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8] 报告核心观点 - 特海国际是由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而上市的公司,主要负责海底捞大中华以外地区的经营,2022年将国际业务分拆为特海国际于港交所上市,2024年5月实现纳斯达克的双重主要上市。截至2024年6月30日,特海国际已在全球经营122家门店,覆盖13个国家[3] - 经营数据及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24H1公司实现营收3.71亿美元(yoy+14.5%),客流量1450万人(yoy+17.89%)。公司UE模型呈向上趋势,2022 - 2024H1翻台率分别为3.3/3.5/3.8次/天,每家餐厅平均每日收入1.54/1.63/1.72万美元,同店增长54.0%/8.8%/8.2%,门店经营利润率为4.1%/9.0%/8.7%[4] - 全球中餐市场大,火锅出海前景广。但国际中餐市场分散,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逾10家餐厅和在两个或以上国家运营的中式餐饮品牌餐厅数量分别仅占国际中式餐厅市场的13.1%和不足5.0%。火锅品来来看,2022年国际火锅市场总规模达343亿美元,占国际中餐市场的11.2%,特海国际在国内火锅出海品牌中具备门店数量及覆盖范围双重优势[4] - 公司看点包括品牌初具优势、管理体系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基础、本土化渗透海外[5] 公司发展回顾 - 海底捞2012年迈出国门,2024年H1全球布局122家门店。特海国际是由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而上市的公司,2022年12月30日公司于港交所挂牌上市;2024年5月17日于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实现双重主要上市[16] - 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创始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2024H1公司总股本达6.5亿股,其中,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持股占比51.69%,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19]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新任CEO杨利娟女士曾掌舵海底捞并领导实施“啄木鸟”计划[21] 经营情况 - 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经营修复体现成长。餐厅经营为主要营收来源,门店扩张驱动下营收持续增长。24H1公司实现3.71亿美元收入,yoy+14.5%。餐厅经营长期保持主要收入来源地位,2024年上半年占比96.11%,而外卖业务/其他业务占比1.40%/ 2.49%[24] - 区域经营方面,东南亚为主力24H1营收占比55%,北美洲与其他地区(欧洲、澳洲、阿联酋区域)市场潜力大。东南亚地区门店经营表现较优,市场相对成熟;北美地区经济发达客单价高,翻台率表现优于平均;东亚地区经营表现提升显著,其他地区布局相对较晚但量价均表现较佳[34][36][37] - UE模型呈向上趋势。2023年公司单店日营业额达到1.63万美元(折合11.89万人民币),原材料及消耗品/人力成本/房租/水电/折摊分别占比34.2%/32.93%/2.50%/3.80%/11.45%[44] 行业分析 - 国际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展稳定且华人较多的地区。2022年国际餐饮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3.07万亿美元,其预计2022 - 2027年将保持CAGR5.5%的速度继续增长。中餐国际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3061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4452亿美元,CAGR达到为7.8%[46] - 中式餐饮在国际餐饮市场上既能保证连锁品质一致又能实现跨文化认同的品牌较少,品牌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按2021年收入计算,特海国际是国际市场第三大中式餐饮品牌,也是国际市场上源自中国的最大中式餐饮品牌[49] - 火锅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菜系之一,且具有标准化高、强社交属性及口味兼容性的特点,极具出海优势。2022年国际火锅市场规模达343亿美元,占国际中餐市场的11.2%。中国火锅品牌接连出海,特海国际具有规模优势[57][58] 公司看点 - 品牌初具国际知名度:海底捞在2024“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中位列第14名,中餐品牌中位列第一。特海客流量从22Q1的380万人次增长至24Q2的720万人次,注册会员人数从2019年的80万人增长至2023年的430万人[61] - 管理体系强:通过充分授权、师徒制、计件薪酬等方式实现自下而上协同共享,并以三层管理结构、评级制度、绩效机制建立高效管理体系[5] - 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基础:延续海底捞供应链管理能力,火锅底料携手颐海共成长,拥有供应商筛选 - 采购 - 仓储 - 运输等完善的管理链条[5] - 本土化渗透海外:通过菜品、餐厅氛围、主题活动等设计尊重当地习俗进一步本土化渗透;先进技术和非到店就餐服务提升运营效率与消费者体验,公司在2023年实现非华裔客人占比约50%[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8.00亿美元、9.33亿美元、10.72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0.21亿美元、0.55亿美元、0.73亿美元[6] -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中餐出海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刚刚处于盈利能力释放的早期阶段,伴随品牌势能提升及收入端优化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弹性,作为国内餐饮出海稀缺标的,具有投资价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