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研究之三:国有企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最新部署
大公国际· 2024-07-24 15:00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 -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1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19]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19,20] -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中国特色[21] - 中国式现代化有九个本质要求[22,23] 国有企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期任务 -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提升增加值等"三个集中"和"五个价值"[26] - 着力提高质量效益、加大科技创新等"六个着力"[26] 国有企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长期任务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28,29] - 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30,31] - 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市场化改革,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32] 国有企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抓手 - 加快自身科技赋能、数智升级,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33-35] - 持续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资源,发挥产业引领作用[36,37] - 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安全支撑作用[38]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 下半年经济增长质效将持续提升
大公国际· 2024-07-17 17:00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在全球仍处于领先水平[4] - 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5%、5.8%和4.6%[4] -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0.5%、25.6%和13.9%[4] - 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有效需求不足等结构性挑战犹存[5] 供给方面的特点 -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7][10] - 产业科技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经济质效同步提升[11][12][13] 需求方面的特点 - 出口持续强劲且略超预期,进口保持稳定增长,外需表现强于内需[15][16][17] - 制造业投资增势强于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仍在筑底[18][19][20][22] - 消费温和增长,文旅相关的服务类消费、基本生活类消费和部分升级类消费、线上消费表现较好[23][24][25][26] 下半年展望 - 外需强于内需、供给强于需求的趋势或将延续[30][31][32][33] - 经济增长质效将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将稳步推进[34]
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研究之二: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大公国际· 2024-07-15 20:30
中国式现代化 专题研究 大公国际: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研究之二 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 舒蕴泽 戚旻婧 2024 年 7 月 15 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 国情的中国特色",并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同时,展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两级分化、 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霸权主义的超越。这些超越不仅体现了中国对现代化进程 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实践,也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特征分析 西方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形成,这种模式呈现出其独特 的特征:首先,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张构成了其发展的基础,自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这一模式不仅引领了科技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使得西方国家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物 质财富;其次,经济增长和资本效率成为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西方现代化倡导的个 ...
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大公国际· 2024-07-15 15: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3][4] - 推进财政金融领域改革,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5][6][7] - 健全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8][9][10] -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1] 报告内容总结 基础制度方面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 -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3] -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4] 重点领域改革 财政金融改革 -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包括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5]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6] -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包括统筹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7] 绿色转型 -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9] - 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10]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适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体制机制[11] - 提升新质生产力源头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化解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结构性障碍,营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营商环境[11]
三中全会的回顾与影响:推动经济发展的决策力量
大公国际· 2024-07-15 15: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都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雷厉风行的改革魄力,提出了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政策和战略决策,在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等广泛领域上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3] - 经济实现飞跃式增长,GDP与居民收入大幅攀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经济共同繁荣,推动城乡协调发展[6] -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管理体系的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8][9][10][11] -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备,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12][14][15] - 债券市场持续扩容,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市场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16][19] 报告内容总结 改革开放历程 -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政策和战略决策,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3]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新进程,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 -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4] - 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4] -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必须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4] -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4] -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4] -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5] -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5] -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方案,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5] 经济发展 - 1978年到2023年,我国GDP由3,678.70亿元增长到126.06万亿元,增幅343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0元增长到51,821.00元,增幅151倍[6] - 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充足且质量提高,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乡村消费增长持续快于城镇[6] 国有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管理体系的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8][9] - 1978-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措施包括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机制"和"破三铁"等[10] -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和地方选择2,500多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试点,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11]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依托政府与国企间的出资关系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改进监管方式[11] 金融改革 -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备,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12][14][15] -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调控机制和监管体制不断完善[12][14] -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4] - 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对商业银行系统性、全面考核,更加有利于银行系统稳健发展[15] -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动改革完善LPR报价形成机制,LPR已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的定价基础[15] - 十九届三中全会后,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金融行业监管格局由"一行三会"调整为"一行两会"[15] 债券市场发展 -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16] - 2003年到2007年,债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均有大幅提高,债券种类不断丰富,债券发行人不断扩充[16][17][18]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内容,债券市场迎来又一个快速增长时期[19][20][21] - 2013年到2023年,我国债券发行规模由90,526.77亿元增长到710
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研究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世今生”
大公国际· 2024-07-12 16:00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与理论体系 -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世"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表现为对西方现代化的模仿与学习[4]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探索,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8] -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9]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10]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党的领导,一个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6] -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27] - 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28] -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大原则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29] -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 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 - 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33] - 中国将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继承和坚持正确理念方向和战略安排,把握"危""机"与时俱进[33][34]
落地落细“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大公国际· 2024-06-05 10:00
政策引领和目标 - 政治引领金融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 - 通过实现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2] - 明确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2] 金融支持手段 - 通过引导信用贷款投放、"贷款+外部直投"业务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3] - 加大各类型的信贷投放,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支持[3] - 发行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绿色金融专项债,资管机构加大各类投资力度[3] - 丰富和完善相关服务,拓展研发专属金融产品[3] 差异化支持 -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特征和优势,与现有业务和职能定位相结合[4] - 对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小银行、保险业等机构提出差异化要求[4] 风险防控和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5] - 监管部门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市场建设[5] - 推动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5]
5月PMI数据解读:大公国际:需求不足致制造业PMI收缩,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
大公国际· 2024-06-03 15:30
债市研究 大公国际:需求不足致制造业 PMI 收缩,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 展——5 月 PMI 数据解读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 | 宏观债市团队 | 赫彤 | 2024年6月3日 摘要:5月制造业 PMI由扩张转为收缩,各分项指标多数下降,工作日减少 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生产和需求放缓。生产方面,需求走弱影响下生产扩张幅 度减缓,生产优于需求,或出现产能过剩压力。需求方面,新订单、新出口订单、 在手订单均走弱且低于临界点,内外需均不足但内需强于外需。价格方面,出厂 价格涨幅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不利于企业利润积累,预计 PPI降幅将收窄。库 存方面,购进价格明显上涨、需求端走弱影响下企业补库意愿不足,产成品去化 快于原材料。企业类型方面,生产带动大型企业扩张加速,进口拖累影响下小型 企业景气程度最低,需要货币财政政策扶持。非制造业持续扩张但增速略有减缓, 超长期特别国债带动作用下建筑业持续扩张。 5 月制造业 PMI 由扩张转为收缩,各分项指标多数下降,工作日减少和极端 天气等因素影响生产和需求放缓。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PMI 数据。5月制 造业PMI 为49.5%,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位于荣枯线下方, ...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大公国际· 2024-05-28 14:00
改革深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 - 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破除妨碍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1] - 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 要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实现政策形成合力[3] 重点改革领域 -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4] - 发展风险投资,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4] - 用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 -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夯实制造业强国基础[4]
前4个月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扩内需政策待进一步发力
大公国际· 2024-05-23 21:30
消费市场分析 - 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服务消费表现优于商品消费[1] - 线上消费贡献持续增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1%,占社零总额比重提升至23.9%[1] - 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4月边际放缓与内需偏弱有关[1] 投资领域分析 - 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基建投资增速边际放缓,制造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3] - 房地产投资持续探底,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扩大[2] - 预计基建投资增长难以在二季度快速回升,但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高增[3] 外贸表现分析 - 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7%[3] - 出口同比增长4.9%,机电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增长[4] - 进口同比增长6.8%,原材料及加工类产品保持较快增长[4] - 预计外贸进出口将持续向好,但美国加征关税对改善贸易的边际影响有限[4] 工业生产分析 - 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技术产业和出口依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5] -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工业质效稳步提升[5] 总体评价 - 4月经济呈现"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特征,内需增长乏力[6] - 预计后续扩内需政策将进一步加码发力,助力经济运行延续向好态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