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较高,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倾向于以定期存款作为主要的财富保值方式,但市面上特色养老储蓄产品供给非常有限,可能是由某种程度上的供需错配造成的。[6] - 商业银行面临净息差压缩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稳定的负债资金来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但长期限的存款产品又将对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管理构成挑战。[6] - 过去不乏出现各种颇受欢迎的创新型存款产品,但大都由于不规范、隐藏风险等原因,纷纷被监管叫停或下架。在供需双方均有需求的情况下,养老储蓄类存款产品如何才能实现既合规、又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和银行稳定负债的双赢局面,是值得思考的问题。[6] 存款产品概况、特征和问题 - 养老存款的主要问题是超长期限定价,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产品期限最长为20年,是普通存款产品所没有的定价期限,超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定价是一个挑战。[7][8][9] - 存款产品的普遍特点包括:期限仍是决定存款利率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增加可转让等方式提高定存的流动性、存款产品理财化、利用金融科技提高存款产品的便利性。[10] - 过去存款创新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并没有带来客户粘性的增强,监管出于避免打价格战、避免造成储户认知混乱、避免银行负债端结构恶化引发深层次风险的考虑,指出不规范的存款要求整改。[11][12][13][14] 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思路 - 美国银行存款账户体现出基于客户关系层级的利率定价策略,存款利率并非完全随着期限的上升而增加,客户与银行的关系是定期存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存款产品定价要素多元。[17][18][19] - 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模式是存款的定价由资金成本(利率)和账户服务价值(服务费)两部分组成,银行将服务要素参数化,与相对刚性的利率结合,创建出多样化的存款产品套餐,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21][22][23] - 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创设策略不同,美国商业银行倾向于通过构建复杂的条款、定制化的套餐来细分市场,在存量市场中精准留客,并深挖客户价值,避免在非核心领域进行不必要的扩张。[24] 对商业银行创设养老存款产品的启示 - 可以参考美国商业银行的"阶梯式存款策略",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到期日的定期存款中,平衡流动性和收益性,满足老龄群体对长期限存款的需求和对流动性的诉求。[27] - 可以探讨融合综合贡献定价法,构建具有不同价值主张的养老金融套餐,如提供风险抵御服务、消费场景服务等,并根据客户的服务使用情况或综合贡献做有条件利率上浮。[28][29] - 可以开发养老电子账户,成为中青年群体实现"备老"理念的有效工具,增加对定期存款的需求,同时一定程度弱化对存款利率的敏感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