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类保健食品:国民对传统补血中药材的相关保健食品需求渐增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4-11-14 19: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无明确提及[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胶类保健食品以阿胶为核心原料,具备补血养颜、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未来产品更趋多元化,市场规模实现持续增长[2]。 - 驴存栏量增加及规模化养殖使得行业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增强,老龄化社会趋势是驱动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2]。 行业定义 - 阿胶类保健食品指以阿胶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阿胶通过驴皮熬制所得,主要成分能被人体吸收,性质温和,有补温效果,可提高抵抗力,和人参与鹿茸被合称为中药三宝,也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原料[3]。 行业分类 - 按照固液形态可分为传统固体剂型(如阿胶块、片、粉、颗粒、胶囊等)、半固体剂型(如阿胶糕、膏)、液体剂型(如阿胶口服液)的阿胶类保健食品[4]。 行业特征 - 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4]。 市场需求 -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国民倾向于食疗养生,阿胶类保健食品凭借其多重健康益处赢得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认可,推动市场蓬勃发展[5]。 行业竞争 - 众多品牌共存,包括老字号和新兴企业,各品牌在产品质量、包装设计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竞争,注重品质和口碑的品牌更具优势[6]。 发展趋势 - 产品形态和功能不断创新,种类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开始走向世界,不少企业探索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进程[7]。 发展历程 - 经历了1996 - 2015年的规范化启动期(《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发布和东阿阿胶上市,相关机构职能明确,保健食品批文数量增加)和2016 - 2024年的高速发展期(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开启,相关中药材纳入备案原料目录,阿胶保健食品批文数量继续增加)[7][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 - 阿胶类保健食品产业链上游为驴养殖与驴皮供应,山东省驴产业发展历史深厚,驴存栏量在经历下滑后近年稳步回升至5万头,政府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稳定并提升存栏量,为中游生产奠定基础,尽管上游市场价格高但需求疲软,存在品牌溢价、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理性等特点[10][12][13]。 产业链中游 - 中游为产品研发与制造,厂商充分利用阿胶药理作用研发出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注重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行业产品形态以口服液为主导,截至2024年9月,中国阿胶类保健食品口服液占比38.56%,胶囊占24.45%,颗粒剂占10.03%,且主要功能为增强免疫力(占52.35%)和改善贫血(占34.48%)[11][14][16][17]。 产业链下游 - 下游为市场需求与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药店和医院因专业性和可信度领先(2023年调研中30.7%居民首选),超市提供便捷购物体验,网购重要性凸显,同时下游市场需要增强消费者教育和提升品牌信任度来解决认知不足问题[19]。 行业规模 - 2019 - 2023年,阿胶类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由108.32亿人民币元增长至133.80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5.42%,预计2024 - 2028年由137.58亿人民币元增长至168.27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5.16%,市场规模变化受供给增加、需求增长、政策扶持、驴存栏量增加等因素影响[22]。 政策梳理 - 多项政策规范保健食品行业,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明确保健功能及备案要求,《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规范保健食品标志标注,还有其他政策规范新功能评价、广告审查、中药质量管理等[28][29][30][31][32]。 竞争格局 - 阿胶类保健食品企业布局地域集中,市场集中度较高,由少数大型企业主导,呈现梯队情况,东阿阿胶等为第一梯队,同仁堂、汤臣倍健等为第二梯队,百合股份、海王生物等为第三梯队,竞争格局形成与企业历史底蕴、品牌认知度、官方认可、地域资源和产业链结构等有关,格局变化受大型药企投入和企业毛利率等因素影响[33]。 企业分析 - 以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经营范围包括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等,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7.15亿元,同比增长1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亿元,同比增长47.55%,毛利率高达70.24%,具有中华老字号、地域资源、品牌认知等竞争优势[33][3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