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601916) - 2024 Q2 - 季度财报
601916浙商银行(601916)2024-08-29 18:08

公司概况 - 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11] - 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全面构建"正、简、专、协、廉"五字政治生态,大力发扬"四干精神"[12][13] - 本行坚定不移实施"1314N"战略体系,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14] - 本公司着力推进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协同发展[16] - 本公司系统开启数字化改革,构建"185N"改革体系构架,推出"数智浙银"品牌[16] - 本公司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浙商银行"123人才计划"[16] - 本公司秉承"正行向善、融通万方"的文化观和"见行、见心、见未来"的企业精神[16] 经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352.79亿元,同比增长6.18%[11] - 截至2024年6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3.2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7%;总负债3.0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1%[11] - 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3%,拨备覆盖率178.12%;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6%和8.38%[11] - 浙商银行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350家分支机构,实现了对浙江大本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有效覆盖[11] - 中诚信国际给予浙商银行最高等级AAA主体信用评级[11] - 浙商银行践行"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理念,全面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11] 财务数据 - 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352.79亿元,同比增长6.18%[19] - 2024年1-6月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79.99亿元,同比增长3.31%[1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32,466.1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27%[22] - 2024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为1.43%,较2023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23] - 2024年6月30日拨备覆盖率为178.12%,较2023年末下降4.48个百分点[23] - 资产总额达32,466.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7%[31]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18,121.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9%[31] - 吸收存款达19,384.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4%[31] - 营业收入达352.79亿元,同比增长6.18%[33] - 非利息净收入达116.37亿元,同比增长25.70%[33]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达79.99亿元,同比增长3.31%[33] - 不良贷款率为1.4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31] - 资本充足率为12.86%,较上年末上升0.67个百分点[31] -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8%,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3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8%,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31] 业务发展 - 公司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分别占51.41%和26.08%[59] - 长三角地区是最大收入来源区域,占56.73%[60]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54.46%,比上年末上升1.24个百分点[61]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同比增加5.59%,主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4][65] - 加强公司基础客群建设,持续深化公司客户授信合作,做优做强人才银行、科创金融、能源金融等,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场景[66] - 围绕家庭负债场景做大消费贷、卡分期、按揭等,探索线上数字化场景,实现个人客户扩面提质[67] -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投资组合结构,保障流动性安全,金融投资规模整体平稳[67] 风险管理 - 本集团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76] - 公司实行"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坚持"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遵循善本金融理念[79] - 本公司持续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及监管要求[99] - 本公司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运行情况适时调整授信导向[99] - 本公司持续加强小微企业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构建差异化管控机制[100] - 本公司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103] - 本公司定期更新完善市场风险偏好和限额体系,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市场风险计量体系[103] - 本公司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110] 数字化转型 - 持续夯实"数据+技术"数字基础底座,聚焦场景金融,强化数据治理,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120] - 持续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客户信息保护体系,加强创新与人才培养,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智能化风险防控和合规治理[118] - 持续完善"两地三中心"灾备架构,提高同城灾备双活可用性和覆盖面,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线上化建设[118] - 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达99.9%,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