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亚数控(002833) - 2024 Q2 - 季度财报
002833弘亚数控(002833)2024-08-29 19:08

财务数据 - 营业收入为14.92亿元,同比增长12.02%[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下降2.00%[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3亿元,同比增长7.39%[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1元,同比下降1.39%[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9%,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14] - 总资产为41.9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36%[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4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0%[14]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4]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板式家具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7] - 公司作为国内家具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创新和技术升级,为家具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提供全系列数控制造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和整厂智能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21] - 公司在中国和意大利设立研发制造基地,携手全球120多家经销商合作开展业务,业务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21,22] - 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多系列数控家具机械设备和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包括封边机、数控钻、加工中心、裁板锯、包装设备、木门加工设备等[23] 技术创新 - 公司自主研发的磁悬浮高速柔性封边机,封边最高速度达42m/min,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25]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加工数控钻孔中心,可一次性完成板件的六面钻孔、开槽和铣型工艺,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易操作等特点[30] - 公司的三轴平台式加工中心采用自主研发的操作软件,与家具设计拆单软件无缝对接,实现定制家具的智能化生产[32] - 公司的五轴加工中心采用移动龙门双工位结构布局,工件装卸与加工互不影响,实现效率最大化[33] - 公司孵化出的高精装备加工体系以及高品质生产管理优势,大批量生产出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开料加工中心[32]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软件,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约100项,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9] - 公司开发了"拆单软件"和"优化软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板材利用率[49,50] 产品介绍 - 数控裁板锯具有高效、精密、安全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根据客户订单数据进行智能优化,生成最优的裁板方案[35] - 前上料数控裁板锯采用自主研发的操作软件,集绘图编辑、模拟加工、优化排版等功能于一体[35] - 超高速裁板锯最高移速达200米/分钟,可提升35%的产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36] - 纵横数控锯切中心可全自动锯切与横断,配置智能旋转装置,自动旋转材料加工方向[37] - 智能料库采用先进的轨道机器人和阵列式多层货架技术,为工厂提供高效智能的物料存储解决方案[38] - 智能开料中心采用机器人自动分拣,根据板件位置坐标结合视觉识别系统对错位板件实现智能抓取下料[39] - 智能锯切工作站可根据产能需求灵活配置开料主机数量,实现单张或多张板件叠切[39] - 柔性窄板封边机连线采用柔性伺服驱动进料系统,满足40mm以上不同大小板材的自动进料[39] - 机器人上料数控钻多机连线实现高效、特殊工艺加工[40] - 柔性智能生产线通过自动化控制结合自研可视化总控系统,对整个开料、封边、钻孔过程实施智能化管理[40] 公司治理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10][11][12]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治理机构和有效的运营架构,保证了核心团队的稳定性[59] - 公司鼓励创新和高效,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保障公司持续、稳定、高效、有序地运转[59] - 公司拥有专业、稳定、高效的经营管理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59]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紧抓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57] - 公司通过经销商向终端客户销售产品,并提供培训及售后服务[58]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主要包括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17-20] 会计政策 - 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15-16]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95][196][197] - 公司制定了重要性标准,对重要的应收款项、在建工程、应付款项等进行了具体规定[198][199] - 公司采用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200] 风险因素 - 国内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下游家具行业市场需求,进而影响板式家具机械行业[97] - 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产业政策发生变动导致下游家具行业发生不利变化,将会直接影响下游家具企业对家具制造装备的需求,并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97] - 公司面临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压力,与跨国企业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品牌影响力、制造工艺等方面尚存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