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证券-医药健康:合成生物学深度报告:紧跟下游重磅品种突破,兼顾上游技术进步

产业发展 -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异军突起的交叉学科,有目标的改造、设计合成生命体[1] -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 - 政府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发展,国内政策红利助力产业发展[3] -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是底盘细胞的构建和生产规模的放大[4] - 合成生物学是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部件、设备和系统,以及重新设计现有的自然生物系统,以达到特定实用目的的学科[11] -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融合医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采用工程科学的核心研究理念[11] -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1960-1980年代实现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2000年后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成熟,合成生物学逐步成型,2010年后随着基因编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3] -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环节包括基因合成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高通量筛选和基因测序技术、蛋白质设计技术、生物信息学、合成基因回路、代谢工程和途径重构、细胞工厂构建、生物反应器和发酵技术[14][15][16][17] -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环节,涵盖基因合成编辑测序、生物体设计开发、产品生产应用等领域,国内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大智造、蓝晶微生物、川宁生物等[18][19][20] -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可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生产路径,替代传统合成路线,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被列为科技前沿领域之一[21] 投资建议 - 投资建议关注上游技术的开发和进步,以及下游拥有高成长性的合成生物学品种和产业化能力的标的[6] - 重点标的包括川宁生物、华恒生物、华东医药、凯赛生物、华熙生物等[6] - 风险提示包括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行业监管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7] 技术发展 -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是底盘细胞的构建和生产规模的放大[44] - 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和基因编辑技术是推动合成生物学进步的核心[45] - 合成生物学产业化成功关键在于菌种改造和高效工业化大生产工程能力[47] - DNA测序成本随着技术升级大幅下降,2022年每兆碱基测序成本仅为0.01美元[50] - 华大智造的BGISEQ在测序长度、通量等方面与国外典型二代测序平台相当[52] - CRISPR-Cas9相比前两代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开发难度低等优势[54] - 真迈生物的三代技术平台具有优秀的测序准确率,如Sequel II测序长度超过200bp[52] 公司业绩 - 凯赛生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1.14亿元,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其中长链二元酸系列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生物基聚酰胺系列实现1.54亿元[111] - 华熙生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0.76亿元,原料业务实现收入11.29亿元,同比增长15.22%[115] - 花园生物围绕“打造完整的维生素D3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基本完成了维生素D3全产业链的布局[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