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00.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8%[21]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87%[21]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4%[2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00%[23]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4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34%[24] - 2024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74%,同比减少2.89个百分点[24] - 2024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7%,同比减少1.76个百分点[24]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50亿元,归母净利润16.71亿元,其中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48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19.81%[5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33] - 公司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33] - 公司新能源业务聚焦锂电正极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4] - 公司新能源业务采取"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竞争策略[35] -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已大批量供应全球头部动力电池客户[35] - 公司新材料业务包括三元前驱体材料和镍、钴、锂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6] - 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已进入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38] - 公司新材料业务为新能源板块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38] - 公司正在布局循环回收业务,打造从资源开发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33] - 公司新能源和新材料业务在公司未来发展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35,38] - 公司资源业务包括镍、钴、锂、铜等有色金属的采选和初加工[39] - 公司在刚果(金)建立了钴铜资源保障体系,在津巴布韦投资建设Arcadia锂矿项目,为国内制造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的钴、锂原料[40] - 公司启动了印尼红土镍矿资源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公司新能源锂电材料发展提供成本优势的镍钴原料[40] - 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循环回收业务,与多家主流汽车及电池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从资源开发到循环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41] - 公司实施"两新三化"战略,着力构建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致力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42] - 锂电正极前驱体出货量6.7万吨,同比增长约11%;钠电前驱体出货量实现百吨级跨越;正极材料出货量5.3万吨,二季度环比增长超20%;钴产品出货量约2.3万吨,同比增长约13%;镍产品出货量约7.6万吨,同比增长超40%[53] - 公司参与研发的两个科技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镍资源开发、前驱体、正极材料等领域取得系列技术突破[54] - 华飞12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实现达产,华越6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稳产超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55] - 公司积极推进产业链开放、国际化合作、全球化布局,与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56] - 公司决定在印尼建设年产4万吨镍金属高冰镍项目[78] - 公司通过子公司在印尼建设年产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投资总额约2.4亿美元[83] - 公司在津巴布韦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硫酸锂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3亿美元[89] 行业发展 -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全球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政策持续支持行业发展[43,44] - 锂电材料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三元电池材料有望得到加速推广[45,46] - 消费电子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带动含钴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47] - 纯镍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不锈钢市场需求持续增长[48] - 公司所从事的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镍新材料产业前景光明,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行业领导者[49] 风险因素 - 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存货跌价损失及经营业绩不及预期[103] - 公司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可能导致汇兑损失或增加经营成本[104] - 未来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可能增加公司的环保成本和管理难度[105] - 新产品研发和认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转型升级不及预期[106] - 公司经营管理体系、投资管控能力及人力资源统筹能力需要随业务国际化扩张而提升[107] - 公司跨国经营面临投资所在国以及终端市场所在国的政策、政治、经济等不确定性风险[108] - 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以及全产业链各环节产能的逐步释放,动力电池、锂电材料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叠加的产能过剩,竞争加剧[109] 环境保护 - 公司属于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水环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