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系列报告(十二):从韩国退市制度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如何提升质量
平安证券·2024-07-24 23: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韩国退市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 第一阶段(2009年前):制度尚待完善,形式条件退市制度局限性凸显,退市率不及2% [6][42] - 第二阶段(2009-2018年):制度收紧从严,引入资格实质审查制度,退市率迅速升至4.8% [46][51] - 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制度放宽优化,放松审计意见限制、完善自愿退市机制,退市率稳定在2%左右 [47] 根据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政策沿革:退市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第一阶段(2009年前):宽松的上市环境导致部分公司利用各类手段规避退市,形式条件退市制度成效不佳 [42][45] - 第二阶段(2009-2018年):引入资格实质审查制度,提高财务和治理标准,大幅提升退市力度 [46][51] - 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为减轻上市公司负担、保护中小投资者,放松审计意见限制、完善自愿退市机制 [47] 2. 制度设计:特设上市资格实质审查机制与多维度退市指标 - 韩国采用形式条件退市和实质性审查退市双轨程序,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透明度等进行全面审查 [58][59][63] - 退市标准涵盖持续经营能力、法律合规能力、股票交易能力、内部治理能力、外部监督能力等多个维度 [64]-[80] 3. 政策效果:初期市场优胜劣汰效果显著,整体质量提升 - 实质性审查制度实施初期,触发退市事由的公司数量大幅减少,市场健全性有效改善 [116][117] - 经审查后退市公司的业绩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及时清出了盈利能力不佳的公司 [120] 4. 影响展望:头部企业和优质成长企业长期受益 - 政策端有望进一步加码中小投资者保护,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等多元化退出渠道 [135] - 短期对市场影响有限,长期有助于提升市场被动投资的有效性,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多认可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