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乘用车海外(出口)系列三:谁将引领下阶段全球汽车电气化进程?
广发证券·2024-08-29 11:13

一、本篇报告核心观点:中国品牌PHEV为全球电气化进程提供新选择,有望复刻国内成功引领全球 谁将引领下阶段全球汽车电气化进程?2021年以来,国内新能源在政策端多层推动、供给端强产品力产品推出、需求端新能源接受程度持续提升多重因素作用下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新能源引领者[14]。放眼全球,谁将引领下一阶段全球汽车市场电气化的进程成为一个待讨论及探索的重要问题[14]:纯电动(BEV)拥有诸如特斯拉等海外品牌引领,中国品牌依靠性价比实现突破逻辑通畅;而在中国市场培育出的新品类—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车(REEV)能否复刻国内的成功、顺利实现海外扩张,其突破路径如何等问题值得思索,我们本篇报告将首先主要聚焦于PHEV海外突破可能性的探讨[14]。 新品类+性价比是中国品牌出海突破的两条路径[14]。从中国品牌海外突破路径来看,路径之一:在传统欧美日韩主导的燃油(ICE)及高压混动(HEV)市场,中国品牌作为后进入者通过性价比制胜,以物美价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特斯拉主要引领的纯电动(EV)市场,凭借规模和供应链优势实现性价比,与特斯拉共同繁荣[14]。路径之二:通过新品类(PHEV、REEV)将竞争升维,为全球电气化进程提供新选择,以引领者的姿态在增量市场中寻求突破,逐步建立品牌力,谋求超额收益,在竞争中制胜[14]。 复盘PHEV在中国市场成功,政策推动、产品力跨越式突破、具备吸引力的初始购置+使用成本是新品类PHEV在国内超预期崛起的核心原因[16][17][18][19][23]。"电为主,油为辅"的PHEV在工况复杂、需求多元的市场中提供了全新选择,新品类供给不断推出驱动新消费需求(具备纯电驾驶体验+无续航里程焦虑+实现更低能耗)的涌现[15]。放眼全球,节能减排强约束下电气化方向明确,叠加中国品牌PHEV在海外多数国家和地区依然具备初始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优势,新品类PHEV为全球电气化进程提供了全新选择,海外电气化的实现有望复刻国内路径,中国品牌PHEV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再次引领电气化变革[15]。 二、复盘:政策+供给有效促进需求转化,新品类PHEV国内崛起超预期 (一)比亚迪DMI 4.0产品推出驱动国内PHEV渗透率快速上行,远超市场预期[30] 插电混动(PHEV)是指能够通过外接电源充电,拥有较大电池容量,可以纯电驱动行驶一定里程,同时配备内燃机作为辅助或备用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30]。增程式插电混动(REEV)是指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而是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主要依靠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30]。 "电为主,油为辅"的插电混力(PHEV)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诞生的新品类[30]。自主品牌PHEV车型一方面普遍搭载大容量电池,实现更长的纯电续航能力,提供了更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满足多数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品牌PHEV广泛采用了DHT(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方案,通过将一个或两个电动机集成至变速器系统中,结合发动机输入,实现包括纯电驱动、串联混合驱动、并联混合驱动及发动机直接驱动在内的多种动力输出模式,不仅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而且增强了动力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0]。可油可电的"新品类"直击消费者痛点,在工况复杂、需求多元的市场中提供了全新选择,新品类优质供给不断推出驱动新消费需求(具备纯电驾驶体验+无续航里程焦虑+实现更低能耗)的涌现[30]。 自2021年比亚迪DMI 4.0强产品力产品推出以来,国内乘用车PHEV渗透率快速上行,远超市场预期[30]。2021年3月比亚迪推出秦、宋、唐Plus DM-i后迅速引爆市场,PHEV销量快速向上,根据交强险,国内乘用车PHEV渗透率从21年3月的1.4%上升至24年6月的14.5%,PHEV从21年初起开始与BEV、REEV共同助力新能源渗透率快速向上,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从21年3月的11.1%上升至24年6月的48%[31][32][33]。 (二)国内崛起原因之一:政策推动为PHEV渗透提供良好土壤[39][40][41][42][43][46] 政策长期推动助力PHEV加速渗透。国家为了新能源产业培育、促进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提出了多项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通过政策端的推动提供新能源向上的土壤[39]。政府通过实施新能源补贴政策、购置税优惠以及在限购摇号城市提供牌照优势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和使用门槛,激发了市场对PHEV车型的需求[39][40][41][42][43][46]。 (三)国内崛起原因之二:PHEV产品力的跨越式进步是关键[49][50][51][53][54][56] 比亚迪DMi 4.0自推出后,驱动PHEV销量显著上行[49]。DM-i 4.0相比3.0在以下四个方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