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行业竞争依然激烈,车企通过降价和配置升级来吸引消费者 [1][2] - 上游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尤其是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带来了车企成本下降 [3][4] - 不同车企在将电池成本下降传导到售价降低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4][7][8] - 车企还采取了灵活的价格调整策略、加快海外布局、提升规模效应等措施来应对利润压力 [10][12][13][14] - 综合来看,车企利润下降幅度远小于售价下行 [15] 根据目录分别总结 1. 上游电池原材料价格变化对车企成本的影响 -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末的56.8万元/吨大幅下降至2023年4月的17.6万元/吨,降幅达78% [3] - 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例,单车碳酸锂用量约5千克,电池成本从2023年初的2,494元降至2023年2月末的538元,累计降幅达1,955元 [3] - 以理想L7为例,单车碳酸锂用量约27千克,电池成本从2023年初的13,525元降至2023年2月末的2,919元,累计降幅近1.1万元 [3] 2. 电池成本下降对车企售价降低的覆盖程度 - 理想L7/L8车型,单车电池成本下降1.06-1.30万元,而售价下降1.8万元,电池成本下降占降价幅度的比例较高 [4][5][6] - 零跑C11增程和纯电版,电池成本分别下降0.7万和1.6万元,远大于售价下降的0.1万和0.4万元 [7] - 比亚迪秦PLUS DM-i和海豚,电池成本下降幅度较小,仅占售价下降的10%和45% [8] 3. 其他影响车企利润的因素 - 智能硬件升级带来的成本提升,如蔚来NT 2.0全系车型和零跑C11智驾版将升级高通8295芯片,成本增加约1,000元 [10][11] - 车企采取灵活的价格调整策略,如小鹏G6限时降价2万元 [12] - 车企加快海外布局,海外市场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和可观的盈利水平为其带来额外利润 [13] - 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