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光能去年营收增长近三成 新鸿基地产中期盈利达90亿港元|港股2月28日公告精选
财联社· 2024-02-28 21:02
信义玻璃(00868.HK) - 2023年收入267.99亿港元,同比增加4.1%[1] - 净利润53.65亿港元,同比增加4.6%[1] 信义光能(00968.HK) - 2023年收入266.29亿港元,同比增加29.62%[2] - 净利润41.87亿港元,同比增加9.61%[2] 百度集团-SW(09888.HK) - 2023年总收入1345.98亿元,同比增加9%[3] - 归属百度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69%[3]
TBKS HLDGS(01960)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1010.7万令吉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4-02-28 20:11
公司业绩 - TBKS HLDGS(0196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6个月业绩显示收益减少78.57%[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010.7万令吉,去年同期为溢利241.5万令吉[1] - 每股基本亏损1.01仙令吉[1] - 本期间财务业绩转差主要由于中国石油及相关产品贸易收益及溢利大幅减少所致[1]
星凯控股(01166)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5875.7万港元 同比扩大438.46%
智通财经· 2024-02-28 19:52
智通财经APP讯,星凯控股(01166)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6个月业绩,该集团期内取得营业额5.68亿港元,同比增加191.73%;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5875.7万港元,同比扩大438.46%;每股基本亏损2.47港仙。 公告称,回顾期内铜杆业务的营业额约为4.4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为7871.8万港元增加约465.3%。国际铜价在回顾期内保持稳定,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铜价于回顾期内维持在约8500美元。铜价在回顾期内维持稳定,加上经济持续改善,铜杆贸易业务经营环境大幅改善。集团因应铜价发展及经营环境的改善,加强发展铜杆业务。 ...
辰罡科技(08131)发盈警,预计年度亏损净额约1278.2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4-02-28 19:28
智通财经APP讯,辰罡科技(08131)发布公告,该集团预期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将取得亏损净额约1278.2万港元,而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取得纯利约911万港元。 公告称,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的预期亏损净额乃主要归因于下列原因:(1)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集团取得收益约2620.3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约6024.4万港元减少56.5%。收益总额减少主要由于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客户延后现有项目的交付及推出时间;及由于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取得的收益减少,集团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的毛利由3563.6万港元减少56.7%至1542.9万港元。 ...
多家大润发关店,高鑫零售去留存疑
36氪· 2024-02-28 18:4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鑫零售旗下知名超市大润发持续关店,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门店闭店或宣布闭店[2] - 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百货,并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3] - 高鑫零售正在调整经营策略,一边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一边开设新店和进行门店重构[5][6][7] - 高鑫零售新开设的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业态正在加速拓展,可能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6][7] - 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下滑,2022财年首次亏损,2023年上半年仍未扭亏[15] - 阿里收购高鑫零售后,高鑫零售未能一路高歌猛进,阿里可能缺乏合适的退出通道[16] 公司经营情况 - 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持续关店,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门店关闭[2] - 高鑫零售正在调整经营策略,一边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一边开设新店和进行门店重构[5][6][7] - 高鑫零售新开设的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业态正在加速拓展,可能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6][7] - 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下滑,2022财年首次亏损,2023年上半年仍未扭亏[15] 行业动态 - 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百货,并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3] - 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阿里正在进行退出[3] - 国内头部商超自身难保,缺乏能力和精力来整合高鑫零售[16] - 制造端、抖音、美团等企业暂未显露出收购商超渠道的需求[16]
香港财政预算案全面发布,股市改革备受期待,业内火速解读全面“撤辣”
财联社· 2024-02-28 16:55
股票市场政策 -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布2024至2025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关注股票市场和地产政策[1] - 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正探讨一系列股票市场措施,包括完善上市机制和优化交易机制[2] - 香港全速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去年十月提出的多项建议,包括改革创业板[10] 地产政策调整 - 全面撤销楼市辣招,取消买家印花税、新住宅印花税及额外印花税,地产股午后大涨[3] - 香港楼市全面撤辣,政府考虑市况,金管局将公布按揭贷款相关调整措施[4] - “撤辣”有助吸引刚需人士入市,增加房地产发展商买地意愿,楼市复苏需整体市场环境支持[7] 长期发展和调整 - 需要认识到香港房地产市场挑战,长期趋势需要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探索新的增长点[6] - 当前楼市供求状况改变,适合“撤辣”,楼市“辣招”始于2012年炒房盛行[8] 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提升 - 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正探讨五大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包括完善上市机制、优化交易机制、改善对投资者服务、加强市场推广以及与内地商讨引入股票大宗交易等[11][12][13][14][15] - 港交所主席史美伦表示,多项举措将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不断深化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加强国际合作,并提升香港市场的基础设施,以增强市场的吸引力、韧性和活力[16]
家居观察丨汇森家居拟更名“汇森股份集团有限公司”需股东批准
财经网· 2024-02-28 15:57
更名提议 - 汇森家居董事会建议更改公司英文名称和中文双重外文名称[1] - 更名提议需在即将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上通过特别决议案[1] - 更名提议还需得到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处长的批准[1]
西牛证券:维持槟杰科达(01665)“买入”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1.18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2-28 15:39
智通财经APP获悉,西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槟杰科达(01665)“买入”评级,未来的订单亦为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削公司盈利预测约10%,同时下调目标价至1.18港元,以反映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汽车业务分部所遇到的不确定性。然而,医疗业务分部的能见度保持清晰,该行预计医疗业务分部将为集团本年的主要成长动力,部份抵销汽车业务分部增长放缓的影响。 事件:2023财年,槟杰科达实现约6.9亿元令吉总收入,同比增长15.2%,其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约6.7%,与该行预期相乎。得益于医疗业务分部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FAS)的成长,第四季度毛利率提升到31.9%,带动全年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分别回升至30.3%及20.6%水平。 西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医疗分部表现强劲 槟杰科达继续递交出相当理想的成绩,其中医疗业务分部的贡献尤为显著,重要客户订单的能见度保持清晰,成为集团的主要动力来源。根据集团的手头订单,医疗业务分部本年度有望维持强劲的成长。同时,基于主要客户最新的扩张计划,该行预计医疗业务分部有望于未来两年保持理想的成绩。其中部份主要客户的贡献仍然是该业务分部主要的收入来源,单用途医疗仪器的收入贡献将于第三工厂第一及第 ...
高盛:予中国铁塔(00788)“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1.09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2-28 14:29
中国铁塔2023年业绩预测 - 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EBITDA同比增长2.4%,净利润同比增长13.7%[1] - 2023年全年净利润预计为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1] 中国铁塔未来展望 - 中国铁塔可能会在2026年出现一次性强劲的净利润增长,2024年派息比率或升至100%[2] - 预计2024年EBITDA利润率下降1个百分点,公司将继续在加强资产负债表和改善股息支付之间保持平衡[2]
内卷不止的汽车行业,2024年继续滚烫卷
36氪· 2024-02-28 12:09
特斯拉降价引发汽车行业价格战 - 特斯拉率先降价引发汽车行业价格战,销量增长显著[1],[5],[6] - 特斯拉和蔚来等车企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仅理想汽车和比亚迪毛利率较稳定[16] - 特斯拉、阿维塔、零跑、一汽丰田、哪吒等多个汽车品牌在2024年新年伊始开始新一轮降价促销[26]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 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调整,价格战持久,赢家寥寥[3],[4],[7] - 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长24.1%,市场份额达56%[9] -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显著,市场占有率达到31.6%[14] 汽车行业技术发展 - 燃油车企集团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可能提前[15] - 华为与长安汽车合作成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公司,受到市场广泛关注[25] - 价格战和技术战的双线作战使汽车行业内卷现象加剧,2024年行业技术发布会频繁,技术逐渐成为共识[25] 新能源汽车市场变革 - 小米和华为的加入加剧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挑战传统车企地位,推动行业变革[25] - 价格和技术内卷催生了行业创新和发展,推动汽车行业向更智能、环保的可持续方向发展[26] - 小米和华为在汽车圈留下各自的商业基因,未来发展充满变数,消费者选择将决定行业未来走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