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4.76亿元(-11.52%),归母净利润-0.4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0.18亿元和0.12亿元[5] - 单Q3业绩低于预期,短期承压,营收1.75亿元(-28.68%),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去年同期为0.41亿元,主要因为医疗IT行业复苏有限、参与安德医智破产重组处于恢复期、计提应收款减值增加[6] - 控费下研发投入增强,毛利率小幅下降,现金流改善,Q3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22/0.18/0.40亿元,同比分别为-19.51%/-18.79%/+25.13%,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略升,毛利率47.29%(同比下降2.48pct),Q3经营现金流净额0.28亿元(同比增长189.25%)[6] - 公司电子病历市占率连续10年第一,区域云电子病历系统助力三明市医共体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医疗临床AI助手助力传统医疗IT系统,满足电子病历高级别评审要求,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落地验证良好,国家多次发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公司有先发优势[7] - 公司在医院和区域两大层面为互通共享打造高质量数据底座,院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围绕数据生成、治理、应用打造产品闭环助力医院数字化转型,区域数据要素平台助力打造区域医疗全量数据湖,探索上层应用,支持多机构互通共享[7] - 考虑到医疗IT行业复苏有限,下调公司2024 - 2026年收入预测为8.00、9.61、11.53亿元(原预测为8.56、10.82、13.34亿元),考虑到参与安德医智破产重组仍需时间恢复以及AI新产品需持续研发投入,下调2024 - 2026年净利润预测为0.88、1.30、1.78亿元(原预测为1.04、1.51、2.12亿元),考虑到公司属于电子病历赛道领军,三明医改经验使公司具有先发优势,行业复苏后业绩预计加速,AI新产品后续推广有望带来增量,维持“买入”评级[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4年11月6日收盘价27.29元,一年内最高/最低37.30/15.01元,市净率2.1,流通A股市值2755百万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3383.81/10968.14[2] 基础数据 - 2024年9月30日每股净资产12.99元,资产负债率32.98%,总股本/流通A股138/101百万股,无流通B股/H股[3]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年营业总收入695百万元,2024Q1 - 3为476百万元,2024 - 2026年预测为800、961、1153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11.5%、15.1%、20.1%、20.0%,2023年归母净利润42百万元,2024Q1 - 3为-41百万元,2024 - 2026年预测为88、130、178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5%、-328.8%、107.7%、47.2%、37.4%,2023年每股收益0.31元/股,2024Q1 - 3为-0.30元/股,2024 - 2026年预测为0.64、0.94、1.30元/股,毛利率分别为51.8%、47.3%、52.0%、52.0%、52.0%,ROE分别为2.3%、-2.3%、4.6%、6.3%、8.0%,市盈率分别为88、43、29、21[9] 财务摘要 - 2022A - 2026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17、695、800、961、1153百万元,其中营业收入与之相同,减营业成本分别为351、335、384、461、554百万元,减税金及附加分别为7、6、7、8、10百万元,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359、354、409、492、589百万元,减销售费用分别为97、105、111、120、133百万元,减管理费用分别为82、83、90、100、114百万元,减研发费用分别为159、145、157、173、195百万元,减财务费用分别为-12、-6、-5、-7、-6百万元,经营性利润分别为33、27、56、106、153百万元,加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7、-25、-11、-17、-16百万元,加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1、-21、0、0、0百万元,加投资收益及其他分别为33、25、32、29、29百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27、7、77、117、166百万元,加营业外净收入均为0,利润总额分别为27、7、77、117、166百万元,减所得税分别为-13、-14、-11、-13、-12百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1、20、88、130、179百万元,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27、-22、0、0、0百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8、42、88、130、179百万元,全面摊薄总股本138百万股,每股收益分别为0.49、0.31、0.64、0.94、1.30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