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公司 金博股份[2]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硅碳硅基产品相关 1. 研发、布局与市场客户情况 - 硅氧方面,2020年参股金硅科技,经4年攻关与市场开拓有较多经验,国内贝特瑞等大厂和韩国大企业是合作伙伴[2]。 - 硅碳方面,2022年末 - 2023年建立多孔碳与硅烷研发体系,小试和中式环节已通过,金硅科技正在进行大批量试制,处于产能释放和爬坡阶段[2]。 - 多孔碳方面,凭借近20年做碳复合材料经验积累,已投入3600吨产能(厂房、电力、设备均已就位),还有3600吨产能预留(车间上下两层,已用一层),预计明年一季度末形成批量化供应[2]。 2. 硅氧产品优势及产能规划 - 优势:一是2021年成立晶硅时要求研发团队自主研制大规模装备,在成本性能管控方面有竞争优势;二是可提供装备方面的产品支持提升研发速度,使大型装备更具竞争力,贝特瑞大部分硅氧订单交给晶硅科技[3]。 - 产能:目前硅氧产能不到1000吨,明年会翻倍,但具体数据不便透露,产品已得到国内外企业认证认可且为批量化产品[3]。 3. 硅碳进展、优势及规划 - 进展:核心在于多孔碳,用多孔碳沉积硅烷制备硅碳工艺路线难度不大,公司集中攻关,未来布局石油焦、沥青基、树脂级三大多孔碳体系[4]。 - 优势:在多孔碳方面有自身优势,已在相关企业送样验证[4]。 - 规划:由于涉及敏感信息,产能、客户等更详细后续规划将在合适时机与投资者交流时公布[4]。 (二)多孔碳相关 1. 研发方向平衡 - 公司层面,石油焦多孔碳、离心机多孔碳、树脂级多孔碳都会有产品供应,但个人判断未来沥青基多孔碳可能会占据主流地位,公司会投入更多资源稳定其性能,因硅碳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明后年动力电池用量会逐步提升[5]。 2. 供应情况及后续规划 - 目前金硅科技是多孔碳的小部分客户,公司面向全国市场,正在向各大电池厂送样测试,目前从小试到中试阶段送样量可能不足,后续希望大批量生产后再送样,11月中下旬很快会进行向大厂的送样测试工作,预计明年3月初最迟不超过3月底具备大批量工程化能力[6]。 3. 产能规划 - 目前已具备3600吨多孔碳产能,市场需求起来后增加设备可达到7000 - 7200吨,具体产出量取决于市场需求起量情况[8]。 (三)碳陶刹车片制动片业务相关 1. 车企对接情况及优势 - 目前是车企主动与公司对接,业务繁忙。经过四五年沉淀,新能源车兴起后产品性能优势明显,成本大幅降低(从原来上万块降到一两千多块钱),比亚迪、小米、小鹏、广汽埃安等车企为产品推广做出贡献[9]。 - 在国内有减重明显、使用寿命长(30 - 50万公里无需更换)、制动距离短(相比普通铸铁盘,100公里每小时降到制动距离少3 - 5米)等优势,吸引众多车企[9]。 2. 国际市场布局 - 欧洲市场方面,电车无尾气排放,重心在刹车盘的金属排放,碳陶刹车片制动片无重金属排放成为利好,公司从去年开始布局,与奔驰、宝马等车企紧密洽谈,某企业已接近完成合同签订,产品单价可观(六七百欧元一个,不含税)[9]。 - 美国市场方面,虽然进入程序严格,但按规则操作可获得可观附加值,公司也会逐步布局[9]。 (四)传统业务相关 - 在集团业务体系里,传统的光伏热场业务占比将很快少于1/3,锂电热场业务明后年放量会比较大,碳陶刹车盘业务如果在小米等企业带动下明后年起量后占比会超过1/3,多孔碳业务如果市场起量快且性能没问题也将占相当大比例[10]。 - 对于传统的光伏热场业务,公司没有放弃研发,在热场系统方面,光伏领域单晶炉的热场系统已完成全部部件的碳化,加热器解决产能不足问题并完成相关验证,在碳化产品方面持续更新,对干锅、保温土、加热器等部件提升性能、提高寿命并降低成本,已达到可推广的工艺技术水平,明后年在集团业务体系中的市场比例将逐步降至1/3 - 1/4[10]。 (五)研发和储备技术相关 - 在碳材料方面布局了高导热的碳、高导电的碳等研发,但由于涉及较多不便公开的信息,无法详细阐述[11]。 (六)硅基负极、多孔碳在固态方面应用相关 - 硅碳负极成本降到一定程度会迎来爆发式发展,如同碳复合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发展历程。在固态电池应用方面,前期各厂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当下等多孔碳性能稳定且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很可能明后年在动力电池的固态电池应用中实现硅碳负极的应用(仅供参考)[15]。 (七)硬碳相关 - 对于硬碳降价后的生存空间还在研判当中,其未来是否具备竞争力和生存能力需综合考量(如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进步快且降价厉害等因素)。公司在做硬碳研发,但还未推出硬碳产品,因要综合评估整个电池产业链的需求以及成本管控等多方面因素,公司具备做硬碳的基本能力(如大型装备产业线等都是现成的,工艺也是现成的)[17]。 三、其他重要内容 -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不方便详细阐述降本的工艺路线或者具体方面,明年批产结果以及批量应用之后,在与投资者深入交流时会逐步透露相关信息,因为涉及企业创新成果保护[16]。 - 在新型碳材料事业部,除汽车外,针对粉末冶金中的一些日常材料(全部是石墨材料)进行研发,部分已在年报披露,部分处于机密期或研发保密阶段,公司创新思路是持续专注自身研发,不怕被抄袭,将竞争视为进步动力,致力于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治标方式方面,有比布雷博更好且成本更低的方式,并且在意大利相关企业参观访问后得到对公司创新速度较快的认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