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 讨论广泛,认为当前物价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下跌[1] - 出现困难,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政策传导受阻[1] - 政府应及时反应,兼顾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以及长期促改革、调结构[1] - 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稳定了物价水平[5] 金融政策 - 1998-2000年连续三年增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分别为1000、600、500亿元[5] -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CPI连续9个月下跌,GDP增速也大幅下降[6] - 2009年中国M2增速高达27.68%,比2008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7] - 1933年美国整个社会的真实负债比1929年初大约上升了40%[8] - 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政府调节力度、实施金融改革措施和取消金本位制度[8] 日本经济 - 经历长期通缩、经济陷入“失去的30年”,主要原因在于资产价格暴跌和“工资-预期-物价”负循环[9] - 工资水平从1995年至2015年下降,雇员薪资总额从233.52万亿日元降至211.99万亿日元[10] - 截至2022年底,海外净资产高达418万亿日元,连续30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10] - 货币乘数从19世纪末的10以上降至2023年的2以下[11] 2023年数据 - 全年CPI上涨0.2%[15] - 四季度CPI平均同比涨幅为-0.33%[17] - 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0.45元/公斤,较年初下降了21.4%[17] - WTI原油期货收报71.6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报77.04美元/桶,分别较年初下降6.9%和6.2%[18] -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8%,仍低于疫情前水平(2017-2029年均值在70%以上)[19] - 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4.3%[19] 行业趋势 - 光伏产业近年来国内光伏产能扩张迅猛,产品价格快速下跌,上游硅料价格已跌超70%[20] - “M2-M1”剪刀差高达8.4个百分点,位于历史较高水平[20] - 物价下跌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但确实面临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等问题[21] 其他 - 2024年第12期总第523期[22] - 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政策稳定性与一致性[22] - 通过启动新一轮一揽子改革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