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本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钢铁行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其碳排放约占全国的 15%,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行业[1] 2) 汽车行业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下游之一,钢铁碳排放占到了乘用车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的 33%[1] 3) 为助力低碳排放钢材采购,推动钢铁-汽车产业链联动降碳,落基山研究所(RMI)与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启动了车企用钢碳足迹核算试点项目[1] 4) 该试点项目基于双方合作的《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报告方法学》,有 8 家企业参与,其中包括 4 家钢企和 4 家车企[1][3] 5) RMI 开发了钢铁产品碳核算方法学,引入了"比较边界碳排放"、"废钢比"、"原始数据比例"、"减排技术标签"、"共生产品抵扣"等关键原则和指标[3] 6) 中汽碳数字提供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CICES)作为统一的数据传输平台,保证了数据质量的一致性[5] 报告内容总结 行业挑战 1) 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及其对下游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将成为全球供应链运转和贸易往来中的重点关注和考量因素[2] 2) 汽车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需要进行深度降碳,降低车用材料中的隐含碳,但产品层面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仍有待确立,原材料供应商的碳数据、核算、管理能力有待建立和提升[2] 解决方案 1) 开发基于需求侧的钢铁产品碳核算方法学,引入了"比较边界碳排放"、"废钢比"、"原始数据比例"、"减排技术标签"、"共生产品抵扣"等关键原则和指标[3] 2) 统一数据传输格式,搭建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CICES)数据传输平台,保证数据质量的一致性[5] 3) 深度沟通钢铁-汽车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主体对话,探讨核算方法及关键指标[5] 案例亮点 1) 通过数字平台进行车企-钢企数据传输,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碳足迹数据的国际衔接[8] 2) "比较边界"概念有助于增强钢铁产品碳足迹的可比性,为车企采购低排放钢材提供依据[8][9] 3) 关键指标的披露为车企采购低排放钢材提供量化参考依据[9] 4) 试点企业认可碳核算方法在钢铁-汽车产业链互认、国内国际衔接与互认的重要性[9] 待解决的挑战 1) 如何将指标结果应用于低碳采购决策中,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持续提升原材料供应商的碳信息透明度和核算能力[11] 2) 产品碳足迹数据披露格式的标准化仍需加强,降低额外的人工成本及学习成本[11] 未来工作 1) 加强碳核算结果应用场景研究及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链合作降碳[12] 2) 支持车企在钢材采购决策中融入低碳指标,培育低排放钢材市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