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推荐创造需求型零售(高匹配效率、能形成渠道品牌认知)、满足需求型零售(能高效聚单、形成单品SKU规模效应)、能利用履约基础设施规模效应从场景维度持续获取份额的零售企业以及传统零售业态转型过程中的企业[1] 核心观点 - 中美日商品流通体系不同导致业态、模式与能力不同,零售可分为创造需求型和满足需求型,其核心能力分别为匹配和高效聚单等,零售商都在构建单SKU规模经济走向自有品牌和制造型零售[1] - 中国零售在品类和场景维度走向分散,竞争格局呈现品类维度份额割据和履约维度场景争夺,线上线下竞争走向规模和低价竞争的白牌,零售企业先发优势不明显,把握成长期机会和极致运营能力很重要,行业转型成功案例少[2] - 零售成功要素有区域性和特殊性,但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可复制,中国Costco会是适配本土的企业,拼多多等平台电商和内容电商主导折扣业态,线下有望诞生不同的Costco[3] 按目录总结 流通体系与零售类型 - 中美日商品流通体系不同,美国大零售小批发,日本大批发小零售,中国兼具,这导致业态、模式与能力不同,如美国超市、日本便利店、中国电商主导等[1] - 零售可分为创造需求型(核心能力是匹配)和满足需求型(核心能力是高效聚单等),零售商朝着构建单SKU规模经济发展[1] 中国零售竞争格局 - 中国零售在品类和场景维度走向分散,竞争格局为品类维度份额割据和履约维度场景争夺[2] - 线上平台品类维度份额割据,线下品类杀手崛起,因公共化供应链走向规模和低价竞争的白牌,完善履约体系下多种线下零售争夺场景份额[2] - 零售企业先发优势不明显,把握成长期机会和极致运营能力很重要,行业转型成功案例少[2] 零售成功要素与中国Costco - 零售成功要素有区域性和特殊性,但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可复制[3] - 中国Costco会是将零售成功要素组合并适配本土的企业,拼多多等主导折扣业态,线下有望诞生不同的Cost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