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波生物(832982) - 2024 Q2 - 季度财报
832982锦波生物(832982)2024-08-22 20:41

企业荣誉与认证 - 公司荣获"2023年福布斯中国美业品牌TOP100"[3] - 公司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授予"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和"全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质量领先企业"荣誉称号[3] - 公司研发的小分子重组ⅩⅦ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荣获PCHi2024年芳典奖[4] - 公司成功入选"北证50成份指数"[4] 专利与医疗器械注册 - 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取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项,完成人体胶原蛋白原子结构解析2项[5] - 公司共取得了4个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 - 公司还取得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5] 财务业绩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2.88%[26]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下降,流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均较高,偿债能力较强[27]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323.66%,显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28]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02.879.079.5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59%[37]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309,564,103.7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88%[37] - 公司医疗器械产品毛利率为94.43%,较上年同期增加1.70个百分点[37] 业务发展 - 公司完成了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0-1的突破,成功开发出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产品[35] -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具有安全性高、精准的三螺旋结构、可规模化生产等优势[35] - 公司开展了Ⅲ型、Ⅴ型、Ⅶ型、ⅩⅦ型胶原蛋白新材料在不同适应症的研究,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35] - 公司原料业务增长一方面系合作良好的品牌客户采购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客户数量在稳步增长[38] 行业分析 -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2,4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20%[47] -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2020年全球的生物材料市场规模为355亿美元,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475亿美元[47]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为44.93%,在2025年达到585.7亿元[47]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技术研发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医疗美容行业相关风险、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产品政策变动风险[75][76][77] - 公司采取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如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内部治理、加强销售渠道管理等[75][76][77] 企业合并与重组 - 公司2024年新设立了两家控股子公司和一家控股孙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69] - 公司2024年8月将注册地址迁至北京,并更名为"北京无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6] - 公司2024年新设立的两家子公司分别从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肿瘤治疗和眼科方面的应用研发[68] 股权变动 - 公司股本由 68,086,000 股增加至 88,511,800 股[98] - 控股股东杨霞持股比例为 58.89%[99] - 公司于 2023 年 7 月 20 日发行普通股 500 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为 247,705,903.71 元[105] - 公司对部分募集资金用途进行了变更[105]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111] - 公司主要高管持股情况[113,115]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未发生变动[116] - 公司于2024年7月和8月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选举[123] 财务数据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为166.5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3.08亿元[1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为48.1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91亿元[1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9.5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4.18亿元[127] - 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59.19亿元,净利润为31.09亿元[135] - 2024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65亿元[138] 会计政策 - 公司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并以其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172] - 公司确定重要性标准包括重要的在建工程和重要的非全资子公司[174] - 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作为购买方确认的或有对价形成金融负债应当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行会计处理[182] - 公司提供的财务担保合同,在初始确认后按照损失准备金额或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后的余额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