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搜索文档
透视金融资产风险真谛——IFRS9对保险行业影响深度解析
联合资信· 2024-12-26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IFRS9 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旨在通过完善金融资产分类与减值计提模式,更真实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少会计处理调节利润的空间 [3][14] - IFRS9 简化了金融资产分类,分类标准更加客观、统一,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评估资产减值,减值计提更加及时、足额 [95] - IFRS9 的实施将推动更多的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增长明显,同时减值准备计提要求有所提升,实际计提规模亦将受到资产分类的影响 [80] IFRS9 的历史形成及背景 - IFRS9 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反思,旨在解决金融创新过度与滥用以及金融监管不匹配的问题 [3] - 我国财政部于 2017 年修订发布四项准则,内容趋同于 IFRS9,统称为"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国内相关机构在 2021 年之前分批实施 [6] - 保险公司实施 IFRS9 的日期被推迟到 2023 年 1 月 1 日,与 IFRS17 同步 [15] IFRS9 的具体内容及变化 - IFRS9 简化了分类与计量模型,分类科目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金融资产按照计量方式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 [8] - IFRS9 以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以及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进行分类,判定流程和判定依据更加注重客观性,减小了企业会计调节空间 [9] - IFRS9 对减值损失的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调整为"预期损失法",初始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后,再根据信用风险变化在后续报告日更改预期损失金额 [12] IFRS9 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IFRS9 将推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多以公允价值计量,并提升了减值计提的要求,或将加剧保险公司会计报表的波动,并对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及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 IFRS9 准则下,保险公司的减值计提规模或有所分化,一方面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将更加充足,另一方面重分类为 FVTPL 的金融资产将不再计提减值准备 [32] - IFRS9 准则下,保险公司或将倾向于投资高评级或免评级债券,以平滑市场利率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 [33][61] IFRS9 应用的案例分析 - 国内上市险企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切换日下的金融资产科目产生较大变动,金融工具多以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有所增长,上市险企的净资产与利润波动均有所加大 [35] - 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后,上市险企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类资产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被重分类为 FVTPL 及 FVOCI,不再纳入金融资产减值测试覆盖的范围 [41] - 中国平安持续加大债券投资力度,债券占投资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政府债具有信用风险低、久期长的特点,中国平安对其配置力度不断加大 [44] IFRS9 执行后的资产配置变化 - IFRS9 准则下,保险公司对债权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更加充足,风险覆盖度及保障程度有所提升,但权益类资产在 IFRS9 下不受到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其信用变化体现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科目中 [69] - 非标资产由于持有时间较长且收益率较高,属于保险公司投资的优质资产,但 IFRS9 准则下,非标资产分类 FVTPL 的资产会相应增多,对保险公司利润波动的影响将有所加大 [62] - 中国平安对权益工具的投资更加审慎,近年来中国平安的股票投资占比保持在 6%―8%左右,其他股权型资产占比约在 6%左右 [73] IFRS9 执行后的财务表现变化 - IFRS9 实施后,中国平安的净利润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而有所波动,但实际减值计提的变化不大 [93] - 中国平安的信用减值损失亦对归母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减值损失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务板块,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以及财产保险业务,信用减值损失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并不明显 [77] 总结与展望 - IFRS9 的实施,推动更多的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增长明显,同时 IFRS9 对减值准备计提要求有所提升,实际计提规模亦将受到资产分类的影响 [80] - 展望未来,在 IFRS9 真实反映金融资产风险的指引下,保险行业的减值计提实操标准或将进一步细化、统一,新准则的联动实施或将加大保险公司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波动 [80]
化债背景下西安市城投企业观察
联合资信· 2024-12-25 12:33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报告概要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区域数据库 1.西安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市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 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复苏势 头强劲。根据《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西安市基本形成了"6+5+6+1"的现代 产业体系1。西安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2023 年三产结构为 2.7:34.5:62.8。西安 市的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食品和生物医药。2023 年,西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0%,分别高 于全国、全省 4.4 和 4.0 个百分点。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复苏势头 强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华清宫、西安城墙等景区进入全国热门景点 榜单;2023 年西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2.78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33.1%;实现旅游 总收入 3350.39 亿元,同比增长 65.0%。 西安市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多层次金融市场较为完善。银行资源方面,西安市拥 1 第一个"6"指六大 ...
2024年保险行业分析及2025年展望
联合资信· 2024-12-25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8] - 监管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引导行业完善公司治理能力、降低负债成本、提升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能力 [8] - 新准则的推行将增强财务透明性和数据可比性,有利于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8] 2024年保险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 -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强化保险公司自身在预算管理、费用控制、经营考核等方面的管控 [13] - 2024年8月,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调整预定利率上限,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13] - 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完善公司治理能力、规范股东行为 [13] - 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对保险资产风险分类的制度依据、核心定义、分类标准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13] 保险公司经营分析 人身险 - 2024年以来,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主要靠寿险业务拉动 [19] - 受存续业务集中进入满期给付高峰期影响,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规模明显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9199亿元,同比增长42.5% [24] - 2024年1—9月,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收入28138亿元,同比增长18.36%,占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80.67% [49] - 2024年1—9月,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4933亿元,同比下降0.94%;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137亿元,同比增长107.68% [50] 财产险 - 2024年以来,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短期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险种保费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 [52] - 2024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845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546亿元,同比增长3.33% [54] - 2024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公司发生赔付支出8112亿元,同比增长7.8% [54] 投资业务分析 - 2024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投资资产结构基本稳定,固定收益类资产仍是主要配置品种 [60] - 2024年前三季度,保险行业财务收益率年化3.12%,同比增长0.20个百分点;综合收益率年化7.16%,同比增长3.88个百分点 [61] - 2024年,部分险企投资业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仍持续暴露,但在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以及多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下,相关资产风险得到一定缓解 [92] 偿付能力分析 - 2024年,全行业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略有增长,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年末有所增长 [44] - 2024年9月末,我国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5.1% [44] - 2024年二季度,187家保险公司被纳入风险评级体系,63家被评为A类,103家被评为B类,10家被评为C类,11家被评为D类 [73] 2025年展望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持续下调、"报行合一"等新规实施的深化引导人身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未来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望持续提升 [8] - 随着"报行合一"持续推行及险企自主定价权扩大,财产险公司盈利水平或将进一步提升,非车险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为财险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8] - 新准则的推行将增强财务透明性和数据可比性,有利于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8]
新准则同步实施对险企影响几何——从险企财务表现到评级实务探索
联合资信· 2024-12-25 12:33
1 国际 IFRS9 为 2014 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金融工具》,我国财政部 于 2017 年 4 月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 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列报》四项准则,内容趋同于国际 IFRS9,为表述方便, 上述准则我们统称为 IFRS9 2 国际 IFRS17 为 2017 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17 号——保险合同》,2020 年我 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主要内容与国际 IFRS17 准则基本无差异,为表述方便,上述准则我 们统称为 IFRS17 3 新准则指 IFRS9 与 IFRS17 专题三:新准则同步实施对险企影响几何 | --- | --- | --- | |-------|------------------------------------------------------------------------------------------- ...
银行业季度观察报(2024年第2期)
联合资信· 2024-12-23 18:00
银行业季度观察报(2024 年第 2 期) )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Lianhe Credit Rating Co., Ltd. 作者:金融评级一部 盛世杰 张朝宇 周雅琦 汪耔成 张哲铭 2. 2024 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略有下降,关注类贷款占比 小幅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但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复苏迟缓对 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的 实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仍需关注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的变化情况。 1.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推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为 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2024 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信贷资产质量较为稳定, 拨备和资本保持在充足水平,但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低息差背景下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仍面临一定挑战。展望未来,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持续推 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预计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将保持合理充裕。在当前宏观环境背景下,需关注 商业银行 ...
建筑施工行业2024年三季度观察报告:建筑施工行业流动性持续承压,未来随着下游利好政策持续推出,偿债压力或有所缓解
联合资信· 2024-12-23 18:00
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施工行业增长乏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1][3] 核心观点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产值增速放缓,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4.74%,增速创新低 [75] - 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占比达到46.13%,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75] - 全国建筑业签订合同总额(在手)610426.96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为2008年以来最低 [5] -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61%,民营企业降幅最大 [24] - 建筑施工企业利润总额中位数同比下降22.77%,民营企业降幅最大为30.72% [25] - 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中位数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中位数分别上升0.50和0.67个百分点 [28] - 建筑施工企业短期偿债指标有所弱化,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中位数为0.63倍,较2023年9月底下降0.08倍 [17] 行业相关政策 - 2024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加强检测资质和活动管理 [20] - 2024年8月,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 [20] -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发展 [20] - 2024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 [20] - 202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海岸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20] 建筑行业发展状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17410.53亿元,同比增长4.4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40个百分点 [75] -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61%,民营企业降幅最大 [24] - 建筑施工企业利润总额中位数同比下降22.77%,民营企业降幅最大为30.72% [25] - 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中位数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中位数分别上升0.50和0.67个百分点 [28] - 建筑施工企业短期偿债指标有所弱化,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中位数为0.63倍,较2023年9月底下降0.08倍 [17]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37.90万亿元,同比增长3.40% [18] - 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87万亿元,同比下降10.10%,降幅同比扩大1.00个百分点 [34] - 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20%,土地购置费同比下降6.90% [34] -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7.10%和22.70% [34] 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 2024年三季度建筑施工企业债券发行金额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上升,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发行金额增幅明显 [37] - 中央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环比显著上升,地方国企债券发行规模环比降幅明显 [37] - 建筑业发行主体的债券发行利率均值呈下行态势,信用等级与发行利率均值、利差均值呈现负向关系 [49] 总结 - 在中央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背景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小幅回升 [40] - 未来在"稳增长"政策调控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有望对建筑业形成支撑 [40] - 建筑施工企业业务回款质量和短期偿债能力有望随着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财政政策发力得到修复 [52]
从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质量和总量”关系研判明年经济工作
联合资信· 2024-12-17 11:53
宏观经济政策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特别强调物价稳定的重要性[2] - 会议提出提高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发行使用、用好总量和结构货币政策等逆周期调节工具[2] - 宏观调控强调社融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价格预期水平相匹配,要求货币政策突出支持性[2] 总供给与总需求 - 会议指出目前经济主要困难是内需不足,要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补齐总需求不足的缺口[2] - 会议提出要探索拓展“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这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大统筹在货币上的体现[2] - 会议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作为九项工作之首,提出发展文化旅游、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增长点[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会议强调要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长期和短期投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3] - 会议指出“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引领,强调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会议提出要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现代都市圈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3] 外部环境与应对策略 - 会议指出外部压力加大、不利影响加深,未来几年外部环境会愈发复杂、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3] - 会议强调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引导好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3] - 会议提出扩大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等新增长点,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3]
“锂”清过往,合“锂”预期
联合资信· 2024-12-16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锂金属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基础资源。锂价的波动主要由供需关系错配决定,行业内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其资源自给率、技术水平、生产成本、融资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1][3][14] 行业概况 - 锂资源产业链分为上游采选、中游冶炼和下游应用三个方面。上游锂资源主要分为锂矿石和盐湖卤水,其中卤水锂资源占比约60%。全球锂矿储量和资源量持续增长,2023年底全球锂矿储量约2800万金属吨,资源量约1.06亿金属吨,分别同比增长7.69%和7.14%。锂矿储量集中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和中国,占比合计80%。2023年全球锂矿产量约18.47万金属吨,同比增长23%,主要由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贡献 [3][4] - 中游冶炼方面,锂盐产品主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和氯化锂,其中碳酸锂是最基础的锂盐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盐产品生产国,2023年中国碳酸锂产能110万吨,产量51.79万吨,同比增长31.1%。中国碳酸锂生产企业分为锂及其化合物企业、采矿及贵金属企业和跨界企业,前十大企业产量占市场总产量的53.3% [5][7] - 下游应用方面,锂行业下游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陶瓷制造、玻璃制造、医药领域、航天和军工领域等。2023年锂用于电池的比例提升至87%,其中动力型、储能型和消费型锂电池占比分别为71.8%、19.7%和8.5% [8][9] 锂价波动逻辑解析 - 供需关系是导致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决定性因素。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但销量和装车量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推动了对碳酸锂产品的需求增长。碳酸锂的供需错配导致了近年来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上游产能释放周期较长,而下游正极材料产能释放周期较短 [10][11] - 碳酸锂市场价格自2015年起经历了多次波动,2021年初开始上涨,2022年11月达到近60万元高位,随后因全球供应量增加,价格回落。2023年底跌至10万元以内,2024年三季度跌至7万元以内,随后因需求回升价格回升至8万元左右 [11][12] 锂盐企业财务表现和影响因素 - 报告选取8家锂盐企业为样本,分析其经营业绩分化的原因。在锂价下行周期中,资源自给率高、技术水平先进、生产成本低、融资方式灵活的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更强 [14][15] - 资源自给率的提升有助于稳定锂盐业务毛利水平。中矿资源通过自有矿山建设,锂盐板块原料自给率由2022年的21%提升至2023年的86%,成为样本企业中唯一一家2023年锂盐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的企业。天齐锂业、盐湖股份和永兴材料的锂盐业务也保持了高毛利水平,而雅化集团因无自有锂精矿产出,毛利率处于低位 [19][20] - 低成本优质资源为锂盐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盐湖提锂是行业公认的低成本生产路线,盐湖股份和天齐锂业的资源成本优势明显。锂辉石提锂成本较高,但高品位锂辉石矿山仍可为企业带来持续收益。锂云母提锂成本最高,通常外采锂云母成本线在15万/吨左右 [21][23] - 业务结构多元化可以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赣锋锂业通过纵向多元化策略,从上游锂矿资源开发到下游锂电池制造及回收业务延伸,形成完整的锂生态产业链。盐湖股份、永兴材料、江特电机和雅化集团通过横向多元化策略,在锂价下行阶段非锂板块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形成有力补充 [26][27] - 融资方式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应对快速扩张的融资需求。天齐锂业通过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资产负债率,赣锋锂业以债权融资为主,盛新锂能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对均衡。整体来看,股权融资为主的企业在本轮锂价下行周期中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31][32][34] 结论与展望 - 未来锂资源供应将更为分散多元,整体供给规模或仍将扩大,但2024年以来受碳酸锂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全球部分在建资源项目缓建,部分企业已停产减产,预计短期内供应或将放缓。终端市场预期动力型、消费型和储能型锂电池的长期需求均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碳酸锂均衡价格或将较2024年有所回升,但仍难以企及2022年价格高位 [35][36]
准确认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把握全方位扩内需政策
联合资信· 2024-12-13 21:40
财政政策 - 中央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提高,预计超过4%[2] - 2024年中央发债额度、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三项资金总量达到8.96万亿[2] - 2025年财政资金将增加2至3万亿,集中用于“两新”和补充银行资本金[2] 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将出现10年内的重大调整,降准降息等常规政策将继续推出[2] - 2024年降准100BP,降息30BP,但需更多再贷款和资产购买工具[2] - 2025年将加大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资本市场工具的力度,抑制去杠杆并刺激经济主体加杠杆[2] 扩内需政策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预计在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基础上继续增加额度[3] - 2024年超长期国债3000亿元用于支持“两新”工作,商品零售增速得到提振[3] - 2025年补贴范围或将扩展到服务消费领域,如住宿、餐饮与交通,以促进服务消费和就业[3]
新型储能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影响浅析:盈尺“储”瑞,载涂“兆”丰
联合资信· 2024-12-13 21:40
新能源与储能发展 - 2023年底,我国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容量分别同比增长55.2%和20.7%,达到6.1亿千瓦和4.4亿千瓦[3] - 2023年末,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8.2%[3] -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10]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10] 储能的作用与政策 - 新型储能系统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发挥作用,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提升电网稳定性[7] - 内蒙古自治区要求新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规模不低于其装机容量的15%,储能时长4小时以上[7] - 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10%~20%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强制配储占电源侧储能比重超过80%[10] 储能盈利模式 - 新型储能的盈利模式包括电力市场收入、容量补偿、容量租赁和辅助服务[12][14][24][25] - 2023年,新疆地区独立储能补偿标准暂定0.2元/千瓦时,2024年起逐年递减20%[13] - 吉林、河南、广西和贵州的储能容量租赁指导价格集中在150~270元/千瓦时/年[24] 储能对新能源企业的影响 - 强制配储项目在日均放电2.1次的情况下可实现盈利[28] - 独立储能项目在日均充放1.1次的情况下可实现盈利[34] - 容量补偿机制可减少项目前期成本亏损规模,但长期影响有限[34] 储能面临的问题 - 新型储能利用率低,2023年新能源配储日均运行小时2.18小时,年均运行小时797小时,平均利用率指数为17%[41] - 新型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2024年9月以来全球储能行业已发生8起火灾事故[42] - 新型储能市场机制不完善,多数省份对充放结算电价、容量补偿等无明确价格标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