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销售再创新高,降本增效有望加速释放
浦银国际证券· 2024-08-14 15: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5.5港元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业绩表现 - 1H24收入略好于预期,经调整净利润好于预期 [4] - 创新药销售创新高,主要受益于2023年获批品种 [4] - 维持2024年收入利润双位数同比增速指引,近年降本增效措施有望加速释放成果 [4] 未来发展 - 全年创新药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20亿元,创新药占总收入比例有望达到40%以上 [4] - 2025年公司预计将有5个创新药获批,创新药收入有望达到总收入45%左右 [4] - 受益于集中采购度提高及生产设施利用率提高,公司生产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4] - 随着降本增效工作持续推进,研发、销售行政费用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4]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计将保持12%-13%的增长 [15] -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将保持15%-16%的增长 [15] - 2024-2026年毛利率预计将提升至82.3%-83.2% [18] - 2024-2026年研发费用率预计将维持在16.0%-16.1% [18] - 2024-2026年销售费用率预计将维持在35.8%-36.3% [18] - 2024-2026年管理费用率预计将下降至6.1%-6.5% [18]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3 16:31
财务业绩 - 收入同比增长11.1%,达到人民币158.7亿元[4] - 本期间盈利同比增长70.7%,达到人民币46.1亿元[5] -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同比增长139.7%,达到人民币30.2亿元[5] - 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达到人民币15.4亿元[6]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计算)同比增长15.0%,达到人民币8.34分[7] - 集团录得收入约人民币1,587,4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1%[56] -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人民币301,716万元,较去年增加约139.7%[56] - 基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计算之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16.39分,较去年增加约141.7%[56] - 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153,53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4.0%[68] - 基于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计算的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8.34分,较去年增长15.0%[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58.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1%[113] - 毛利为130.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5%[114] - 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利润为36.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3%[116] - 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利润为16.07亿人民币[11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9.6%[118]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6.39分,同比增长141.6%[120] 创新发展 - 创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8%,占收入38.6%[8] - 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9.6%,占收入38.0%[9] - 集团有43个肿瘤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3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36] - D-1553(KRAS G12C抑制剂)于2023年12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37] - TQB3616(CDK2/4/6抑制剂)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用于HR+/HER2-乳腺癌治疗[38] - FS222(CD137激动剂╱PD-L1抑制剂)在临床I期试验中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39] - 集团有6个肝病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41] - 拉尼蓝诺(泛PPAR激动剂)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III期的MASH口服药物[42][43] - TQA2225是一款全人源长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融合蛋白,正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MASH,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4] - 公司呼吸领域有8个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未来3年预计有12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47] - TDI01是一款高选择性的ROCK2抑制剂,正处于临床II期开发中,有成为重磅药物的潜力[48] - TQC2731是最快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国产TSLP单抗,可覆盖更广泛的重度哮喘患者[49] - TCR1672是第二代高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中国前三个获批上市的P2X3受体拮抗剂[50] - TQC3721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PDE3/4双重抑制剂,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51] - 聚焦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国际化布局,预计到2026年已上市创新产品将达25个[106-109] 产品获批 - 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于2024年6月获得NMPA上市批准,用于未经过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34] - 安倍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得利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和赛妥(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于2023年2月、2023年5月和2023年7月获得NMPA上市批准[35] - 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已获批3个适应症,并获得多个权威指南推荐[40] - 天晴速畅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被原研垄断的局面[45] - 天韵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注射用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6] - 澤普思/得百安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凝胶贴膏,连续多年蟬联外用镇痛市场份额第一位[53] 荣誉与认可 - 本公司获选为恒生综合行业指数–消费品制造业和恒生综合小市值指数成份股[22] - 正大天晴的小剂量注射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出全国首张新版GMP证书[23] - 本公司获纳入为MSCI全球标准指数之中国指数成份股[24] - 本公司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公司50强」[24] - 本公司获选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24] - 本公司获选成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24] - 本公司获选成为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24] - 本公司连续六年荣登美国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Top 50」[25] - 获得多项国
中国生物制药:短期业绩增速复苏确定性强,创新产品密集上市中,重申买入
交银国际证券· 2024-07-11 21:01
报告评级和核心观点 - 报告给予中国生物制药(1177 HK)买入评级,目标价4.80港元,对应2025年25倍PE和2024-2026年1.4倍PEG [4][11] - 核心观点是公司1H24业绩增速复苏确定性高,预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均在10%以上,主要得益于肿瘤领域新产品销售持续放量,以及外科领域核心品种持续强劲增长 [8] - 公司维持全年达成5个BD交易的指引,倾向于中后期/近商业化品种,全年派息率在30%以上,回购将在中报披露后继续 [8] 主要品种表现 - 成熟品种方面,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得益于零售端发力,全年有望录得20%销售增长;安罗替尼近期获批一线SCLC适应症,销售有望稳健增长,峰值销售有望超过60亿 [9] - 新品种方面,生物类似药表现强势,贝伐珠、利妥昔、曲妥珠等关键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三代升白药艾贝格司亭α纳入医保后快速放量 [9] - 公司预计全年创新药对总收入贡献有望达43%,但研发费用率将大致持平 [9] 未来发展前景 - 公司2025年有望上市多个新产品,如CDK2/4/6、KRAS G12C、雷莫芦、帕妥珠等,同时PD-(L)1+安罗替尼组合有更多适应症将在2024-25年递交上市申请,持续巩固实体瘤领域领先地位 [9] - 肝病领域的PPAR和FGF21,呼吸领域的ROCK2有望从2025年底起相继取得注册性/重要PoC研究结果 [9] - 海外方面,公司正重点推进CDK2/4/6、双抗FS222的开发和授权工作 [9] 财务预测 - 公司2024-2026年收入和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9,395/33,831/38,671百万元人民币和2,844/3,400/3,935百万元人民币 [12][13] - 毛利率维持在81.3%-81.7%的高水平,净利率在9.7%-10.2%之间 [24] - 公司资产负债表保持健康,2024年底净现金状态 [21]
中国生物制药:传统Big Pharma铅华洗尽,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新一轮成长
长江证券· 2024-07-11 10: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传统 Pharma 步入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新征程 - 公司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在多个疾病领域形成特色或优势的业务布局 [10] - 公司加速创新驱动成长,确定全新战略发展目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集团化管理 [10]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38% [83][84][85][86][87][88] 推进组织整合,业务持续优化 - 公司提出"组织整合、全面创新、国际化、数字化"四大发展战略 [52] - 通过出售低利润率或非核心业务,进一步实现核心治疗领域的聚焦 [62][63][64][65][66][67][68] 强势销售特质,未来放量保障 - 公司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销售团队,覆盖全国医院、医疗机构、诊所和药店 [96][97][98][102][103][104][105][106][107][108] - 公司销售人员单产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为未来创新产品放量提供有力保障 [102][103][104] 存量业务保持稳定,生物类似物贡献新增长 - 公司核心制剂品种大都已被纳入集采,对公司业绩影响可控 [114][115][116][117] - 生物类似物作为更高端的生物药仿制药,公司布局丰富,研发进度领先,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122][123][124][125][126][127][128][131] 创新研发体系健全,四大业务板块并进 - 公司通过自研、BD或投资并购等方式,在肿瘤、肝病、呼吸和外科/镇痛四大业务线构建起特色又差异化的管线和技术布局 [132][133][134][135][136][137] 肿瘤:单品巩固,新品放量,平台赋能 - 安罗替尼凭借"PD-1/L1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治疗组合推向前线,有望破百亿 [138][139][140][141][151][152] - 亿立舒作为首个三代长效升白药,有望重塑国内G-CSF药物市场格局 [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 - 公司引进F-star双抗平台,面向PD-(L)1耐药或低响应肿瘤患者群体 [190][191][192][195][196] 肝病:突围NASH赛道,持续龙头地位 - 公司布局多个潜力靶点,其中拉尼兰诺具备口服BIC潜力 [220][221][222][223][224][225][226][227] 呼吸:四大潜力靶点,构建全球竞争优势 - 公司针对PDE3/4、TSLP、ROCK2、P2X3等五大潜力靶点进行全方位布局 [229][230][232][233][234][235][236][240][247][248][249][250][251][252][257][258][259][260][261][262] 外科/镇痛:平台迭代升级,打造透皮领军地位 - 公司通过技术平台迭代和改良型新药,在透皮制剂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 风险提示 1. 制剂集采降价风险 [379] 2.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380] 3. 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381] 4. 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 [382][383][384][385]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将逐年增长,未来收入增速有望提升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6-17 17: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3.2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新药占比将逐年增长,未来收入增速有望提升 [1] - 创新产品占比逐年提升,未来将占公司收入的47% [2] - 公司管线价值和DCF估值得出目标价3.25港元,较现价有15.6%的上升空间 [3] 公司收入情况 - 23年公司收入+0.7%至262亿元,其中肿瘤药收入占比33.6%,肝病占比14.6%,呼吸占比11.3%,外科/镇痛占比14.3%,心脑血管占比10.5%,其他占比15.7% [1] - 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13.3%至98.9亿元,占比37.8% [1] - 集团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仿制药产品(剔除独家产品)均已纳入集采范围,集采风险已基本出清 [1] 公司盈利情况 - 23年调整后归母利润+1.5%至25.9亿元 [1]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81.0%,研发开支占收入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16.8%,销售和行政费率分别下降2.6和0.1个百分点至35.1%和7.2% [1] - 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3%至60.7亿元,资金储备达211亿元,其中净现金92.7亿元 [1] 公司管线情况 - 23年公司创新产品包括天晴甘美、氟比洛芬凝胶贴等,24年预计上市的创新产品有贝莫苏拜单抗等 [2] - 25年预计上市的创新产品有TQB3616、D-1553等 [2] - 公司子公司invoX的FS222和软雾吸入平台也具有较大的进一步开发和BD前景 [2]
中国生物制药跟踪点评:自研新药加速落地,股权激励促长期发展
国泰君安· 2024-05-15 13: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多重管线密集迎来收获期,调整2024-2026年EPS预测为0.15/0.18/0.21元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贝莫苏拜单抗和安奈克替尼相继获批上市,多款自研创新药陆续落地 [2][3] - 公司与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签署战略合作,共同在中国内地研发和商业化3款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资产 [3] - 公司的生物类似药管线迎来加速收获期,多款重磅产品已处于临床后期或NDA阶段 [3] - 公司旗下子公司正大天晴发布股份激励计划,拟动用总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实施激励计划,促进长期发展 [2] 财务数据总结 - 2021-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861/28,780/26,199/30,079/33,228/37,452百万人民币,增长率为13.6%/7.1%/-9.0%/14.8%/10.5%/12.7% [4] - 2021-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4,608/2,544/2,332/2,907/3,373/3,884百万人民币,增长率为427.2%/-82.6%/-8.3%/24.7%/16.0%/15.2% [4] - 2021-2026年PE分别为6/31/--/--/--/-- [4] - 2021-2026年PB分别为3/3/2/1/--/-- [4]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42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抗腫瘤用藥、呼吸系統用藥、外科╱鎮痛用藥和心腦血管用藥[3]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业务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4] - 公司连续五年荣登美国《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50强”榜单[9] - 公司在2020年3月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2020年9月成为恒生综合小市值指数成份股[8] - 公司网站:http://www.sinobiopharm.com[11]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包括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invoX Pharma Limited等[12] 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17年12月成为第一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产品晴眾(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获得认可[7] - 公司在2018年1月推出托妥(瑞舒伐他汀钙)片,成为江苏省全品种唯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8] - 公司在2019年至2023年连续五年荣登美国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50强”榜单[9] - 公司在2023年成功将126种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预计2024年将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贡献品种[23] - 公司的仿制药产品均已纳入集采范围,成功采购39种和41种药品,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56%和58%[24] - 公司的新产品包括安倍斯、得利妥和赛妥分别获得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26] - 公司的呼吸系统领域未来三年将有1个创新药、11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36] - 公司的研发管线中有8个呼吸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37]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26199409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5.2%;净资产为38169953人民币千元[13] - 公司在2023年度内实现收入约261,994.1万元,同比增长约0.7%,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的净利润约为23,319.4万元,同比减少约8.3%[48] - 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约为35.1%,较去年下降2.6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约为16.8%,较去年增加0.8个百分点[48] ESG治理 - 公司在2023年度ESG管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在后续ESG报告中全面呈现[75] - 公司在ESG评级方面取得进展,MSCI ESG评级提升至A级,CDP气候变化评定提升至B级[74] - 公司入选央视《中国ESG上市先锋100》榜单,获得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奖项[7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有七位执行董事和五位独立董事[93] - 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分别是谢其润女士和谢承润先生[99] - 公司独立董事占董事会超过三分之一,提供独立观点和判断[95] - 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和审查企业治理政策和规定[98]
生物制药&20240419
中国银行· 2024-04-20 23:45
业绩总结 - 公司业绩稳步回升,一季度销售活动恢复正常,新产品表现良好[2] - 公司现金状况健康,净现金约90亿人民币,负债成本低于3%[5] - 三款BI药品的销售峰值预计为50亿人民币,其中HER2 X20 Insertion和DLL3产品预计市场规模为15到20亿人民币,MDM2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0到15亿人民币[12] - 5年内销售费用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19] - 科兴公司去年分红接近5亿人民币,含税达到5亿人民币[20] 未来展望 - 公司对研发费用进行控制,预计2024年研发费用不会超过2023年的投入比率[6] - 公司对生物链销的政策判断为未来两年偏向创新产品推广,销售策略向上坡趋势[9] - 公司在Nash领域布局全面,PPAR产品开发进度领先,RBT数据支撑强大,预计能推进到三期[16] - FCF21产品在二期入组过程中,有望与口服PPAR形成产品矩阵,覆盖不同分级的Nash患者[17] - 预计科兴2026年可能上市超过10款疫苗[20] - 科兴持续研发匡选疫苗,可能革命性改变市场格局[21] - 预计今年科兴相比去年同期能减亏[2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计划在5月份开始股票回购计划,以支持股价[3] - 公司将继续推进股权激励计划,提高员工士气和稳定团队[4] - 公司在Nash领域布局全面,PPAR产品开发进度领先,RBT数据支撑强大,预计能推进到三期[16] - FCF21产品在二期入组过程中,有望与口服PPAR形成产品矩阵,覆盖不同分级的Nash患者[1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对生物链销的政策判断为未来两年偏向创新产品推广,销售策略向上坡趋势[9] 负面信息 - 管理层重视天秦进展,但无法确定具体时间表[22] - 公司运营正常,没有基本面重大变化[22]
中国生物制药(01177):1类创新药罗伐昔替尼片“ROVADICITINIB (TQ05105)”关键注册研究取得阳性结果
智通财经· 2024-04-18 19:51
自主研发药物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发布公告,自主研发的罗伐昔替尼片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已达到主要终点[1] - TQ05105是集团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JAK/ROCK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2] - TQ05105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和安全性,对MF患者有显著疗效[3] 联合研究 - 集团在骨髓纤维化领域进行多项联合研究,如TQ05105联合BET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初步结果积极,创新管线已进入收获期[5]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创新转型迎收获期
国泰君安· 2024-04-15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业绩整体符合预期,收入262.0亿元,同比增长0.7%[2] - 公司创新药业务收入98.9亿元,占比37.8%,同比增长13.3%[3] - 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5.1%,同比下降2.6%,降本增效效果显著[6]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23.3亿元,同比下降8.3%[7]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6,199百万元,同比下降9.0%[7] 其他重要信息 - 本研究报告中的资料力求准确可靠,但国泰君安不会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17] - 投资者应在决定投资前向个人财务顾问咨询并谨慎抉择[17] - 国泰君安国际及其附属公司未持有大部分研究报告所评论发行人的市场资本值的1%以上[19] - 国泰君安国际及其附属公司在过去12个月内未与研究报告所评论的发行人存在投资银行业务关系[20] -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评级说明包括增持、谨慎增持、中性和减持[21] -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地址分别位于上海、北京和深圳[21] - 中国生物制药(1177)附有海外当地市场指数,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指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