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投资评级为积极,认为全球药品创新活跃,中国产业升级,国内供需改善[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药品创新活跃,中国产业升级,国内供需改善[5] - 报告预测2025年创新药行业将迎来基本面向上周期,大部分药企收入及利润复合增速将处于10%-20%区间,部分创新药产品处于高速放量期的公司有望达到30-50%的增长,预计10+biotech将在2025-2026年扭亏[55] 序言 - 医药行业需求增长通常会随着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而波动[2] - 医药行业的供给变化需要结合全球国别竞争力研究,且通常体现"有限供给"的特点[2] - 医药行业各细分行业成长、估值逻辑各有不同,原料药类周期品、创新药械疫苗类科技股、消费医疗类消费股[2] 我们的判断 - 2017年预测将有15-20个自主新药将在2018-2020年期间以最低每年4-5个的速度持续密集获批[5] - 2020年预测国内创新生态"政策_研发_支付"已具雏形,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药研发基地[5] - 2024年预测全球药品领域将持续有新的突破,技术方向上ADC日趋成熟,TCE双抗及IO双抗有望成为下一个阶段性的主流[5] 药品 - 从全球格局来看,头部制药企业排名跟随大药变化持续变动,继PD-1、新冠、减肥药之后,双抗、ADC在肿瘤、自免中的应用将会成为主要投资主线[6] - 从供需结构来看,内需方面,政策周期从2022年6月边际向上,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将进一步改善医保支付,商保支付将初见雏形,刚需用药、创新品种会成为医药板块业绩最强劲的领域[6] - 外需方面,中国企业研发出海的数量已成为全球前三,但仍少有公司建立全球化的销售网络[6] 全球 - 肿瘤、减重、自免是创新热点,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实现产业升级[7] - 过去10年,大药在丙肝、自免、肿瘤、新冠、糖尿病&代谢等领域出现[8] - 未来2-3年,肿瘤、自免、糖尿病&减重仍然是最有潜力诞生大药的领域[8] - 从技术平台看,历次大药诞生的机遇中有不同的技术平台,包括针对肿瘤的IO抗体、新兴的ADC药物、针对新冠的mRNA疫苗、针对糖尿病&减重的GLP1药物[8] - 未来1-2年,看好ADC药物逐渐成熟的同时,双抗(包括IO双抗以及TCE双抗)有望成为新的全球交易热点[8] 产业升级 - 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实现了产业升级,从生产、研发走向销售分成[9] - 国产CXO公司较早参与全球大药诞生记,并伴随着个别大药的诞生获得成长[9] -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公司参与全球PD1热潮,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等公司通过BD交易走到了全球竞争的最前沿[9] 全球药企市值 - 过去10年,大药的诞生带动吉利德、辉瑞&BioNtech、礼来&诺和诺德的市值阶段性创造新高[13] - 截至24年11月14日,全球市值前20的制药公司中,美国公司共10家,英国/瑞士/日本公司各2家,TOP20市值药企中无一家中国企业[13] 全球药品市场规模 - 全球药品市场规模1.61万亿美元,研发(35%)、生产(20%)、销售(45%)[18] - 美国药品市场规模7100+亿美元,研发合作交易总额达1560亿美元,收并购融资1282亿美元,风险投资融资170亿美元,IPO融资25亿美元[18] - 欧洲药品市场规模2200+亿美元,风险投资融资额分别为63、30、41亿美元[18] - 中国药品市场规模1630+亿美元,国内研发合作交易总额32亿美元,对外授权交易总额287亿美元,一级市场融资50亿美元,IPO融资34亿美元[18] - 日本药品市场规模730+亿美元,首付款合计约26亿美元[18] - 印度药品市场规模250+亿美元,向全球输出仿制药,承接全球20%、美国40%、欧洲25%的仿制药需求[18] 全球药品市场规模 - 中国企业药品外包生产实力已位于全球前列,2022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三家公司跻身全球医药研发外包营收前十名[20] - 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但进入全球TOP20仍需时间[21] 2025年投资机会 - 2025年看好TCE、IO双抗在肿瘤、自免领域的对外授权机会及其他领域0到1突破带来的关注度提升[24] - 肿瘤领域,IO升级+ADC是最重要的主线,国产创新药出海最前线[27] - 自免领域,海外关注CAR-T、TCE对外授权机会,国内关注新品放量[39] - 糖尿病&减重领域,全球进入GLP1类药物兑现期,关注下一代产品进展,国内2025年竞争加剧[24] - 其他领域,MASH、疼痛、神经等领域进展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的关注度提升[43] 技术平台 - 2025年TCE双抗有望成为新的全球热点方向[47] - 2022-2023年TCE双抗在实体瘤和自免领域的突破有望带领其成为全球下一个BD热点[47] 专注本土市场 - 创新药占医保药品支出约5-11%,相比欧美仍有巨大提升空间[55] - 专注本土市场也能跑出大药,国内市场也能够跑出50-80亿级别的大药[55] 政策支持 - 国家对创新药支持政策力度加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57] - 反腐对刚需类创新药影响有限,且压缩部分神药市场空间,加速创新药替代[57] 商保 - 我国将持续建立"1+3+N"的多层次医保体系,商保是对基本医保的有力补充[79] - 医保局大力赋能商业保险发展,未来5年惠民保及商保将成为医药行业重要的新增支付力量[79] 重点标的 - 对外授权方向,关注IO双抗线荣昌生物,TCE双抗线泽璟制药等[85] - 国内市场方向,关注政策、医保、国产替代等总量逻辑下的创新转型顺利药企,包括恒瑞医药、特宝生物、信达生物、贝达药业、海思科、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信立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