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00024)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系列之行业深度
-· 2024-08-10 16:0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未提供相关内容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良好,未来应用有望迅速扩大,主要应用于医疗、教育和服务等领域 [2] -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硬件成本高和在非结构化场景中的应用受限,未来可通过成熟国产汽车供应链的复制和 AI 模型应用得到解决 [3][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自 2021 年 8 月特斯拉提出布局人形机器人以来,已经产生了鯰鱼效应,推动其他供应商加速布局 [5] - 未来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行情将逐步由大盘联动型转变为事件驱动型,特斯拉将成为核心主线 [5] - 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14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704 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 63%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的生产经验有望复制到人形机器人生产中,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 [11] - AI 大模型的应用有望提高人形机器人在视觉、语音和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人机交互体验,推动其他供应商加速布局 [12][13] - 全球减速器市场主要由日本厂商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厂商如绿地谐波和来福谐波正在快速追赶 [20] - 空心杯电机市场仍以海外公司为主,但国内如明日电器和鼎智科技等新兴厂商正在加速布局 [21] - 六维力矩传感器供应商主要是海外厂商,国内厂商正大力攻克技术难点,未来有望实现技术革新和成本优化 [2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未提供相关内容 其他重要信息 - 人形机器人主要由躯干、四肢和手部等结构组成,关键零部件包括大脑、电池包、执行器和灵巧手等 [16][17] - 丝杠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构,反向型的行星滚珠丝杠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扩大应用 [18] - 谐波减速器有望成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主要技术路线 [19] - 伺服系统是一个优质的投资环节,国内厂商与国外玩家的差距较小,成本占比较大,具有较好的投资潜力 [2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提问** 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的生产经验对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有何影响? [10] **回答** 特斯拉有望将原有的汽车国产供应链复制到机器人端,实现国产化降本,从而解决目前硬件成本过高的主要痛点 [11] 问题2 **提问** AI 大模型对人形机器人市场化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12] **回答** AI 大模型能够提高人形机器人在视觉、语音和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人机交互体验,产生鯰鱼效应,推动其他供应商加速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和通用性的发展 [12][13] 问题3 **提问** 目前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行情主线是什么?未来有哪些重要事件? [14] **回答** 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行情主线未来或将是特斯拉,未来重要的催化事件包括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定点的发放、机器人大会、AI 类和海外机器人展会等 [15]
国内RV减速器龙头近况更新:出货量、竞争格局、研发重点及人形机器人合作-
-· 2024-08-10 16:03
行业和公司概述 1. Beamr 公司在视频编解码行业的主要产品和技术特点 [1] - Beamr 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两部分:软件和硬件 IP - 软件方面,其核心产品是一个编解码引擎,这是一个纯软件的解决方案,主要用于云端视频处理加速 - 该引擎基于传统编解码技术,并结合其自有的切片算法,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提升编解码效率 - 硬件 IP 方面,Beamr 公司通过收购相关技术(如 H.264/H.265)并进行自主研发,为芯片设计提供完整的编解码解决方案 - 这些 IP 可以集成到 AI 芯片或 GPU 中,用于实现高效的视频编解码功能 - Beamr 公司还与英伟达合作开发 AV1 等新一代编码标准 2. Beamr 公司如何与 AI 芯片或 GPGPU 厂商进行合作 [1] - Beamr 公司提供标准化的硬件 IP,这些 IP 符合国际通用规范和标准,如 H.264、H.265 等 - 由于这些编码协议本身是国际标准,因此在硬件层面上,各家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基本一致 - Beamr 公司的优势在于其成熟且符合国际标准的硬件 IP,这使得其能够被广泛集成到各类芯片设计中 3. AV1 标准在未来视频编解码市场中的地位 [2] - 目前,AV1 标准尚未被广泛采用,其市场地位仍然未知 - AV1 作为一个新的编解码标准具有潜力,但其算法新颖性和实际应用效果尚未得到全面评估 - 传统视频应用仍然依赖现有的 H.264 和 H.265 标准,因此 AV1 能否成为主流尚需时间验证 4. 编解码协议更新换代周期一般是多久 [2] - 编解码协议的更新换代周期通常为 2 至 3 年推出一个新标准 - 但被大多数用户广泛采用则需要 5 至 7 年 - 例如,H.264 标准在 2000 年前后出现,到 2010 年前后才大规模普及;而 H.265 则是在 2016 年至 2017 年间逐渐成主流 - 目前视频市场中,H.265 刚刚成为主流,而 H.264 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 AV1 虽然理论上表现优异,但实际应用效果和适用场景尚未明确 5. GPGPU 中的 H.264 和 H.265 IP 授权费用及市场规模 [3] - GPU 中 H.264 和 H.265 IP 授权费用相对较低 - 一种是一次性买断,例如在国内买断一个 H.265 IP 价格约为 70 万到 80 万人民币 - 另一种是按许可费支付,每个许可费大约十几美分 - 这一市场规模较小,对于任何产品来说,这些功能点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RV 减速器行业 1. 国内 RV 减速器的主要玩家 [3] - 国内 RV 减速器的主要玩家包括双环传动、珠海飞马、中大立德、秦川机床、南通振康等 - 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并且在不同维度上各有优势 - 从市占率来看,排名第二的是珠海飞马 - 从产品精度、质量和寿命等其他维度来评估,每家公司在不同领域和项目中的表现有所差异 2. RV 减速器使用时需要关注的指标 [4] - 精度 - 寿命 - 质量表现(包括稳定性和一致性) 3. RV 减速器的寿命一般能达到多久 [4][5] - 双环的 RV 减速器的寿命基本能达到 8 万到 9 万个小时,有些项目甚至可以做到 10 万个小时 - 其他厂家的产品寿命通常在 6 万到 8 万个小时之间 - 8 万小时大约相当于 10 年的使用时间 - 双环的产品寿命比竞争对手高出约 10%左右 4. RV 减速器精度要求 [6] - 常规情况下,RV 减速器精度一般在 1 弧分左右 - 高精度需求可以做到 0.5 弧分 - 芯片制造领域对精度要求最高,工业机器人领域次之,一般为 1 弧分左右 - 双环能够实现 0.5 弧分至 1.5 弧分范围内的一致性 5. 产品良率情况 [7] - 双环的良率为 95%到 96%,相比其他公司略高一些 - 目标是提升至 98%甚至 100%,但仍存在一定难度 - 不良零件通过拆解和重新组装的方式来处理,以提升产品的最终良率 6. 国内 RV 减速器市场规模 [6] - 目前在国内的 RV 减速器年产量大约为 70 万台 7. RV 减速器主要应用领域 [6][10] - 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 90% - 风电、光伏和芯片等领域,用量相对较小 8. 与日本厂商的差距 [13][14] - 主要体现在精度、寿命和设计上 - 日本厂商能够稳定做到 0.5 弧分精度,而双环只能部分达到这一要求 - 日本厂商产品寿命普遍超过 10 万小时,而双环的产品寿命还需进一步提升 - 主要受限于高精度设备进口禁令,以及装配工艺和检测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9. 产品价格区间 [16][17] - 产品价格区间大约在 2000 元至 5,000 元之间,平均价格约为 3,500 元左右 - 较小型产品价格在 2000 元左右,工业机器人使用的产品价格大约为 3,500 元 - 与日本厂商相比,双环产品价格便宜 30%至 50% 10. 主要客户 [18][19] - 卡诺普、埃斯顿、埃夫特、新松、广数等 - 四大家族(库卡、发那科、发格、安川)采购量相对较少 - 正在开发欧洲市场的新客户 11. 销售情况和目标 [20] - 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 4.2 万套,同比增 25% - 全年目标是 8 万套,同比增长 30% 12. 研发重点 [22] - 提升精度和寿命,实现国产化突破 - 攻克被日本垄断的大吨位机器人减速器技术 13. 谐波减速器业务 [23] - 年产能为 5 万套,实际年产量约为 2 至 3 万套 - 主要客户集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 - 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还有五年以上的差距 - 但技术门槛相对 RV 减速器较低 14.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计划 [25] - 与特斯拉合作开发新型类 RV 结构的减速器 - 设计方案由双环主导并得到特斯拉认可 - 该新型减速器售价约 1,500 元 15. 成本控制措施 [26] - 将钢件材料替换为球墨铸铁,以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16. 研发团队情况 [27] - 研发团队共有 30 多人,占总人数约 10% - 核心人员基本稳定,持有员工股权约 30%
人形机器人系列之行业深度-人形机器人从0到1,国产化&软件赋能带来行业变革
-· 2024-08-10 16:02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驱动因素 - 国产化和AI模型复用是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两大因素[1][2][3][4][5] - 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布局和技术迭代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5][6] 人形机器人行情分析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由大盘联动型转变为事件驱动型[6]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是未来行情的核心主线,其执行器定点是重要催化剂[6][7]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 执行器、减速器、电机等核心环节存在较高技术壁垒[8][9][10][11][12] - 国内厂商在部分环节正在追赶海外头部企业[9][10][11][12] 投资标的推荐 - 桑顿控股、贝斯特、北特科技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可期[13][14][15][16][17]
全球市占率超30%,ROE显著改善,卷出来的“冰压之王”:全力聚焦,剥离扫地机器人业务 (1)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 2024-08-09 09:2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1. 公司是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十一年稳居全球第一[97] 2.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并购实现了业务布局和规模扩张[13][14][16] 3. 公司曾并购了加西贝拉和威乐等企业,但部分并购案未达预期[19][20][22] 4. 公司决定退出格兰博扫地机器人业务,聚焦主业冰箱压缩机[63][64] 5. 公司主营业务中原材料及配件销售占比较高,毛利率较低[28][67] 6. 公司产品结构中商用和变频压缩机占比较低,但毛利率较高[29][31] 7. 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欧洲市场占有率达40%[32][33] 8. 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34][69] 9. 公司近年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等措施提升了盈利能力[44][47] 10.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较低,股东回报能力较强[72][75][80][8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1. 问:公司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的情况如何? 答: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收入占比还很小,仅2%,公司正在大力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23][66] 2. 问:公司并购格兰博扫地机器人业务的情况如何? 答:格兰博经营发展未达预期,公司决定退出该业务,聚焦主业冰箱压缩机[64][65] 3. 问:公司主营业务中原材料及配件销售的情况如何? 答:该业务毛利率较低,主要是公司利用规模优势定制化采购后销售给生产加工单位[28][67] 4. 问:公司商用和变频压缩机产品的情况如何? 答:这两类产品毛利率较高,但目前销量占比还较低[29][31] 5. 问: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如何? 答:公司全球市占率超过30%,欧洲市场占有率达40%,行业地位领先[32][33]
人形机器人,进化行至何处?
-· 2024-08-08 06:30
分组1 - 公司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并将其作为公司的使命 [9][10] - 公司在过去从事服务场景的应用,如教育、家庭陪伴等,现在将重点放在工业场景 [59] - 公司正在研发用于陪伴价值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产品 [59] 分组2 - 行业正在经历技术的更新迭代,包括控制技术、机器人本体、AI等方面的进步 [26][27][28][29] - 行业正在从通用平台向通用加专用并重的方式发展,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7] - 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56][57][58] 分组3 - 行业需要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不适合短期追逐热点 [51][52] - 二级市场关注度较高,可关注一些本体厂商和核心部件厂商 [52][53][54][55] - 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解决成本和应用场景等问题 [39][40][41][42][43][49]
人形机器人专场——人形机器人,进化行至何处?
-· 2024-08-07 23:44
分组1 - 公司在过去几年一直以人形机器人作为公司使命,一直在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 [1][2] - 公司在服务场景有很多应用积累,如教育、家庭陪伴等,现在将重点放在工业场景 [2][58] - 公司正在研发一款用于陪伴价值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产品 [58][59] 分组2 - 行业技术在过去两三年有大幅更新迭代,如控制技术、机器人本体、AI融合等方面 [25][26][27][28] - 行业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有优势 [55][56] - 行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化 [43][44][45][46][47] 分组3 - 行业发展需要关注成本控制,通过产业链配套、规模化生产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39][40][41][42] - 行业内龙头企业具有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作用 [33][34][35][36] - 行业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未来三到五年内有望在创新能力上赶超美国 [43][44][45]
全球视野看家电之扫地机器人:内外并进,风正时济-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 2024-08-01 21:04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行业现状分析 - 行业整体销量增速较低,存在渗透率瓶颈 [1][2][3] - 不同区域市场表现差异明显,新兴市场增速较快 [3][4] - 全球主要市场中国占比最高,达到88% [4] - 中国市场连续出现负增长,新兴市场如印尼菲律宾增速较快 [4] - 北美和西欧市场销量规模较大,但增速较慢 [4][5] 价格趋势分析 - 全球产品均价持续上涨,主要得益于高端全能型产品占比提升 [6][7] - 中国市场产品均价上涨速度最快,达到22% [7][8] - 部分国家如阿根廷土耳其产品均价较高,超过1000美元 [8] - 新兴市场产品均价与人均收入比值较高,存在下探空间 [8][9] 竞争格局分析 - iRobot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从65%降至40%以下 [24][25] - 中国品牌在全球主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份额超过50% [24][25][26] - 本土品牌在部分区域如西欧仍有较强竞争力 [26][28] - 行业竞争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但头部企业依然具有优势 [27][28][29]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提问1:行业渗透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产品功能单一,价格较高,主要面向高收入群体 [13][14] 2. 产品系列较少,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15] 3. 技术和成本优化空间较大,有助于进一步降价 [15][16] 提问2: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会如何发展? 回答: 1. 竞争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但头部企业依然具有优势 [27][28][29] 2. 头部企业已经占领了用户心智,很难被后来者颠覆 [28][29][30] 3. 行业整体毛利率不太可能大幅下降,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成本管控 [31][32][33][34][35] 提问3: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回答: 1. 公司依托品牌和技术优势,有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8][29][30] 2. 随着行业渗透率提升,公司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35][36][37] 3. 公司可能会主动调整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以拓展更广泛的客群 [34][35][36]
人形机器人月度更新-
-· 2024-08-01 08:06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算法正从两段式向一段式过渡,但运动控制仍是关键难点 [5][6] - 数据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包括感知和运动控制数据不足 [7][8][9][10] - 仿真和合成技术对于弥合仿真与现实差距至关重要 [9][10] 行业发展趋势 - 英伟达全面介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 [11][12][13][14][15]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能呈现两种模式:一是全栈自研,二是软硬件分层合作 [16][17] - 除了头部企业,一些区域性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平台也值得关注 [18][19] 投资建议 - 首先关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待产品形态成熟后再关注主机厂商 [20]
人形机器人主机厂专家交流-
-· 2024-07-30 22:3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人形机器人技术特点 - 人形机器人通常拥有20多个自由度,如果配备灵巧手则可达40多个自由度,需要大量电机和关节模组,成本比四足机器人高出数倍 [2][3][4] - 人形机器人实现后空翻等动作目前只有少数公司如语速和波士顿动力做到,特斯拉等公司未展示过下半身动作能力 [4][5] 人形机器人感知技术 - 主流方案是采用3D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成本较高,国产和进口产品价格差可达上万元 [5][6] - 纯视觉方案成本较低,但在恶劣环境下性能可能受限 [6][7] - 多模态感知技术如谷歌Gemini有望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感知能力 [7] 四足机器人市场现状 - 四足机器人(机器狗)年出货量已达1-2万台,主要应用于电力巡检等场景 [9][10] - 未来三年内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十亿元,增速高于人形机器人 [10][11] 人形机器人市场现状 - 全球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目前仅几百台,未来三年内有望达到万台级别 [9][10] - 人形机器人在消费市场推广仍面临挑战,更多应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 [14] 机器人在航天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 机器人在航天领域应用还较为有限,主要受制于通信和环境适应性等因素 [12][13] - 军方一直关注机器人技术,部分军工企业如201所在做相关研究 [13]
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家交流-
-· 2024-07-29 22:16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特斯拉、波士顿动力、优必选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1][2][3] - 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矿山、军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 [2][3] - 人形机器人与人工的成本对比和优劣势分析 [4][5][6] - 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价格定位和技术水平 [5][6][7] - 人形机器人软件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大模型、单模型等 [6][7]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芯片、电机、减速器等的国产化水平 [8][9][14] - 人形机器人关键传感器如触觉传感、视觉传感等的技术路线和成本分析 [24][25][26] - 人形机器人整体成本构成及未来降本空间分析 [33][34][35] - 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 [36][37][40]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 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产品与特斯拉的价格差距及成本构成分析 [5][6][7] - 人形机器人软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自主研发为主还是与大厂合作 [6][7]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芯片、电机、减速器等的国产化水平及未来发展 [8][9][14] - 人形机器人关键传感器如触觉传感、视觉传感等的技术路线及成本分析 [24][25][26] - 人形机器人整体成本构成及未来降本空间分析 [33][34][35] - 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 [3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