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 套索回归因子择时模型 - 因子构建思路:套索回归模型(Lasso)通过L1正则化实现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10][11] - 因子的公式: - 文章对因子的评价:套索回归下的因子择时模型虽然无法在全区间战胜基准组合,但在因子波动较大时,因子择时会带来明显的收益补偿[14][15] - 弹性网回归因子择时模型 - 因子构建思路:弹性网模型结合了岭回归和套索回归的优点,通过L1和L2范数的组合实现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18][19] - 因子的公式: - 文章对因子的评价:弹性网回归下的因子择时模型在因子权重配臵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表现与套索模型无明显区别[21][22] - 衰减加权因子择时模型 - 因子构建思路:在预测因子收益时基于因子历史收益表现进行衰减加权,设定半衰期为12个月[27][28] - 文章对因子的评价:衰减加权的因子择时模型在因子收益波动较大的时间段中,依旧具有较为灵活的因子权重分配能力[30][32] - 风格概率模型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Logistic回归,使用因子择时模型得到下一个月因子IC为正、因子回归BETA为正或者因子多空收益为正的概率[37] - 因子的公式: - 文章对因子的评价:概率预测更加直观,更容易应用到风格轮动策略上[37] 因子的回测效果 - 套索回归因子择时模型 - 年度收益:2009年217.2%,2010年34.6%,2011年-22.5%,2012年10.3%,2013年35.1%,2014年43.0%,2015年201.7%,2016年15.0%,2017年12.3%[14] - 最大回撤:2009年20.5%,2010年26.4%,2011年29.8%,2012年19.3%,2013年16.6%,2014年14.2%,2015年54.3%,2016年34.0%,2017年12.8%[14] - 信息比率:2009年5.19,2010年3.46,2011年3.30,2012年2.13,2013年2.18,2014年0.39,2015年4.83,2016年3.98,2017年1.39[14] - 弹性网回归因子择时模型 - 年度收益:2009年218.5%,2010年40.0%,2011年-23.2%,2012年10.7%,2013年34.9%,2014年41.2%,2015年198.0%,2016年14.8%,2017年11.4%[21] - 最大回撤:2009年20.5%,2010年26.3%,2011年30.0%,2012年19.0%,2013年16.5%,2014年15.0%,2015年54.3%,2016年34.1%,2017年13.0%[21] - 信息比率:2009年5.22,2010年4.11,2011年3.10,2012年2.25,2013年2.18,2014年0.24,2015年4.71,2016年3.83,2017年1.30[21] - 衰减加权因子择时模型 - 年度收益:2011年-17.7%,2012年17.0%,2013年29.7%,2014年63.8%,2015年196.4%,2016年11.3%,2017年15.4%[30] - 最大回撤:2011年28.3%,2012年19.2%,2013年17.9%,2014年13.3%,2015年53.8%,2016年33.2%,2017年8.3%[30] - 信息比率:2011年4.34,2012年3.17,2013年1.24,2014年2.08,2015年4.49,2016年3.90,2017年1.55[30] - 风格概率模型 - 大盘风格概率预测:大盘风格概率预测值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