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公司 可川公司[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公司复合铝箔业务发展历程与布局 1. 早期探索与选择方向 - 公司早在2020年左右就接触到复合流体概念,与不同下游客户交流,包括动力和消费电子领域头部客户,根据客户需求优先选择复合滤波方向,尤其是应用在消费电子电视领域的复合滤波作为研发最优先级[2]。 2. 研发与生产布局 - 上市后有相关公告,如设立军导制公司作为研发机构,在华安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总投资约十亿建设以复合集结体为主的生产基地项目。从2000年开始从实验线到量产线发展,今年不断打样油化工艺,三季度将研发较长时间的样品送到客户那里[2]。 3. 产能规划 - 在华安拿了200亩地在建设,当地政府预留150亩地左右,中长期规划可布局到约三亿平方米复合级优质产地。一期项目准备在2026年底之前布局一亿平方米的复合铝箔产能,优先满足消费电子电池领域需求;一期产能满后,二三期准备继续上1亿平方米的复合铝箔同时配套上1亿平方米的复合铜箔,二期三期新增的1亿平方米复合铝箔会考虑覆盖动力电池、普通电池、中型电池(如电膜或电动工具等)领域需求[8]。 (二)复合铝箔的优势 1. 安全性方面 - 在正极方面,传统纯金属铝箔若毛刺穿刺或折弯断裂后切穿隔膜接触阳极会导致严重短路甚至起火,复合铝箔中间添加PET原材料,发生穿刺等情况时会起到熔断保护作用;在负极方面,规范负极膨胀会导致纯金属铝箔断裂,复合铝箔可有效解决该问题[5][6]。 2. 厚度与能量密度方面 - 传统纯金属铜箔较领先方案做到4.5微米左右,纯金属铝箔延展性不如铜,厚度在8 - 10微米,而公司研发的复合铝箔有4.5+2和6+2的方案,相比传统纯金属箔可改善电池体积能量密度[6]。 (三)公司竞争优势 1. 客户资源优势 -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服务众多电池客户,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新能源电池领域客户覆盖范围广,与头部主流客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接触复合流体概念和选择复合铝箔项目都源于与客户交流并得到客户支持,在技术研发迭代和需求沟通方面比较顺畅[10]。 2. 研发与运营模式优势 - 公司上马项目基于客户需求和客户实验室研发团队观点,与友商不同。从消费电子电池切入,复合铝箔在消费电子领域性能提升明显,虽价格较贵但有需求。在制造工艺上,先往特定参数努力,了解客户需求后定制设备,只针对长期合作的少数客户送样并获认可。技术聚焦在超薄锂箔(如4.5微米及更薄的PET上镀锂),在较厚领域应用时相比其他有优势[11][12]。 - 公司自己搭建团队,背后有科学院背景人员做跨学科技术团队,掌握核心工艺,掌握关键图纸和专利,找有深度工艺经验的厂商定制设备,与其他厂家路线不同[15]。 (四)产品定价与市场前景 1. 定价方面 - 产品目前单价在两位数,前期因研发投入多价格较贵,随着规模化效应实现、设备国产化、供应路线确定等,目标是在消费电品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实现商业化利益最大化,但目前不便透露具体数据[14]。 2. 市场前景方面 - 在消费电子领域,虽然产品价格较贵,但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对原材料涨价相对不敏感,且产品应用后对终端成本影响可忽略,客户对产品需求迫切,市场供应产能不足,预计在消费领域上量会很快;在动力电池领域,目前还刚接触客户,产品价格可能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平衡以及产业链对供应商的态度[16][21][22]。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订单意义 - 今年三季度送到客户的样品获得小批量订单,这一订单意义重大,代表客户对产品初步认可、对产品方案和技术的认可,也确认了下游客户在终端推广的应用需求,公司将据此加快项目推进和产能投放,虽然目前产能有限导致订单量相对小,但未来需求有望持续[3]。 2. 设备相关 - 公司目前自己研发的方向是一次整理设备,与设备厂商合作模式是自己搭建核心团队,掌握关键技术和专利,找有深度工艺经验的厂商定制设备,市面上很多设备厂商想与公司合作,但公司有自己的选择[15][17]。 3. 4.5微米技术方案 - 4.5微米复合铝箔制造难度大,因为珍珠工艺是高温气化金属再冷凝在薄膜表面,越薄越难凝结且易被污染,目前市场上大多还在6微米的机台上处理,公司从研发之初得到客户指引聚焦在4.5微米及更薄的基台上,积累了相关生产经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