聚氨酯/ 粘胶/改性塑料/纺织化学制品/磷肥及磷化工等细分行业PE-TTM分位居40%以上。 ◥ 石油石化细分行业中,油气开采的PE-TTM估值分位最低,仅为8%;油品石化贸易/油田服务PE-TTM分位数则位于16%-40%之间,分别处于 26%/19%估值分位;油气剂炼化工程/其他石化行业PE-TTM分位则位于40%以上。 来源: 2 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基础化工、石油化工P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研究:从全球视野看氟制冷剂供应格局
国联证券· 2024-10-08 14:30
全球制冷剂行业发展及供给格局推演 - 《蒙特利尔议定书》明确了臭氧层消耗物质的管控措施及缔约方责任,促使制冷剂升级换代成效显著 [1][2] - 《<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开启了气候变化应对与臭氧层保护的政策协同,要求各国逐步削减高GWP制冷剂 [2] - 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颁布了淘汰高GWP制冷剂的相关法规或方案,部分发达经济体执行更严格的淘汰进程 [19][20] -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剂生产国,HFCs配额及生产能力已超过全球的74%,将对全球供应形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22][23] 中国制冷剂行业发展 - 我国正积极推进HCFCs削减和HFCs配额管控,2025年HCFCs生产和使用量将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 [25][26][27] - 我国三代制冷剂R32及R134a在2024年供需格局呈现紧缺态势,但通过配额调整得到缓解 [47][48][55] - 我国R23作为半导体等离子体化学蚀刻剂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未来配额需求将持续增加 [65][66][67] 海外制冷剂行业发展 - 美国通过《美国创新和制造业法案》实施HFCs减排配额制度,要求在15年内逐步减少HFCs使用 [69][70][71][72] - 欧盟通过F-Gas法规对HFCs进行严格管控,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至2014年水平的三分之二以下 [88][89][90] - 印度将于2028年开始冻结HFCs的生产及消费,并在随后29年内逐步减少 [102][103][104] - 日本已颁布多部与HFCs管理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集中于生产及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106][107][10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产业链整合、基础设施完善、规模优势和技术工艺方面表现突出的氟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金石资源等 [130] 风险提示 - 政策变动风险:部分经济体未来可能出台更严格的法规,限制或禁止部分高GWP制冷剂的生产及使用 [131] - 市场风险:制冷剂价格波动、下游需求变化、替代技术出现等可能影响制冷剂行业 [132][133] - 环境法规风险:排放限制要求企业投资昂贵的回收和销毁设备,或转向更昂贵的替代制冷剂 [134] - 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制冷剂的生产成本和供应稳定性 [135] - 国际贸易风险: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或贸易壁垒增加可能导致制冷剂的国际市场准入受限 [136] -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制冷剂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 [137]
存量按揭利率以及LPR下调对银行息差影响有多大?
国联证券· 2024-10-08 14:03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行业专题研究|银行 存量按揭利率以及 LPR 下调对银行息差 影响有多大?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glzqdatemark1 2024年10月08日 证券研究报告 |报告要点 此次政策组合拳落地,核心目的仍为稳增长,中短期来看预计将对上市银行息差有一定影响, 此次一揽子政策预计拉低上市银行 2025 年净息差 9.87BP。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政策若能够 促进经济加速复苏,则银行将更加受益于宏观景气度以及资产质量的改善,估值有望修复。整 体来看,此次政策影响偏中性。此外,银行股股息优势依旧显著,当前申万银行股息率为 4.88%, 相较于其他资产依旧具备性价比。整体来看,我们看好银行业后续的发展。 |分析师及联系人 刘雨辰 陈昌涛 SAC:S0590522100001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1 / 18 行业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 --- | --- | --- | |------------------------------------------------------------------------------------------------------- ...
从全球视野看氟制冷剂供应格局
国联证券· 2024-10-08 14:03
全球制冷剂行业发展及供给格局推演 - 制冷剂发展近百年,从引入氟氯化碳到认识到氟氯化碳的释放对环境的危害之间相隔了近半个纪[1][2] - 《蒙特利尔议定书》明确了臭氧层消耗物质的管控措施及缔约方责任,促使制冷剂升级换代成效显著[1][2] - 《<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开启了气候变化应对与臭氧层保护的政策协同,旨在扩大议定书的范围,以包括对氢氟碳化物(HFCs)的控制[1][2] - 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及我国均已颁布了淘汰HFCs的相关法规或方案,主要经济体通常会执行比削减时间表更加严格的淘汰进程[19] 中国:HCFCs加速削减,HFCs进入配额管控阶段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臭氧层履约工作,已先后实现了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和甲基溴五大类ODS受控用途的全面淘汰[24] - 中国正在开展HCFCs加速淘汰行动,2025年HCFCs生产和使用量将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25][26] - 2024年,中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37][39] - 2024年,中国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内用配额分别为74.56/34.00万吨,2025年新增R32、R245fa、R41、R236ea等配额[38][40] 海外:部分发达经济体执行更严格淘汰进程 - 美国颁布了《美国创新和制造业法案》(AIM法案),要求在15年内在国家层面逐步减少HFC制冷剂[69][70] - 欧盟颁布了F-Gas法规,引入配额制度来控制HFCs的供应量,并于2024年2月通过新的F-Gas法案[87][88] - 印度将于2028年开始冻结HFCs的生产及消费,并在随后的29年中逐步减少[101][103] - 日本已颁布4部与HFCs的管理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集中于含HFCs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排放控制[106][107] 四代制冷剂:欧美推广应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 - 四代制冷剂(HFOs或自然工质)受到欧美市场大力推广使用,如R1234yf等的全球技术专利被欧美公司控制与垄断[112] - R1234yf的主要优点是环保性好、兼容性强、应用相对成熟,但存在可燃性略高、毒性问题、降解问题等缺点[115] - 目前,R1234yf已得到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许多汽车制造商的认可,在欧美新车中广泛应用[116][117] 投资建议 - 在全球制冷需求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制冷剂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趋于集中,供需关系显著优化[129] - 建议关注在产业链整合、基础设施完善、规模优势和技术工艺方面表现突出的氟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金石资源等[129] 风险提示 - 政策变动风险:部分经济体未来可能出台更严格的法规,限制或禁止部分高GWP的制冷剂[130] - 市场风险:制冷剂厂家间的竞争、下游需求波动等可能导致制冷剂价格短期波动[131] - 技术进步风险: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132] - 环境法规风险: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可能增加企业运营成本[133] - 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制冷剂生产[134] - 国际贸易风险: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限制制冷剂的国际市场准入[135] -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制冷剂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