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 - 公司營業額在2023年达到83.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46%[5]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5%[5] - 公司总资产达到46.75亿人民币,净资产为18.44亿人民币[5] - 本集团在报告期内綜合營業額约为人民幣838.91億元,较上年增长约12.46%[15]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约为人民幣18.22億元,较上年增长约1.42%[15] - 基本每股溢利约为人民幣1.62元[15] - 公司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424.23亿元,同比增长约18.68%[28] - 公司鉛蓄动力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391.52亿元,同比增长约19.32%[29] - 天能在报告期内其他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约29.33亿元的营业收入[40] - 天能新能源电池业务在报告期内取得约8.82亿元的营业收入[42] - 天能鉛炭储能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3.38亿元,同比增长逾1倍[36] - 天能在报告期内其他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约29.33亿元的营业收入[40] - 本集团在可循环产业领域取得了36.00亿元的营业收入,建立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生态产业链[55] - 天能在鋰離子电池循環產業取得了5.31亿元的营业收入,具备年处理1万吨廢舊鋰離子电池的能力[62] - 天能已具备年处理11万吨高值鋰資源的能力,为迎接退役电池爆发期做好准备[63] - 公司将储能产业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实施差异化竞争路线,力争细分市场的领跑者[69] - 毛利由2022年约人民币63.89亿元下降约6.65%至2023年约人民币59.65亿元,主要原因是锂电电池与锂电回收业务的毛利额下降[71] - 其他收入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1.06亿元增加约71.47%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8.97亿元,上升主要由于政府补贴与利息收入增加所致[72] - 分销及销售成本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2.29亿元上升约15.86%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4.24亿元,主要由于运输费、差旅费等上升所致[73] - 行政开支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3.63亿元下降约0.43%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3.57亿元,下降主要由于招待费、修理费等下降所致[74] - 融资成本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3.41亿元增加约41.69%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4.83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借贷规模增加所致[75] - 2023年度所得税费用约人民币7.28亿元,增加约10.41%[76]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之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23.30亿元,增加主要由于加强存货与应收款项管理[77] - 公司总资产约为人民币467.51亿元,较2022年增加16.48%[81] - 公司总负债约为人民币283.06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23.23%[82] - 二零二三年资本开支约为37.22亿人民币,主要用于鋰离子电池板块、铅炭储能建设等[88] - 二零二三年资本承担约为27.53亿人民币,略低于二零二二年[89]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9.42%,较二零二二年有所增加[90] - 公司已制定政策以平衡外汇波动风险,不存在重大外汇汇率风险[91] - 二零二三年员工成本约为32.80亿人民币,公司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94] - 公司持有的重大投资中,最大的为上市公司股权,占总资产的0.11%[96]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五月完成了与外部投资者的增资协议,增资金额为1亿人民币[97]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销售额主要来源于贸易和铅蓄电池产品,占比分别为51%和43%[7] - 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投产南太湖高能锂电项目和江西信丰新能源智造基地[10] - 公司全面布局电动车市场和储能市场,不断拓展绿色低碳应用场景[10] - 公司建设全球最大铅炭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海外智造基地有序推进[10] - 公司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圈,提升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10] - 本集团将持续踐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聚力新变革,凝聚共识,形成更有自驱力的新能源科创平台[18] - 本集团将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智慧管理为擎,通过前瞻技术产品和前瞻管理体系,打造「鉛鋰氫鈉」多元化技术路线解决方案[18] - 公司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循环产业布局[26] - 公司在2023年在荷兰、越南、泰国等地设立办事处,与20余家海外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27] - 公司全球首发“天能全擎技术平台”,强化市场竞争力[31] - 公司加快产业数字化变革,建立高性能蓄电池装配数字化车间[32] - 天能加快拓展海内外市场,推出新品汽车电池,与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取得进展[41] - 天能在储能领域提供多种技术路线的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