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住房交易全面降税-将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
-· 2024-11-15 14:37
住房交易全面降税,将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 20241114 摘要 | --- | --- | |-------|---------------------------------------------------------------------------------------------------------------------------------------------------------------------------------------------------------------------------------------------------------------------------------------------------------------------------------------------------------------------------------------------| | | | | • | 此次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房地产市场相关税收 政策调整的主要背景是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强调房地产市场 ...
供需双增-生猪后市如何选择方向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 生猪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生猪期现两市走势及交易获利空间 1. **走势情况** - 今年上半年,生猪现货市场低位震荡,期货市场升水较高。5月起现货加速上涨,7、9月合约震荡,8月现货达年度高点时期货贴水较大。9 - 11月期货震荡下跌向现货靠拢,11月合约期限价差回归。例如1月合约期货价格17元以下,同期现货约21元[3]。 - 核心观点:尽管现货波动剧烈,但通过期市交易获利空间有限[1][3]。 2. **论据** -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走势的差异及价差变化情况,如不同月份合约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的对比[3]。 (二)国内生猪市场供需情况 1. **能繁母猪存栏与出栏量关系** - 核心观点:能繁母猪存栏变化影响未来肉猪出栏量,但单纯依赖其推导供应量粗糙。 - 论据: - 官方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2022年底达高点后下行,2024年3 - 4月降至3,986万头,比2022年底减少9.2%,1 - 4月见底后到9月增加2%。商业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见底,总体趋势一致,一季度产能处于低位[4]。 - 按以往经验,能繁母猪存栏到肉猪出栏约10个月,按商业机构数据推算今年11月 - 明年2月理论出栏量应环比减少,但8月至今消费上升价格却下跌,说明还需考虑配种率和生产效率等中间变量[4]。 2. **仔猪出生到出栏各环节对供应量的影响** - 核心观点:仔猪出生到出栏各环节影响肉猪供应量,观察仔兔出生数据可更准确预测。 - 论据: - 从仔猪出生到出栏涉及能繁母猪配种、仔猪成活率(分娩后、保育阶段、育肥阶段)等关键节点,任何变量都会影响供应量[6]。 - 2023年10月 - 2024年1月全国规模场仔兔出生数量逐月减少,1 - 2月达低谷与七八月份生猪现货价格高点匹配,3月起增加且增速加快,反映未来肉猪供应将增加。9、10月仔兔价格下降印证仔兔增量可信度[7]。 3. **根据仔猪出生到出栏时间关系预测供应情况** - 核心观点:2024年12月 - 2025年3月肉猪出栏量将环比增加。 - 论据:2024年6 - 9月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速较高,6 - 8月新生仔猪数连续三月超4,000万头,9月达4,100万头,10月预估4,100万头[8]。 4. **其他验证肉猪供应增加的指标** - 核心观点:仔猪和育肥猪饲料销量变化可验证肉猪供应增加。 - 论据:2024年5 - 8月仔猪销量环比明显增加,9月销量较高。6 - 10月育肥猪饲料销量环比增长显著且与去年同期增速相似,表明今年大中型育肥猪存栏量逐月环比增量与去年接近,推测现货价格合理反映供需状况,预计今年11月 - 次年3月现货价格可能下跌[9]。 (三)消费市场对肉类需求的影响 1. **核心观点** - 整体消费增长疲弱对居民肉类消费有抑制作用,不宜对节假日消费提振抱过高期望。 2. **论据** - 2024年9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3.1%。1 - 9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2%,相比历史数据处于低水平。旅游消费人均增速疲软[10]。 (四)屠宰端和冻品库容利用率反映的市场状况 1. **核心观点** - 屠宰效率不高,冻品库容利用率低,从冻品库存角度看不到明显提振迹象。 2. **论据** - 2024年上半年屠宰效率低,10月回落又略有回升。今年3月至今冻品库容利用率逐步下降,仅近两个月小幅反弹,当前现货价格高时不太可能大量囤积分割品入库[11]。 (五)二次育肥对生猪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 1. **核心观点** - 二次育肥是生猪市场波动重要变量,今年不同时期其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活动受抑制。 2. **论据** - 今年三四五月因价格、期货盘面和饲料价格因素二次育肥活动显著,下半年8、9月后因项目价格上涨情绪减弱,10月虽有两波脉冲式进场但力度弱于去年同期。11月上旬买标重二次育肥到150公斤出栏成本约15.96元/公斤,抑制了二次育肥活动[12]。 (六)生猪出栏成本和期货盘面价格关系对二次育肥决策的影响 1. **核心观点** - 期货价格使养殖户套利困难,二次育肥有赌注成分,养殖户谨慎,对现货市场提振有限。 2. **论据** - 1月份合约期货价格最低接近15元,10月以来二次育肥力度弱,前期二次育肥体量少,11月下旬 - 12月二次育肥出栏冲击小[13]。 (七)非标猪价差对养殖户决策的影响 1. **核心观点** - 非标猪价差影响养殖户决策,不同时期价差变化导致不同决策,11月后因价差走弱相关行为可能性小。 2. **论据** - 七八月份价差高促使养殖户延长饲养时间,10月价差走高有养殖户二次育肥,11月价差走弱反映大体重生猪缺口减少,未来因价差高而压栏或二次育肥可能性小[14]。 (八)生猪出栏节奏及其市场预期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影响 1. **核心观点** - 根据仔猪和饲料数据推算出栏量增加使春节后市场预期悲观,促使养殖户春节前加快出栏,疫情会加剧供应冲击。 2. **论据** - 12月 - 明年3月出栏量将逐步增加,期货盘面11月 - 3月呈陡峭反向结构,11月合约接近17元,1月约15.5元,3月降至14元左右。北方天气变冷引发疫情会导致恐慌性抛售[15]。 (九)近期主要生猪合约及其运行价差情况 1. **核心观点** - 生猪01合约压力大,预计15 - 16元相对合理,需关注11月下旬 - 12月上旬消费表现,不同情况有不同价格走势。 2. **论据** - 01合约受交割、春节、二次育肥行为影响,若现货消费带动反弹因贴水效应有一定幅度但难站稳16元以上,爆发疫情可能跌破15元,否则震荡回落[16]。 (十)13价差及三五合约未来走势 1. **核心观点** - 近期13价差走高,不建议做13正套而倾向反套机会,春节前旺季消费尚可期待,春节后缺乏支撑,恐慌性抛售会带来一定反弹但总体偏空。 2. **论据** - 13价差走高至17 - 18元水平,考虑提前出栏和疫情导致集中供应冲击等因素,12月 - 明年2 - 3月供应增加概率大[17]。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文中详细分析了从仔猪出生到出栏过程中的各个关键节点,包括能繁母猪配种、不同阶段仔猪成活率等,这些环节以往可能未被全面重视,但在准确预测肉猪供应量方面有重要意义[6]。 2. 除了常见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等,文中提出仔兔出生数据、仔猪和育肥猪饲料销量等数据在分析生猪市场供需情况中的重要性,这些数据可能在其他分析中容易被忽略[7][9]。 3. 文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二次育肥活动的影响因素,如价格、期货盘面、饲料价格等,以及不同时期非标猪价差对养殖户决策的影响,这些微观层面的因素在分析生猪市场行情波动时较为细致且可能被忽略[12][14]。
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半导体通信怎么看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 半导体行业、证券市场、光模块行业、科创板、中证500指数相关行业[1][3][11][13][14]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半导体行业 1. **国产替代与行情预期** - 台积电断供中国7纳米芯片事件引发市场对国产替代的预期,推动芯片板块上涨,长期国产替代是大趋势,未来一段时间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将受市场青睐,有望迎来新一轮行情[1][2]。 2. **行业发展机遇** - 美联储降息带来流动性改善,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表现,AI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增加半导体需求,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自主可控需求提升,这些因素使半导体行业在长时间调整后迎来新机遇[5]。 3. **行业表现与趋势** - 半导体基金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下跌,从2023年9月23日的低点到昨日,半导体指数上涨超过70%,尽管目前估值不再便宜,但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和国家政策推动,预计将迎来估值回归,大基金三期规模达3,400多亿元,主要投向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关键领域[6]。 4. **产业链周期** - 半导体板块有成长性和周期性,产业链周期通常2 - 3年,2021年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持续约两年,2023年下半年因供需结构改善、终端需求提升而回暖,AI领域火热带动算力需求提升半导体芯片需求,国产替代也是重要周期[7]。 5. **投资建议** - 投资者可通过个股或ETF投资半导体,普通投资者建议选择ETF如芯片ETF以分散风险,市场波动大时可采用网格交易策略或核心 - 卫星策略,如核心配置宽基指数(中证500ETF),卫星配置行业主题ETF(半导体或芯片ETF)[9]。 6. **短期和中长期前景** - 中长期看好半导体行业,从基本面、政策面和周期性看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短期内因前期大幅上涨处于震荡态势,待成交量和波动周期回落后参与较好[21]。 7. **相关ETF区别** - 半导体是材料,芯片是产成品,芯片ETF涵盖整个芯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看好整个半导体方向可布局芯片ETF[22]。 (二)证券市场 1. **政策支持与市场周期** - 今年政策对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国家全方位关注证券市场,从基本面看周期位置较好,全球流动性需重新平衡,部分流动性可能涌向国内市场,全球制造业周期2025年重新开启将对我国出口经济产生积极影响[1][3]。 (三)光模块行业 1. **发展机会** - 光模块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重要,人工智能算力需求背后的数据生产、交换和传输需求大,光模块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国内厂商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且全球市场占有率高,截至今年8月份中国光模块市场出口量达37亿元,同比增长超70%,大模型技术迭代推动数据传输需求,相关企业订单量和业绩将持续增长[12]。 (四)科创板 1. **投资机会** - 科创板近期关注度高,交易规则为上下20%涨跌幅,科创100指数总体市值小但弹性高,行业分布包括电子、电力设备、新能源和机器人等符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产业,想布局科创板可关注科创100指数产品[13]。 (五)中证500指数相关行业 1. **指数受关注原因及编制创新** - 中证A500自10月15日上市备受关注,截至10月31日中证A500ETF合计突破614亿元,总份额达633亿份,正在发行的20支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首发募集规模超440亿元,9月23日指数发布一个月内相关产品规模破千亿,其编制精选沪深两市流动性好、市值适中的股票,能反映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优质成长股表现[14]。 2. **与前两代指数编制区别** - 中证500在成分股选择上采用分级选样,优选中证三级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配置上采用行业均衡,使其在中证一级行业上权重分布与中证全指一致[16]。 3. **行业覆盖率优势** - 中证500在中证二级行业实现全覆盖,三级行业覆盖率达98%,而沪深300在三级行业覆盖率不到70%,能涵盖更多产业佼佼者,更具代表性[17]。 4. **历史表现与基本面指标** - 历史数据表明中证500相较于沪深300在成长风格占优时有超额收益,长期回溯整体表现优于沪深300,从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基本面指标看,中证200(中小盘)成分股整体优于沪深300[18][19]。 5. **投资策略** - 中证500指数包含各行各业龙头公司,是长期看好标的,市场波动大时可采用网格交易或定投方式[24]。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其他推荐关注行业** - 除半导体外,重点推荐关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受益于半导体板块回暖且是“卡脖子”严重环节,中美贸易战激化时国产替代重要,钢铁设备材料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突出且订单情况显示有广阔发展空间[23]。 2. **科技板块整体投资建议** - 科技板块在本轮牛市有望成为焦点,包括芯片、光模块、人工智能等领域,看好科技板块可选择宽基类ETF(如科创板100指数相关机会)或细分领域(如芯片、半导体、通信等),未来投资应关注低估值板块如光模块及通信板块[25]。
固态-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池专家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 固态电池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电池对比 1. **材料差异** - 氧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为陶瓷材料,绝缘性能和稳定性好,但电导率低、固体接触界面性能不佳;硫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高,但界面稳定性和锂金属生长控制有挑战。美国QS公司因锂枝晶能穿透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转向氧化物路线[2] 2. **应用场景差异** - 硫化物和氧化物应用场景可能存在差异,目前难以确定,关键在于谁能实现更高稳定性和成本优势。车企和低空飞行器制造商追求高能量密度,硫化物技术问题未完全解决,其未来应用取决于技术突破[12] (二)正负极材料发展方向 1. **正极材料** - 研发方向集中在高能量密度,如高镍或富锂锰基材料且已有产品推向市场[3] - 富锂锰基材料成本低,因锰成本相对低,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占比较大,使用富锂锰基可降成本。富锂锰基适用于中低端车型,反应电压高,电芯电压可提升至4.2 - 4.5伏,能量密度比宁德时代3.7伏电芯高,相同能量密度下材料使用少,半固态富锂锰基比6系三元材料便宜约15%,比铁锂贵,约每瓦时4毛5左右。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面临高温性能不佳和高工作电压对绝缘性能要求高的挑战,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层可缓解这些问题[6][14][16] - 正极材料方面,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布局富锂锰基,清朝新能源在内蒙古乌海投建厂房自主生产正极材料,目前合作较多的是当升科技,汉饶公司最早研发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且有过测试合作[15] 2. **负极材料** - 主要有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两种选择,2028年之前以硅碳为主,因实验室测试显示锂金属不稳定[3] - 硅碳负极由新潮供应商兰溪之歌提供,采购量小,仅几吨级别,掺杂比例通常不超过5%,行业内不超15%,过高比例会导致膨胀问题影响性能稳定性。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可达3,800毫安时每克,掺混后的硅碳最高只能达到600毫安时每克,但锂金属制造成本和原材料成本高,将用于高端车型,硅碳因自然界含量丰富相对便宜,会保有一定市场空间[18][24] - 锂金属负极本身没问题,国内如天津中能已开发出锂金属材料且进行过测试和电芯样品制作,但电池工艺方面,锂金属应用于电芯时与电化学反应后稳定性较差,短期内仍将使用硅碳负极[23] (三)全氧化物固态电池量产相关 1. **量产时间** - 全氧化物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之前实现量产[4] 2. **解决导电率低和接触界面不佳的技术路线** - 一是复合电解质,在氧化物基础上添加聚合物,在正极材料中引入垂直通道灌入聚合物浆体,通过微波照射原位固化;二是QS公司采用的技术,使用一面为高分子材料、一面为陶瓷材料的固态隔膜,并直接使用锂金属负极[4] (四)国内企业技术路线及项目情况 1. **技术路线** - 国内企业普遍采用复合型氧化镓聚合类全氧化物路线,因短期内锂金属应用难度大且不稳定[5] 2. **项目情况** - 蔚来130度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副盟乙级项目计划2025年上市,针对6系3元体系,储备10万台车产能,将应用于上汽名爵、荣威等中低端车型[5] (五)半固态电池成本相关 1. **与普通锂电池成本对比** - 半固态电池整体成本比普通锂电池高约15%[7] 2. **电解质、正极和负极成本占比** - 氧化物和聚合物混合的电解质中,氧化铝是主要成分,氧化锆占15%,氢氧化铝占5%,原材料需从上游采购,配方掌握在各电池企业手中[7] - 氧化物类全固体锂离子导体中,氧化铝占60%、碳酸锂占20%、氧化锆占15%、氢氧化钠占5%,氧化铝相对便宜,氧化锆用量相对较大,每GWh大约需要18吨左右[34] (六)固态电解质层发展趋势 1. **厚度变化** - 未来固态电解质层将变厚,因无隔膜和液态电解液,用量将显著增加[8] (七)市场规模相关 1. **明年市场规模** - 目前市场上计划明年达到10万台的规模[9] 2. **出货量情况** - 今年由于项目交付问题,预计出货量为500辆左右。明年计划装配上汽名爵车型,但因能量密度高导致倍率低(1.6C)、充放速度慢、制造工艺难点(如硅碳负极设计薄且易脱落)等问题,目前尚难预测具体出货量,但客户需求为10万台[10] (八)全固态电池规划 1. **技术路线及产品发布** - 全固态技术路线仍以复合型(即氧化物加聚合物)为主,预计2025年发布无隔膜全固态样品,并于2028年实现上市。2026年发布全固样品,目前20安时以上的大容量全固状态仍在研发阶段,小容量已具备一定实验室能力[11] (九)固态电池技术核心及不同材料体系应用 1. **技术核心** - 固态电池技术的核心在于固态电解质,不在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研发可采用多种材料体系,如氧化物、硫化物等,这些体系可与多种正负极材料配合使用[17] (十)导电剂相关 1. **主要应用及选择** - 导电剂主要用于改善正负极混料过程中的循环性能,一般选择碳纳米管中的单臂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这已成为行业标准[19] (十一)新项目比例相关 1. **2025年新项目比例** - 到2025年规划的新项目中,约90%的产能将用于富盟体系,仅约10%会采用高镍体系[21] - 富盟体系项目比L6项目更重要,产能准备主要为富盟体系需求,具体发布时间取决于上期和客户安排[22] (十二)固态及半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 1. **应用前景** - 固态和半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器领域有广阔发展前景,这些飞行器对安全性要求远高于汽车,对充放电速率不敏感,适合使用倍率低、循环寿命差但安全性能高的半固态或全固态电池,已与多家机动飞行器制造商合作,多涉军工领域[26] (十三)客户性能要求及半固态电池现状 1. **客户性能要求** - 客户对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提出四个关键维度性能要求:全固态希望能量密度达到500瓦时每公斤,半固态希望达到350瓦时每公斤;全固态循环寿命至少大于1,000次循环,单元至少跑1,500次;全固状态倍率至少达到5C,半固状态至少达到2C;安全性方面,针刺试验必须100%通过以及虚拟碰撞问题必须100%解决[27] 2. **半固态电池现状** - 半固态电池燃料密度目前最多达32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现阶段约800次循环,倍率最多能做到2C,针刺测试并非100%通过,通过率与能量密度相关,高能量密度下针刺测试失败几率较高[28] - 能量密度对半固态电池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有影响,降低能量密度可提升这两项性能,但市场需求不允许降低能量密度[29] - 明年半固态电池技术预计会有小幅改进,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将有所提高,但整体突破可能有限[30] (十四)半固态电池产线相关 1. **新增设备** - 半固态电池产线相较于液态电池产线,多了一台涂布设备,用于在正极表面涂覆一层固态电解质层,有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且辊压机需要特制。干法热转印是将材料涂覆在隔膜上,然后加热再转印到正极上,干法电极技术不需要溶剂,通过静电吸附直接将材料吸附到铜箔或铝箔上,再用高精度辊压机成型,可提高整体能量密度约30%,未来全固态电解质可能采用干法工艺[31][32] 2. **设备生产情况** - 涂布机做得比较好的厂家如千惠等,但公司涉及关键技术保密需求的设备自行设计并生产,包括辊压机,还在内蒙古投资了证据材料厂[33]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氧化物类电解质采购合作情况** - 与三峡合作高纯度碳酸钴,与盛和资源合作兰花工艺相关原料[9] 2.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情况** - 今年固态电池技术没有显著新突破,更多是消息面炒作,如宁德时代虽申请多个专利且组建1,000多人团队,但测试结果显示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仍不理想[13] 3. **导电剂用量及供应商情况** - 文档未详细提及导电剂具体供应商[19] 4. **未来新项目常规比例变化情况** - 未来新项目中常规比例不会有显著变化,富盟体系对能量密度需求不高,目标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6系三元系统,不追求超高能量密度[20]
抖音双11美妆-家电总结分析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电商行业,公司为抖音[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抖音双11整体表现 - 整体表现优于预期,实际完成金额约为3,054亿元,超出预估的2,900亿元,同比增速为42%[2][4]。 - 抖音商城占比29%,搜索占比8%,短视频占比6%,直播占比57%,其中直播部分达播在直播中的占比为67%[5]。 (二)美妆板块情况 - **整体增速未达预期** - 最初预期增速为36% - 37%,但实际增速为33%,全周期(10月18日 - 11月11日)增速为33%,传统双11盛世期(11月1日 - 11月11日)同比增速仅为24%。原因一是大促周期长,二是平台补贴策略倾向C端用户,国际品牌销售不增反降[4]。 - 国货美妆品牌表现突出,如完美同比增速73%、修丽可38%、润本84%、润百颜50%、夸迪51%等;外资品牌表现相对一般,如欧莱雅减少3,000万元至6亿元、雅诗兰黛减少8,000万元至5.2亿元、赫莲娜减少4,000万元至4.1亿元[2][7]。 - **未来发展策略** - 明年将重点提升未充分爆发的国产品牌,如彩塘、米贝尔等,增加补贴预算[8]。 - 继续优化货架电商平台,吸引国际品牌资源投入[8]。 (三)达人相关情况 - 今年双11期间达人费用率有所提升,去年佣金率为15%,今年上涨到18% - 20%[2][15]。 - 平台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腰尾部达人,以优化达人带货生态[13]。 (四)抖音商城情况 - 抖音商城表现未低于预期,但在C端用户心智中的地位尚未完全形成[6]。 - 将通过特定行业补贴推动其增长[6]。 (五)退货率情况 - 今年相较于去年有所上升,预计比去年上浮3 - 4个百分点。原因一是达播占比更高,二是C端用户体验优化(更多补贴和灵活使用优惠券),C端用户凑单后再退单也增加了退货率[4]。 (六)家电板块情况 - **投流转化情况** - 大白电(如美的、海尔、海信等)更多聚焦抖音商城,平销期点击商品页面后的下单率为1.7%,双11期间提升至1.9%。因高客单价在直播电商场景下难以快速转化,所以缩减直播投放[16]。 - 小家电(如清洁电器、扫地机器人等)目标用户为年轻用户,更易通过直播转化,通过达人种草和广告采买前期造势,依托券进行销售,实现较好转化效果[16]。 - **GMV表现及同比增速** - 春丽实现GMV 3.9亿元,91%来自直播,9%来自商品卡;科沃斯实现GMV 2亿元,主要依托直播;石头扫地机器人实现接近3亿元GMV,35%来自商品卡,64%来自直播,这些品牌整体表现超过预期,相较去年有显著增长[17]。 - **竞销趋势** - 个护类电器(如美容仪、电动牙刷、脱毛仪)表现良好,客单价低,直播可视化展示效果好,整体增速达50%以上。 - 大白电(如冰箱、空调)售后维护需求高,以京东为主力平台,在抖音投入和突破有限。 - 清洁类家电(如扫地机器人)适合年轻消费市场且客单价适中,在一二线城市年轻白领和金领中受欢迎,增速预期良好。 - 厨电集中于小型厨房设备,但目前供给相对不足,需延伸至明年推广。除大牌店外,垂直领域均高于市场平均增速,达到40%以上[18]。 - **市场格局** - 基本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电器行业需要历史积累和市场口碑,头部品牌如科沃斯、石头、海信和格力等依然保持稳定[19]。 (七)小杨哥舆论事件影响 - 小杨哥舆论事件导致其短期内无法回归,一年可实现一两百亿规模,对抖音造成一定缺口[14]。 - 抖音尝试将流量补给广东夫妇、东方甄选、董宇辉等其他头部达人,李子柒团队若转型成功将得到平台全力支持,有望填补空缺[14]。 (八)淘宝相关情况 - 淘宝反馈整体情况超预期,但存在用户流失到抖音等新兴平台的情况,今年双11各平台周期拉长补贴加大,C端用户忠诚度降低,各平台间用户乱窜[20]。 - 抖音目前MAC接近4.8 - 4.9亿,相对于大盘8亿出头,可渗透规模仍然很大,将更聚焦内部渗透[20]。 三、其他重要内容 - 韩束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接近70亿元,未来天花板预期为80亿元左右,红蛮腰套装出货量已超过30亿元,未来将重视大促节点,依托用户群体和商品影响力在商城实现复合式增长[10]。 - 珀莱雅平销期月均销售额约1 - 2亿元,10月和11月大促期间分别达到7亿和4亿,若尝试更多营销玩法并保持大促增速,年度规模仍有上涨空间[10]。 - 可复美和可丽金主要依靠核心成分提升单品竞争力,如可复美胶原棒贡献主要增量,产品生命周期至少可维持半年以上热度,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11]。 - 单品热度能支撑品牌未来半年内较好增速并延续至明年春季,拥有成分或单品竞争优势的品牌,依托研发能力和平台资源倾斜可维持增长[12]。
固态-道氏技术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公司 道氏技术[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硅负极开发相关 1. **动物碳在硅负极开发思路** - 硅负极主要问题是体积膨胀致电池寿命缩短,理想硅碳负极结构需有强缓冲能力碳基体等。动物碳中多孔碳结构强度和孔径影响硅颗粒尺寸,球形形貌助于均匀内部应力和提高稳定性。公司研究发现贝壳尺寸控制在3 - 4纳米时,多孔碳结构强度影响长循环性能[3]。 2. **公司在多孔碳材料独特之处** - 公司开发具有高结晶性SP2杂化碳(原位合成技术制备,双键结构使多孔碳强度更高)和球形树脂动态材料(特殊工艺实现高集中度立体分布,稳定性更好),在膨胀控制和手效方面表现优异且手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 3. **产品稳定性提升措施(硅沉积技术和设备选择)** - 在沉积工艺上,解决颗粒表面氟硅问题并优化确保沉积均匀性以减少批次间容量差异;设备选择上,流化床有问题,回转炉更适合大规模量产,针对不同多孔碳匹配设备并确保料均匀性提高产品一致性[5]。 4. **公司硅碳负极产品情况** - 公司有五款硅碳负极产品,MS - 2采用原位合成技术,有高结晶性SP2杂化碳,内部空间用于吸收缓冲膨胀,性能优异。球形树脂动态材料使产品稳定性显著提升,这些创新使产品在手效、膨胀控制等领先竞争对手[6]。 5. **客户反馈数据** - 公司新型多孔碳材料比同行业产品手效高出约1.5个百分点,数据来自中试量产小批量客户验证,客户认可并开始小批量购买及导入操作[7]。 (二)多孔碳材料生产设备相关 1. **未来设备结构要求变化** - 随着需求增加,未来生产设备需更高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多孔碳材料可能需不同结构设备量产,单一设备难以满足所有需求。公司已开始设计开发大规模生产设备并与设备厂商合作[8]。 (三)硅烷运输成本相关 1. **对生产成本影响及应对措施** - 硅烷运输成本高,约占硅烷售价20%。公司计划明年在硅烷厂附近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用管道运输减少费用,初步规划年产能5,000吨,预计明年完成1,000吨产能建设[9]。 (四)固态电池相关 1. **发展路径及优势** - 发展路径从液态电池转向半固态或准固态最终到全固态电池,目的是提高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比液态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10]。 2. **常见全固态电池类型及优缺点** - 常见类型有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类。聚合物电池加工容易但耐温差且易燃,对安全提升有限;硫化物离子导电率高但对空气、水和氧气敏感,加工使用受限;氧化物硬度大,界面接触难优化,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需解决诸多问题[11]。 (五)正极材料相关 1. **创新解决方案** - 开发更高容量且镍含量较高新型三元前驱体,改善经济性能和平衡力度提高循环寿命;与国内主流厂家合作将碳管均匀分布在一次颗粒间形成复合二次颗粒改善电子传输性能,已与顶级正极厂商合作且在中试阶段[12]。 (六)负极材料相关 1. **解决膨胀和延长循环寿命措施** - 负极聚焦硅碳负极,设计多孔结构优化工艺降低体积膨胀改善与固态电解质接触界面,专注导电剂部分采用单位碳管等技术提高导电性能控制成本[13]。 (七)导电网络相关 1. **构建导电网络措施** - 合成直径约6纳米的C4,000碳管,比市面10纳米碳管细且成本低,增加添加量可构建更好导电网络,兼具性价比和高性能[14]。 (八)单臂碳管相关 1. **外观和性能特点** - 外观呈纤维状,与多维碳管粉状外观不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纤维束长且直径基本状态清晰,拉曼光谱测试季风和地风比值高,比表面积超1,000,可制备高性能比表材料探索应用于高性能浆料[15]。 (九)水系碳管相关 1. **粘度和分散性改进** - 市售碳管粘度约2,000,市售浆料粘度过高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和分散。公司开发自研分散剂,使浆料固含量与市售相同但粘度降至500以内,流动性改善,固含量提高至0.8时粘度仍低于市售0.4水平,有助于降本增效[16]。 (十)与下游客户合作相关 1. **合作进展及未来发展节奏** - 单闭管、碳纳米管导电剂及硅基负极材料已送样测试获良好反馈,客户已通过验证。随着量产产能释放将批量导入下游客户。液态电池主流,准固态将率先量产,全固态稍晚,未来一两年有明显产品,全动力电池领域需更多时间[17]。 2. **导电剂和硅基负极产品明年应用情况** - 导电剂和硅基负极产品相对成熟,具体使用比率及变化趋势需更多数据支持,但总体明年将广泛应用并随市场需求调整优化[18]。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文中多次提及公司在不同方面的技术研发成果,如在硅碳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导电网络构建、单臂碳管、水系碳管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成果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4][12][14][15][16]。 2. 公司在与下游客户合作方面处于积极进展状态,产品已送样测试并获良好反馈,随着产能释放将逐步实现批量导入,这对公司未来的市场拓展和营收增长有积极意义[17]。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如何布局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 人形机器人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市场需求 1. 市场需求旺盛,体现在工业制造(代替人类从事重复繁杂且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工伤事故)、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能够解放人类双手,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新的高质量工作机会(涉及高性能零部件制造、智能化软件研发、机器人维修及训练等多个环节,有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5] (二)政策支持 1. 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的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6] 2. 2023年9月,工信部发布《未来产业规划》,明确以2025年为目标,在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和通用人工智能四个重点方向上发掘具备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6] 3.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初步创新体系,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6] (三)产业架构 1. 人形机器人产业架构主要包含上游零部件(包括减速器、电机、执行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等)、中游的人形机器人本体以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目前,人形机器人成本占比中传感器为37%,电机为20.3%,伺服驱动为20.2%,减速器为12.6%[7] (四)减速器相关 1. 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与执行机构之间的重要装置,根据精度分为一般传动减速器和精密减速器,精密减速器因回程间隙小、精度高且使用寿命长,可用于高端领域。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常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三种类型,其中RV减速器因其高精度、大扭矩、高疲劳强度特点,多用于扭矩较大的关节部位[8] 2. 2020年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是日本的哈默纳科、日本的纳博特斯克以及日本的住友,日本厂商在该行业中处于寡头垄断地位,但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2022年国内机器人减速器市场份额前六名分别是:哈默纳科(38%)、绿地谐波(26%)、来福捷波(8%)、日本新宝(7%)、同川科技(6%)以及大族精密(4%)。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比45%,但内资企业如绿地谐波和来福捷波等Top4合计份额达44%,差距正在缩小[10] (五)滚珠丝杠相关 1. 滚珠丝杠因启动阻力小、低速平稳性好、传动效率高及耐磨性好等特点,是工业机械中常用的传动元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滚珠丝杠确保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关节传动的精确控制,从而能够执行复杂且精细的任务。2023年全球滚珠丝杠销售额达到153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35亿元。我国滚珠丝杠行业规模仅占全球5%,约为4.4亿元,但预计到2028年我国行星滚珠丝杠市场将以7.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至6.79亿元[11] (六)传感器相关 1. 传感器是智能机器人的"感官",负责采集和处理环境与自身的信息,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持。目前核心传感器包括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和IMU。其中,力传感器检测张力、拉力压力等变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力控制性能;触觉传感器主要用于手指部位,实现对物体精确定位;IMU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及加速度,在手机、人形机器人、大致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12] 2. 力传感器方面,以美国ATI为代表的海外企业主导了全球市场,中国生产企业受制于耦合与标定检测技术壁垒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也有安培龙、宇立仪、新兴城蓝点触控等知名企业。触觉传感器方面,目前主要集中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如德国海德汉,美国霍尼韦尔,日本多摩川与欧姆龙,而中国国产触觉传感器仍处于起步阶段,多应用于中低端市场,包括汉威科技、奥迪威与冒险科技。据QR Research数据,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空间预计达到4.3亿美元[13] 3. 海外企业主导了全球传感器市场。在前5家上市公司中,仅有一家A股入围;在前10家中,有4家A股入围。以安培龙为例,其传感器主营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7.85%[17] (七)安培龙相关 1. 2023年第三季度,安培龙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3,016%。其中压力传感器收入达到3.54亿元,占比47%。毛利率为31.55%,归母净利率为9.43%。自2018年以来,公司毛利率维持在30% - 35%之间,归母净利率从4%提升至9.43%[18] 2. 2023年第三季度,安培龙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是2.54%、9.5%、6.19%和1.52%。自2018年以来,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财务费用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由于2022年安培龙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投入专用借款所致[19] 3. 安培龙的供应商包括佛山市中和微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汇祥电子、博利电业等。安培龙拥有众多客户,包括汽车制造商及家用空调等行业[20][21] 4. 与南京高华科技相比,安培龙2023年的主营收入为7.4亿人民币,高于高华科技的3.41亿人民币。但高华科技员工人数逐年上涨,人均薪酬达21.58万人民币,而安培龙人均薪酬仅9.87万人民币。在技术创新方面,高华科技研发投入占比14.58%,专利总量206件,而安培龙仅6.53%,专利总量115件。在核心产品方面,高华科技主打国内市场,而安培龙境外主营收入占比14.29%。经济效益上,高华科技净利润9,630万元,高于安培龙7,989万元。在供应链方面,安培龙在应收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上均高于高华科技[22][23] (八)行业挑战与机遇 1. 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法律法规缺失及国际竞争等挑战。然而,该领域前景广阔,因为技术革新(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进步)、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提升以及应用领域拓展(工业自动化到家庭服务,再到医疗、教育及娱乐行业的新机遇),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和成本下降带来的规模化效益,都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27]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人形机器人在过去60年中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初始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于实现双足行走,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微boss机器人处于领先地位)、高度集成系统阶段(本田公司的阿斯莫机器人代表了这一阶段的重要进展,它已经能够实现奔跑)、突破性进展阶段(2010年至今,波士顿动力和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的高度运动能力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提升了机器人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独立稳定地执行复杂动作)[3][4] 2. 谐波减速器具有传动比大、范围广、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在机器人的小臂、腕部和手部等部位具有较强的优势。行星减速器因其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伺服、步进和直流等传动系统中。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行星减速器用于灵巧手的部位,而部分机器人厂商则将其用于腿部和胯骨[9] 3. 在万德金融终端中,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进入产业链中心进行产业链分析,还可以查看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如近三年来我国227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190.97亿元,以及各省份企业分布情况。并且可以按地区查找产业链公司的数据[15][30] 4. 关联交易参考了税法、公司法、上市披露要求及会计准则进行定义,融合了企业从属关系、融资担保关系及经营类关系交易类型,形成多元异构网络。可以根据强弱关系、交易类型以及时间进行筛选。安德龙的关联交易非常复杂,以诚意投资为例展示了其复杂的关联关系[24][25] 5. 融资事件图谱展示了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一级市场投融资信息,如安培龙自2019年5月27日起有一次PVC类型的长期投资,控股比例为9.67%[26] 6. 在热门赛道中可以通过右键点击添加收藏,将感兴趣的产业或节点添加到"我的收藏"中,例如人形机器人或传感器节点[28] 7. 供应链SDB板块的数据来源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和中报,而万德图谱中的供应链探索数据来源包括年报、新闻及AI加工,因此后者时效性更强[29]
科技周期与中国制造之光-中国供应链的价值重估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与公司 - 行业:电子制造业、半导体产业、消费电子、市场投资等多行业综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 公司:泡泡玛特、小米[1][6]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市场周期相关 - 市场反弹接近尾声,预计11月中下旬结束。A股市情绪周期性强,投资者平均持股周期4 - 6个月,当前反弹已近两个月[1][2]。 - 本轮反弹小市值股票表现突出,中证500和沪深300换手率比值处于过去四五年相对偏高水平,风格演绎接近尾声[1][3]。 - 市场与政策预期存在方向差异,政策解决下限问题而非打开上限,对市场情绪有负面影响[1][4]。 - 当前市场周期受AI技术强力驱动,云业务进入加速通道打开增量市场,可能延长周期并带来超预期可能,与以往周期不同[1][7]。 (二)半导体产业相关 - 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存在错位现象,不同环节时间差长,云端AI已进入上行过程,消费电子景气度回升,工业和汽车领域尚未有明显变化[1][5]。 - 长周期看高端制程升级路径清晰,AI技术打开高端制程需求空间,未来2 - 3个行业周期内高端制程升级确定性高且具垄断性特征,设备方面优势明显,波动性减弱,下游应用快速放量[9]。 - 全球半导体销售同比变化可参考2012 - 2014年阶段,但当前情况不同,仍处于前期积累阶段。中美之间不存在显著分叉问题,中国参与全球半导体行业影响力增加[10]。 - 高端与成熟制程发展对国内产业是共同发展的良性阶段,高端发展带动成熟资产需求增长,国内公司可抢占成熟制程份额[11]。 (三)消费电子相关 - 预计明年AI云端支出将保持加速投入,头部公司开发者能力提升将支撑体系维持高位。消费级市场决定整体景气度,上半年消费电子表现良好,三季度和四季度走弱,但大量手机厂商和终端硬件公司围绕AI设计产品,到2025年整体景气度大幅下降概率较小[8]。 - 今年三季度终端出货量增速放缓,但供应链公司同比增速较高,这是过去一年拉货补库行为所致,四季度到明年终端销量可能一般,供应链或将走弱。消费电子最大机会可能来自苹果等厂商推动AI技术创新[14]。 (四)小米相关 - 小米在科技领域发展有重要研究价值,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错位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值得关注。其涨幅超过5倍,总市值超千亿的泡泡玛特体现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及产业变化,小米与之类似[1][6]。 - 小米上市后Iot生态逻辑未完全体现在业绩上,发布首款汽车后产品竞争力及生态逐步兑现。去年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多款中高端产品销售表现突出,背后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研发投入从2017年的30亿元增加至明年的300亿元[15]。 - 小米近年来技术和产品进步显著,如小米15手机搭载自主研发的AI操作系统和澎湃芯片,大家电领域实现完全自研,反映中国电子制造业转型趋势[16]。 - 小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优势,能整合利用中国强大供应链体系,协同多品类产品线,提升毛利率[17]。 - 小米的人车家生态系统对商业模式有裂变级影响,促进整体销售增长,增强用户粘性[18]。 - 从投资角度看,小米未来发展潜力大但存在风险,其有人车家生态系统带来市场机会,但市场预期可能过高,与苹果等国际巨头相比有差距,股票波动性较大,评估投资价值应重视产品周期[19]。 - 小米目前处于正向循环发展阶段,手机业务在高端领域有空当,IoT生态在国内有发展空间,汽车业务也处于正向循环通道,但要形成最终产业生态仍需努力,上游未建立如苹果、华为那样的技术壁垒,下游已形成一定网络效应[24]。 - 小米未来战略需决定是下游推动AI系统驱动还是继续加强上游硬件驱动,能否建立难以逾越的硬件或系统设计方面的壁垒将决定其估值水平,目前处于产品周期有利位置且部分实现网络连接属性,但能否形成不可突破的硬壁垒存在不确定性[25]。 三、其他重要内容 - 判断电子板块景气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2018年底预测2019年电子黄金底部,今年一二季度观察到景气度反转迹象,通过调研企业订单增长、产品创新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判断[12]。 - 评估竞争对手研发进展和销售策略对产品渗透率影响是持续跟踪过程,国内很多公司讲生态故事但从产品到生态发展困难,需要上下游具备很强竞争力,苹果、华为通过自研芯片和系统优化形成技术壁垒,三星虽有底层代工技术但未达相同技术壁垒[22][23]。 - 对于投资者而言,评估中国电子制造业公司投资价值应重点关注产品周期,确认是否形成新增需求吸引消费者,可通过研究公司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供应链整合效果判断长期发展潜力,渠道库存等为次要参考[21]。
瑞银展望-分红和回购-市场反应明显不同-如何捕捉超额收益
-· 2024-11-15 14: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无]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A股市场近年来在股东回报率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企业管理层都开始注重提高股东回报率,分红和回购相关数据有明显变化,不同公告事件对市场反应不同,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等方式构建投资策略捕捉超额收益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A股市场股东回报率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 随着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承压股东回报率受青睐,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证监会和交易所也出台相关政策提高股息率鼓励股票回购加强市值管理 [2] 中国A股市场分红和股票回购的显著变化 - 2024年初至今公司公告的股票回购预案数量和金额大幅提升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自2021年起宏观微观都注重提高股东回报率提高股息率 [3][4] 中国A股市场企业分红行为的阶段 - 2010年前以股票分红为主,2010 - 2020年现金分红稳步增长,2021年至今分红占盈利比率从30%上升到38%且出现盈利增速不如现金增速快现象 [5] 股票回购在中国A股市场的发展情况 - 从2018年前百亿规模发展到2024年初1500亿元规模,2024年初超2000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预案,不仅业绩承压公司回购,优质上市公司也响应需求进行回购 [6] 不同类型公告事件对中国A股市场反应的差异 - 不同类型公告事件带来的超额收益表现各异,现金分红与股份回购等会产生不同程度且方向不一的短期价格波动效应 [7] 分红事件公告前后的市场反应 - 分红公告前半年市场表现和超额收益显著为正,公告当天有1% - 2%正面效应,公告后两个月股价小幅波动,此后六个月股价回调特殊分红公告前无显著正面效应公告后一个月内上涨4%之后回调 [8][9] 回购事件公告前后的市场反应 - 回购公告前公司股价通常表现不佳,公告当天有1% - 2%正面效应,此后六个月股价稳定正面走势,2024年年初至今回购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优质企业回购后超额收益更显著 [10] 预测分红增速并捕捉超额收益的系统化方法 - 改进高股息策略关注稳定提升分红比例个股避开不可持续高股息率个股,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用200多个因子预测高股息率构建投资策略 [11] 分析结果对投资策略的启示 - 分红着重预测相关行为提前建仓捕捉公告前超额收益,回购重点关注公告后在投资者关注度高时产生的正面超额收益 [12] 机器学习模型中预测企业未来12个月分红增速的因子及依据 - 选择17个与分红、市场驱动、盈利、企业质量、估值、现金流和ROE盈利能力相关因子,如股息率增速、现金流比率和EPS增长等 [13] 机器学习模型与分析师预测在分红增速预测上的表现差异 - 分析师平均预测值通常高于机器学习模型和实际分红增速,机器学习模型能准确捕捉细微变化 [14] 基于分析师和机器学习模型分别进行资产组合估值水平比较的发现 - 分析师认为高增速资产组合PE相对较高,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的高增速资产组合估值水平未显著提高存在潜在交易机会 [15] 双向分组分析策略及其效果 - 双向分组分析将股票按股息率和分红增速细化,高股息且高增速组显著跑赢其他组,可实现年化9%超额收益 [16] 行业选择方面的研究发现 - 能源、金融和工业等行业与传统高股息行业不同,3月和8月机器学习对未来12个月情况预测更准确,对应资产组合表现更优 [17] 分红预测近年来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 - 2010 - 2011年分红预测准确率约50%,近年来机器学习模型准确性提高,分红公告前后有超额收益提前建仓可行 [18] 在回购事件中捕捉超额收益的方法及相关因子 - 可使用股权激励机制、回购目标价、回购前公司表现、回购完成情况、机构投资者持仓比率及资金流数据等因子捕捉回购事件超额收益 [19] 基于上述因子构建投资组合的历史表现 - 基于上述因子构建多空投资组合2015年以来年化收益达10%风险调整后回报为0.9,筛选后可增强超额收益 [20] 当前市场对股东回报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拥挤交易现象 - 过去11年红利相关指数基金ETF增速最快,机构投资者持仓比例从2021年17%上升到超50%高股息资产组合较拥挤,分红增速高和股票回购买入资产组合拥挤程度低 [21] 利用量化模型更好地预测并获取稳定股东回报率的方法 - 构建系统化量化模型预测分红和识别股票市场反应,避免负面影响因素捕捉积极因素提高股东回报率 [22] 基于回购公告的事件驱动策略与传统红利指数策略的异同及捕捉超额收益的方法 - 传统高股息策略关注股息率或分红金额,研究着重关注未来分红增速和捕捉公告前超额收益,股票回购策略近年有显著变化可筛选子集规避不佳组合增强策略 [23] 季节性效应对事件驱动策略中超额收益的影响 - 分红回购有季节性效应,采用滚动预测模型规避季节性效应实现更稳定超额收益 [24]
CPOOIO-光互联的新蓝海
-· 2024-11-15 14:37
一、涉及行业 光互联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CPU技术相关 1. 商用节奏 - 在交换机上,2025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试验(主要由英伟达数据中心等客户项目率先采用),2026年开始规模化应用但渗透率有限,之后逐步推广且渗透率持续提升;在服务器和GPU互联方面,预计2027年或2028年才进入客户测试阶段并逐步商用,比交换机侧晚[3]。 2. 替代光模块场景及商业逻辑 - 替代场景:用于服务器到服务器组网、网卡到网卡的数据传输(如布莱克一代网卡带宽800Gbps,下一代可能达1.6Tbps促使光模块被替代),在交换机侧将光模块集成至内部以光引擎传输数据,服务器端可能保留传统模块形态。 - 商业逻辑:功耗方面,相比带DSP的光模块方案,CPU方案功耗仅为其六分之一左右,与IPO相比能减少50% - 70%;成本方面,采用CPU光引擎能节省约一半成本[4][5]。 (二)硅光技术相关 1. 在光模块中的优势 - 集成度上,相比传统分立元件有明显优势(对空间有限的交换芯片白板重要);成本结构上,可省去外壳部分(约占总成本10%),电学部分大幅缩减(共分装下无需信号补偿减少DSP等电芯片使用,电芯片统一设计流片降低成本),光学部分总体变化不大但有细节调整(如激光器组件形态变化,整体影响有限)[7]。 2. 与传统E燃料原理区别 - E燃料原理发射和调制功能集中在三五族化合物材料上,硅光技术发射与调制功能分别放置(发射由独立激发源完成,再传输至硅基上的调制器调制),硅基上工作原理需更多耦合步骤确保能量传递效率,两者操作复杂性和优势不同[10]。 (三)共分装形态相关 - 信号处理改进:消除信号补偿需求(传统架构因电阻线需补偿估算,共分装下信号直接转化进入系统),减少DSP等处理单元,简化系统设计并降低功耗;所有电芯片可统一设计并流片,降低物料成本[8][9]。 (四)光引擎技术相关 - 已在今年产业化,成本逐渐下降且功耗较低,在交换机侧成功应用后有望推广至GPU侧,但基于行业高速迭代背景,若迭代速度放缓则不一定适用;在老黄设定节奏下,CPU与GPU技术按现有结构发展概率大[23][24]。 - 市场规模方面,以炉饼平台为例,在交换机侧用光引擎替代传统模块有一定市场规模,若推广到GPU层总体市场潜力巨大[25]。 (五)GPU相关 - 特定场景下带宽需求巨大(如光纤传输带宽是铜线网卡9倍,GPU输出带宽可达14.4Gbps,传输MP4文件时带宽需求7.4Gbps,连接NVMe存储设备时音频对接需4Gbps,两端共需28.8Gbps带宽等),这使得GPU在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中应用重要[26]。 (六)光模块与电学分装相关 - 区别:传统电学分装是将电子芯片与其他组件封装,新技术下如一些主流厂商采用3D封装技术改变了这一过程。 - 发展趋势:更多厂商自行开发PSP并结合TSV技术,新封装方式将更普及,可提高毛利率和竞争力[15]。 (七)光模块公司毛利率相关 - 受材料成本、工艺复杂度、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自研PSP可提升毛利率(PSP是硅基光引擎最大物料成本之一,自研可降低采购成本),涉足半导体工程可增加附加值稳定或增长毛利额[16]。 (八)铜线方案相关 - 未来发展瓶颈:到2026年未必能实现18G升级,翻倍增加带宽会遇物理空间和散热问题(如48G时连接距离减至90公分),影响信号质量(用补偿器提升信号质量会增加成本和功耗),光引擎技术有望替代[22]。 (九)光引擎技术市场相关 - 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收益,涉及多方面转换,如天福公司研发领先与大客户合作紧密、区创公司PIC设计有深厚技术积累,其他公司也有布局,长远可能实现百分百收益率[27]。 (十)半导体封装环节相关 - 受到高度关注,如CS向英伟达等供货且有丰富量产经验,罗伯特斯马克通过收购增强硅光封测设备领域发展,太阳光因产品增量明确股价表现强劲[28]。 (十一)光引擎与传统电交换机对比相关 - 优势:传输速率上,光纤是铜线网卡9倍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成本构成上,采用先进技术使成本效益更高;市场空间方面,辅助产品促进产业链发展,虽初期投入大但长期经济效益可观[29]。 三、其他重要内容 (一)无源器件相关 - 在市场中价值稳定,虽部分产品种类减少但高价值产品价格高,整体价值未受太大影响;应用场景有所变化,自由空间光学情况下使用量先增后减,但在现代化通信系统中仍不可替代[13][14]。 (二)光模块光学部分相关 - 在产业定义上是光学部分集成对照关系,从天福产品线看虽与传统不同但本质是光学部分集成,从光模块光学部分到光引擎价值量变化不大,天福通过定制化开发和封装工艺增加附加值但整体价值量相对稳定[17]。 (三)标准化ASP和不同方案成本相关 - 页面模块成本约0.7 - 0.8美元每千克,GPS模块约0.7 - 0.8美元,800g模块基本成本约600美元,硅光方案成本0.6 - 0.7美元,使用CPU或硅钢管理器成本可降至0.3 - 0.4美元,铜线方案0.1 - 0.2美元(仅单边连接),PCB成本小于0.1美元[18]。 (四)过去未广泛采用CPA替代传统方案相关 - 原因是维护性、故障率、分装挑战等问题(如组件故障需换整个板子,磷化铟材料工作温度限制),现在通过将光源移到交换机端口、插拔属性、液冷技术、设计网络结构应对故障等有了进展,硅光芯片技术改善加速商业化进程[19]。 (五)CPU和GPU侧挑战及解决方法相关 - CPU侧过去面临维护性、故障率高、分装挑战等问题,通过将光源移到交换机端口、液冷技术、设计网络结构解决;GPU侧分装面临体积调整挑战,需提升现有资产技术,且因其带宽远超交换机产品,要特别关注高带宽需求下的热管理与性能优化[20]。 (六)交换机产品网卡带宽相关 - 交换机中的网卡带宽远小于CPU带宽,需在小空间提升带宽;光模块在成本和功耗有优势,铜线方案虽当前功耗和成本表现好但未来升级有瓶颈(如224G4点时有效传输距离1.5米左右,不依赖补偿技术传输距离更受限,2026年可能无法实现18G升级等),光引擎技术有望替代[21]。 (七)主要企业相关 - 参与企业有天福、区创、兴盛、华工光学、太阳光、CS、罗伯特斯马克等,各自有不同特点(如天福与大客户合作紧密研发领先,区创PIC设计技术深厚等),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