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供给侧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未来财务人研究院·2024-11-14 13:52

一、涉及行业 水泥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过去情况 1. 2000 - 2015年 - 行业完成供应升级,新干发产达到98%以上,基本没有落后产能[1]。 2. 2015 - 2014年(此处可能为2014 - 2015年表述错误) - 在营利较好背景下,几乎没有去产能,每年新增和淘汰产能在5000万人口以内,目前备案或设计产能约17亿吨[2]。虽有结构优化,但产能总体稳定[2]。 3. 16 - 17年 - 是行业公改主要阶段,核心是环保约束。16年煤炭驱产能,17年钢铁驱产能,水泥行业17年底限产,环保督查覆盖全国30多个省,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3]。 - 水泥主要通过县城走完周期,不同区域限产严格程度不同,价格表现南方可能比北方更严[3]。 - 与钢铁行业对比,钢铁有去产能情况,水泥没有去产能但价格涨幅不小,如成长鸟价格涨了三倍以上,望尼多宾快到一百块钱左右[4]。 4. 18年以后 - 环保限产约束边际减弱,更多是能耗或差异化限产。需求受到中美贸易冲突等影响,钢铁营利下滑,水泥营利维持较好位置,水泥行业通过协同限产实现营利韧性[4]。 - 2021年是供给紧张年份,通过冷耗双控,主要在西南、华南和华东区,价格创历史新高且比2017年更猛,单季度盈利达100多亿,利润端接近150亿,盈利水平高于2017年,但2021年需求端压力大,价格弹性更大[5]。 (二)当下情况 1. 需求端 - 水源需求端连续三年营利下滑,降幅达30%左右[6][7]。 - 行业利润从峰值1800亿降到300亿左右(包含股票和红利土利润,实际可能更少),2014年全行业总量可能亏损,头部企业挣钱,整体企业处于盈利与亏损的犹豫状态[7]。 2. 企业协同 - 企业盈利诉求和协同共识在提升,水泥行业中国企占比高、集中度较高,前三大企业占30%份额,前五企业占40%份额,60%为国企,利润考核重。 - 今年北方市场价格涨幅和表现较好,企业协同做得好,旺季限产比往年更严,南方市场如华南、华东也有涨价[8]。 - 长三角地区今年价格经历四起四落,10 - 11月价格涨了100块钱且基本落地,超出市场预期,企业协同是核心原因,华工市场虽开放但企业也能做好协同[9]。 - 10月后价格涨100但回落80块钱仍比预期好,企业停产力度比想象高,大企业单月停产20% - 30%(10 - 12月),往年平均收缩幅度估计在20%以上,这是价格回落幅度小的支撑[10]。 (三)未来情况 1. 配合生产供应链 - 超产治理方面,工信部从今年三季度开始整治企业超产情况,总量可能未超产,但存在企业非促锋阶段超产或企业内部大线小线变相超产情况。目前通过产量置换给企业修正产能机会,企业有动力补指标,2025年可能是高峰期[10][11]。 2. 碳约束 - 水泥行业产能量大,可能成为第三个拉入碳交易的行业,2015年(此处可能为2025年表述错误)肯定会拉入碳交易,2025 - 2026年按文件要求先强度控制后强度加总量控制,以企业冷耗强度为约束指标。 - 排放好的企业可能受益,排放差的企业可能付出碳成本(估计几块钱左右),小企业要么增加碳成本要么配合涨价转移成本,能耗低的企业有优势,大小企业成本差距会被放大[12][13]。 - 当下市场化去产能困难,因为企业不差钱,更多靠行政去产能,如通过碳纳或超产治理改善行业格局[13]。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报告主要从过去、当下、未来三个角度对水泥行业供应端进行复盘,是对整个行业供应端的研究报告[1]。 2. 在16 - 17年的供应期改革周期中,水泥行业与钢铁行业在去产能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4]。 3. 在2021年供给紧张年份,价格上涨重心在南方市场,与2017年需求端情况不同[5]。 4. 在当下企业盈利情况中,提到了水泥行业中国企占比、企业集中度以及不同规模企业的份额情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