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专家交流
2024-11-18 01:01
一、涉及行业 固态电池行业[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技术路线相关 1. **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挑战及选择** - 氧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低和接触界面不佳,解决路径一是添加聚合物形成复合电解质,二是采用固态隔膜技术。美国QS公司选择氧化物路线并取得进展。硫化物固态电池面临界面稳定性和锂枝晶问题,QS公司否定硫化物路线[1]。 2. **复合电解质相关** - 国内倾向于采用复合电解质(氧化物和聚合物结合)的方式。复合电解质已在半固态电池中应用,如智己L6车型半固态电池版本已量产[14]。 3. **技术推出时间预期** - 氧化物固态电池预计在2028年之前推出产品,硫化物固态电池产品推出时间可能推迟到2030年[12]。 (二)材料体系相关 1. **正极材料** - 市场上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是高镍和富锂锰基,富锂锰基成本比六系三元低约15%,能量密度更高,适合中低端车型,预计2025年应用于上汽名爵和荣威等车型。目前应用的9系高镍正极材料已用于一些产品。富锂锰基和9系高镍是不同材料体系,匹配不同客户群体,9系高镍用于高端车型[2][13][24]。 - 锰系材料与三元材料属于不同体系,无法混合使用,锰系材料量产面临高温性能不佳和对绝缘性能要求更高的问题,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层能更好承受高温和高电压[25][26]。 2. **负极材料** - 硅碳负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应用逐渐增加但膨胀问题需解决,目前掺杂比例通常不超过5%,不是终极解决方案,在锂金属负极成熟之前是提升能量密度主要手段,由兰溪致德供应半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存在不稳定问题,预计2028年之后成熟应用,锂金属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高端车型,硅碳成本较低仍有市场空间[2][29][33]。 3. **氧化物电解质材料** - 氧化物电解质主要成分包括氧化铝、氧化锆、氢氧化镧和碳酸锂,氧化铝占比最高达60%,是成本控制关键,氧化锆和氢氧化镧用量相对较大,约占15%和5%。氧化锆单耗大约为每1000瓦时需要10到18吨,随着固态电池发展,氧化锆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氧化物电解质的镧锆氧上游材料有碳酸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铝等,与三强合作进行固态化工采购,合作方为盛和[7][18]。 (三)生产工艺与设备相关 1. **半固态电池生产工艺** - 半固态电池生产工艺比传统液态电池新增固态电解质层涂布工序,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工艺,干法未来可能成主流,成本较低且能提高能量密度,干法电极技术通过静电吸附材料提升整体能量密度约30%。半固态电池产线相比液态电池产线主要增量设备是涂布设备,还使用特制辊压机,干法电极技术是未来增量方向[3][38]。 2. **设备制造策略** - 公司在设备制造上采取自主生产策略确保技术保密性,所有与电解质相关设备均自行设计和生产,包括辊压机和涂布机[4][5]。 - 目前千惠在涂布机方面表现较好,但公司为保密自制电解质相关设备[42]。 (四)市场前景与应用场景相关 1. **应用场景** - 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器等高安全性要求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因其充电速度和循环寿命要求较低契合固态电池特点。目前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池应用场景难以确定,技术发展由需求端驱动,车企和低空飞行器制造商追求高能量密度[6][21]。 2. **市场竞争力** - 固态电池市场竞争力在于成本控制,若成本过高难以在汽车市场与现有锂电池竞争,在高端市场和特定应用领域可能更具优势。半固态电池比普通锂电池成本高出约15%,全固态电池成本约为三块多一瓦时,相较于当前三元电池的六毛一瓦时成本差距明显[6][17][33]。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导电剂使用情况** - 导电剂使用情况与三年前无差别,正负极混料过程中仍加入导电剂,主要使用单壁碳纳米管[30]。 2. **2025年规划相关** - 2025年规划的10万台中,绝大部分(90%)是为孚能准备的,主要走性价比路线[32]。 3.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 -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将从无隔膜电池开始,逐步用固态电解质取代塑料隔膜、电解液,预计2025年发布无隔膜电池,2026年发布全固态样品,2028年实现产品上市[20]。 4. **半固态电池性能现状与提升预期** - 目前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最多达320瓦时每公斤,循环寿命约800次,倍率最多2倍,针刺测试有一定几率通过但非百分百,要百分百通过需牺牲能量密度,预计未来一年内性能会在循环寿命和倍率方面有所提升[37][38]。 5. **不同工艺技术对比** - 干法电极技术与热转印技术不同,热转印技术是将材料涂在隔膜上加热后转印到正极上,干法电极技术不需要溶剂,直接将材料放入通过静电吸附到铜箔或铝箔上再用高要求辊压机成型[39]。 - 未来全固态电解质将会使用干法工艺,干法工艺相比湿法成本更低且节省设备投入[41]。 6. **正极材料供应商相关** - 在正极材料领域,清朝在内蒙古乌海投资厂专注锰系材料生产考虑保密性,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是行业内龙头企业早已布局正极材料,当升科技在正极材料供应方面表现优秀且与公司合作较多,当升科技材料价格与容百科技相差不大,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5]。
半导体频频走强,复苏周期到了吗
2024-11-18 01:01
一、涉及行业 - 电子半导体行业,属于TMT板块中的一部分[1][5]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TMT板块特点 - **高弹性高波动**:TMT板块在9月24日到本周前几天有较多机会,但昨天开始电子、计算机、国防军工等相关领域出现较大波动,呈现高弹性高波动特点。其为技术驱动行业,周期性短,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快,市场变化快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 (二)近期市场影响因素 - **宏观层面影响**:宏观层面汇率变化、特朗普政策主张(国内减税、海外加征关税、强美元强美股)等因素,使得美元指数上行、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影响港股市场,TMT板块受利率汇率影响波动明显[3][4] (三)电子半导体行业情况 1. 产业链相关 - **产业链构成复杂**:电子行业包含消费电子、半导体、面板、被动元器件、LED等板块,半导体又包括集成电路、分离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等。集成电路占半导体行业规模70 - 80%左右,是电子设备核心组成部分,其又可分为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5][10][11] - **全球产业链格局**:全球有许多头部半导体厂商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欧洲、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地,它们在制造、工艺、设备支撑等方面有领先优势,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给[9] 2. 投资逻辑 - **周期因素**:半导体产业链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过去十年经历四轮周期(13 - 14年上行、15 - 16年下行、16 - 18年上行、18 - 19年下行、19 - 21年上行、22 - 23年下行、24年开始上行),全球半导体规模今年可能达6731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13000亿美元,存储芯片市场也将持续复苏。在周期拐点向上时买入可能迎来投资机会,在周期下行阶段买入可能面临两到三年浮亏[13][14][15] - **基本面因素**:159家半导体企业披露三季报,多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成效显著为板块上涨提供基本面支撑[17] - **国产替代逻辑**:美国商务部限制对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提供先进制程芯片,倒逼国内供应链崛起,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尽管过去五年国产化率提升明显,但目前仍不到3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17][19] - **政策面支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超一期和二期总和,重点投资高附加值的AI软硬件技术或DRAM芯片,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也成立政府主导的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18] (四)投资主线 - **AI创新相关**:包括算力芯片、光模块、光芯片、AIOT芯片等板块。AI大模型实现云端AI进步,AI服务器高速增长,数据中心建设驱动算力芯片和光模块受益,国内外企业有量价提升预期,AI由云端到消费端产品推出后也会驱动相关组件增长[23] - **消费电子周期复苏相关**:如消费电子芯片、晶圆代工、封测等细分领域。通用芯片代工封测价格对行业景气度敏感,半导体行业周期约三到五年,19年到2023年年底供给出清后在今年一季度实现拐点向上,国内在晶圆代工和封测方面产业资源丰富且技术壁垒差距缩小,行业规模有望增长[24] - **国产供应链相关**: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零组件等板块,国内在这些领域全球供给占比不到10%,但部分企业有突破,海外限制集中在先进逻辑和存储产业,使得上游供应链国产化紧迫性突出[26] - **汽车和工业相关**:新能源汽车发展超预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但汽车和工业发展方面相关芯片国产化率偏低,汽车工业化芯片库存偏高,价格若下跌后期可能回暖,可关注IGBT、碳化硅、MCU等细分领域[27] 三、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建议**:不建议单纯配置几个相关指数,应根据风险偏好做好板块风格和行业间均衡分散配置,因为当前处于5G网络普及阶段,应用规模未形成,宏观环境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需求不及预期,大陆商品价格波动大,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影响市场需求结构[29][30]
北京人力20241115
北京顺为人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2024-11-18 01:01
一、涉及公司 北京国际人力资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1. **业绩增长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31.79亿元,同比增长了15.46%[2]。 - 实现规模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了84.75%;扣费规模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了137.92%[2]。 -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人力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2%,较2023年前三季度增加3.94个百分点,较2022年前三季度增加4.02个百分点;每股收益达到1.1329元每股,较2023年前三季度增加0.4351元每股,较2022年前三季度增加0.3241元每股[6]。 2. **业绩承诺完成情况** - 2024年扣费规模净利润的业绩承诺指标为5.6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际完成4.13亿元,完成率为73.31%;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净利润指标为规模净利润承诺指标为5.9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际完成6.52亿元,完成率达109.74%[7]。 3. **业务发展举措及成果** - **业务外包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达84%,2024年前三季度业务外包服务收入达277.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毛利达7.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 - **降本增效**: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北京人力期间费用逐年下降,三年符合增长率为负的8%,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5.35%下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3.22%,下降2.13个百分点,其中职工薪酬费用占比63%[5]。 - **其他业务发展** - **大客户管理**:健全大客户管理机制,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实现大客户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和集中管控,维护与战略签约客户关系,构建战略客户服务生态等[8][9]。 - **区域协同发展**:如京津冀地区整合基础人士服务运营业务,长三角地区整合基础人士服务业务,提升运营效率[9]。 - **出海业务**:积极发展出海业务,在东南亚等地区市场承担落地服务,设立新加坡全资子公司,初步形成海外业务运营服务平台体系[10]。 -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龙头优势发挥**:依托旌旗直聘人才引进平台助力首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进,深化国际人才服务一个窗口的建设工作[10][11]。 - **集团化治理体系优化**:修订公司章程,优化董事会监事会设置,完善组织管控体系,推动产权层级调整等[11][12]。 - **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客户和员工自助服务平台,推动Fasco数字伙伴联盟项目建设,推出虚拟数字人形象[13]。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宏观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指引和支持[3]。 2. 2024年是FESCO成立的第45个年头,公司将利用年底时间聚焦业绩承诺指标达成并规划2025年工作和十五五时期发展战略[3]。 3. 扣非规模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到2023年重大资产重组的影响,按照相关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还原影响后扣非规模净利润略有增长[6]。 4. 公司持续开展法治大讲堂等活动,编制内审视野期刊来传播内审文化,提升全员合规管理及风险防控意识[12]。
安能物流20241115
2024-11-18 01:01
一、涉及公司 安能物流[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业绩表现 1. **2024年三季度业绩** - 总营收达到30.44亿元,同比增长21.2%;毛利4.76亿元,同比增长66.7%,毛利率15.6%,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 - 新调整税前利润2.84亿元,新调整净利润2.18亿元,三季度新调整净利率为7.2%[2]。 - 总货量333万吨,同比增长15.8%;票均重81公斤,同比下降54公斤[2]。 2. **2024年1 - 9月业绩** - 总货量1016万吨,同比增长19.7%;1 - 9月总票数1.18亿票,同比增长31.7%;服务总单价820元美金,总体小幅下降1.6%[5]。 - 1 - 9月毛利额数是3.5亿元,同比增幅61.6%,毛利率16.35%,同比提升4.4%[8]。 - 1 - 9月经调整税前利润8.6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6.4%和59.5%,分别对应10.3%和7.8%的利润率[9]。 - 截至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16.4亿元,1 - 9月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超过15亿元,三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入约6亿元,同比增长60%[9]。 - 有息负债1.6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约4.1亿元,净欠金为4.8亿元,对比2023年末增加6.4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底的48.5%下降至44.9%[10]。 (二)业务进展及策略 1. **网络拓展与优化** - 2024年9月共有6812个信息网点,同比增加1118个网点,网点数量增加推动货量增长,优化服务水平和成本能力[3]。 - 全国网点数量达到近3.2万家,较底增加约3700个,在加盟网络中保持第一[3]。 - 渠道拓展聚焦网点加密打造健康网络生态,通过网络结构调整实现成本最优、时效最好、品质最稳、服务响应最快和网络服务最密的“5K”战略[13]。 2. **产品服务创新与品质提升** - 推进3300产品升级与9996市价标准,促进货量增长和货重结构优化,高单价、高毛利、小中心段占比提高[2]。 - 操作标准化更进一步,每10万件遗失同比下降75.3%,平均每十万票申报投诉同比下降90%,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24%[3][4]。 - 持续新增干线直达线路,加强网点连接、末端规范等方式确保实效最优,平均运单时长同比下降7.3%,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6%[4]。 - 单位运输成本同比下降6.3%,单位分拨成本同比下降16.7%,运营成本大幅优化[4]。 3. **价格策略** - 维持长年价格稳定性,淡季不降价,旺季不涨价,稳定的价格体系下,网点和客户有确定性预期,产品价格竞争力和网络生态会进一步增强[6]。 - 在局部保持政策灵活性,按需投放并监控效果[6]。 4. **未来展望与计划** - 2025年预计在2024年80亿的经济论基础上做到20%左右的经济论增长[14]。 - 2025年资本开支规模预期在4 - 5亿人民币,包括自营车队换车、自动化流水线铺开、网点数字化投入等[14]。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自动化流水线投产情况** - 2024年8月在萧山和郑州分拨同步上线自动化分拨流水线,立项于2024年初,项目组做了充分调研、方案设计优化定制,设备投产后运行顺畅[11]。 - 设备的干三次处理能力达到四万件的峰值,回流率控制在3%以内(行业平均水平大概在5%),全场操作人效同比提升6.8%,内场清场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对郑州和萧山的产能提升大概是6%,未来二期投产后预计产能提升幅度将达到10%[11]。 2. **应对竞争情况** - 对于新玩家竞争,如民营物流的增长策略主要有价格竞争、销售层面投入、提升差评竞争力等方面,安能认为价格竞争存在无效规模概念不太可持续,销售层面因自身网点为主力军与对手差异大威胁不大,在差评竞争力方面客户群体定位有差异[19]。 - 对于荣辉定位300公斤以上大票零担产品,与安能票均重80公斤出头有较大差异,竞争关系不直接[21]。 3. **不同产品竞争优劣及份额情况** - 在300公斤以下产品,安能的竞争优势包括网络覆盖、分拨运营和运输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末端特殊区域补贴支付等方面[22][23]。 - 在加盟体系里,安能300公斤以下的货量占比从去年排名第二提升到最近几个月度的排名第一[24]。 4. **与同行在分拨自动化方面的差异** - 安能在分拨自动化项目上,调研同行经验后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场地情况制定方案,短时间内完成整套流程并服务旺季运营,享受后发优势[25]。 - 快运货重跨度大,不是所有分拨中心适合自动化设备,安能谨慎投入,根据业务现状和发展规划决定投入与否及投入方式,未来打算用2 - 3年时间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二次投入提高产能,加强小票货处理能力[26]。
东亚药业20241115
东亚前海证券· 2024-11-18 01:01
一、涉及公司 中亚发展厂公司[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公司基本情况 1. 1998年成立,2004年成为主要公司,业务从南投包製产品市场到中央商业成立[1] 2. 重视研发,2006年在上海设立公司(上海优筹),2015年多次在上海设立公司(上海优筹)[1] 3. 获得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2] (二)业务情况 1. 深耕近30年规模化的中间体及原料药高端制造能力,投包科洛产品做到全球头部企业,是国际国内头部药企的主要供应商,希望战略延伸做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目前重点做17款与现有原料药关联度高的制剂产品[2] 2. 2024年三季度研发支出达7次,金额为6114.05万元,开发支出1361.72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 3. 上海的三大研发中心分别负责经济处理、制造、游戏合作等工作[3] 4. 2014年作为总扶杀性药物的WKT出任者,通过国际组织采购药品的重要门槛[3] (三)财务情况 1.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0.63亿,同期涨幅4.13%,目前已达到每年3年到2030年度水平[4] 2. 2020年连续持之高点成红确定其股份足够在报告期间实施稳定最终成果金额5,599万[4] (四)公司战略 1. 坚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3 - 5年中期长方程下,以核心业务为基础,预计大产的IPO系统及推进中的核载权项目为抓手发展[5] 2. 在新药创新领域,要做一家国际医疗企业,创新药和生物质量是关键,需要深度合作和自主合作布局[5]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公司强调知识与股东分享公司发展成果的重要性,成立至今已先后承担近十项的股东集团项目[1] 2. 公司内部财务存在经济管理平均上控制不均衡的情况,经济利润方面有相关变化(表述较模糊)[4]
出口退税下调!铝、铜演绎逻辑
2024-11-18 01:01
一、涉及行业 金属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金属行业影响 1. **整体影响** - 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东京等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调整可视为贸易战相关举措,会抬升全球成本,利好黄金价格[1]。 2. **对铝的影响** - **税率情况及企业利润** - 我国76系列铝产品之前出口关税和增值税总和情况为:7601是30%左右关税,后面铝财产品大概30%税率(含13%增值税),后面铝财产品大概20%税率(含13%增值税)。此次政策是收回13%增值税,若铝加工制品非高端,净利润率会下降[2]。 - **价格调整的三种情况** - **外需强于内需**:若外需强于内需,在12月执行政策的1个月调整期内,有较强出口需求,会拉高全球铝价,可能抬升13%倾向于沪铝价格现在的值[3]。 - **内需强于外需**:若内需强于外需,会有进口需求,国内价格也会涨但幅度不大,相当于轮沪均分价差[3]。 - **内需和外需都差**:若内需和外需都差,沪铝价格直接回拉13%,但最终价格会趋于一致,因为铝产业链下游出口未完全关闭,只是价差性调整[3][4]。 - **国家政策考量** - 国家出台政策基于对内需较强信心,国内铝供给端明年增量有限(只有两个十万吨投产或再加上二十万吨的负产),国内铝原料面临相对稀缺性。国家先发性调整这种稀缺性,如加大废铝进口、限制铝材出口,体现对内需信心和对外需调整,将13%成本转嫁全球[4][5]。 - 从战略考量,铝出口关税调整把铝放在先发地位,之前电解铝不对外出口,现在延伸到铝财出口限制,国家把铝财作为全球定位上的战略进口考量,海外企业可购买我国铝材下游产品,如光辅、新能源汽车或电池等,这是对我国产业链的加强,也是对贸易战的回击[7]。 - **数据量化影响** - 此次限制的24个相关铝产品到9月出口总量大概是462万吨,在我国出口结构中产量或出口能占到10%以上,覆盖我国99%的铝财出口。这10%需求若轮沪价差1个月内未调整,可能压制沪铝价格,但更大可能是拉高伦铝价格从而抬升铝价整体,后续预期上国内内需较强,外需有转向,伦铝价格涨幅可能高于沪铝价格[8]。 3. **对铜的影响** - **产量数据及受影响比例** - 根据SMM测算,今年我国铜材出口量到9月份累计约61万吨,此次受影响产量约27万吨,占比85%,1 - 9月累计铜材产量大概1633万吨,受影响部分占我国整个铜材产量的3.2%,取量相对较小[9]。 - **对产业链及价格影响** - 这一政策对铜产业链环节是成本抬升,成本抬升由产业链分摊,核心看外需接受程度和内需消化情况,成本可能向上游转移,类似铝的沙盘推演。此次事件对铜价影响比较小,因为受影响铜价占比3.2%左右。对于短期和中长期铜价,维持此前观点,短期宏观事件影响多,如特朗普上台等,明年上调关税可能冲击外需,核心看国内经济走势、政策力度和节奏等,对明年铜价比较乐观,因为明年供给增加1.8% - 2.2%,需求增速2.5% - 3%,供需平衡有利于通货上移[9][10][12]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本次电话会议面向智商证券研究所签约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受邀客户,第三方嘉宾发言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所有信息或意见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时点、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若嘉宾观点和浙商研究所发布的观点有分歧,仅作为不同研究视角供投资者参考[12]。 2. 若本次交流内容不慎流出或涉嫌违反相关情形,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13]。
靴子落地,续展风流(策略、社服)
2024-11-18 01:01
一、关于美国大选及政策对经济和资产价格影响部分 1. **涉及行业/公司**:未明确提及特定公司,主要涉及美国整体经济相关行业,如金融(银行)等[1][2][3]。 2. **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结论**:特朗普政策对不同资产影响不同,利多美元、美股、加密货币,利空美债、A股、交通商品。短期配置策略为美股龙头公司仍有空间,加密货币不宜追高,美债年内只有交易性机会,A股着重关注自主可控,黄金可底部布局[2]。 - **特朗普政策解读** - **权力基础**: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果落地后,特朗普拿下白宫和国会,法院大法官多为共和党人士,其权力在合法范围内达到较高峰值,政策推进阻力小[3]。 - **政策拆解**:主要有小政府主义(放松企业和行业监管、减少政府开支等)、贸易保护主义(学习麦金莱总统通过关税重构财政税收体系)、移民主义(驱逐非法移民保障本地就业)[4][5][6]。 - **政策影响** - **政府管制方面**:如削弱银行资本提案体现小政府主义,若特朗普上任可能推迟或取消该议案,因提高银行资本金储备虽提高安全性但降低银行收益[7]。 - **税收方面**:特朗普主张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压力,会减少联邦政府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在不同假设下美国债务占GDP比重会大幅上升[8][9]。 - **关税方面**:特朗普有提高关税的诉求,原因包括认为美国本土产业在技术和就业层面受到不公平竞争,但关税占联邦政府总收入比例低,用关税取代财政收入难度大,即使中性假设下增加关税对美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通胀和就业也是利空因素[10][11][12][13]。 - **货币政策方面**:特朗普政策推动再通胀预期升温,会给处于降息环境中的美国货币政策带来压力,但美联储独立性有保障,货币政策变化需观察特朗普关税细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4][15]。 - **移民方面**:特朗普主张驱逐最多非法移民,但成本高达3000亿美元且难度大,原籍国可能无接收意愿和能力,大概率会在保证边境安全前提下降低每年未经授权进入美国的移民数量[16]。 - **对经济和资产价格影响** - **美国财政**:特朗普减税和增加关税的政策,未来十年内减税会使联邦税收少收7.8万亿,通过增加关税可填补约一半窟窿,但仍会给联邦政府带来2.5 - 3万亿财政窟窿[17][18]。 - **美国经济**:短期来看特朗普政策对美国经济利好,如减税和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就业、工资增长有积极作用;动态来看,两年内对美国实际GDP有支撑,五年内有负面影响,对全球经济影响类似,大规模关税会抑制发展中国家对美出口[19]。 - **资产价格** - **美债**:当前处于降息环境,但美债收益率年内可能仍有支撑,因为9月降息时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交易结束,特朗普上台带来再通胀预期升温,从经济、通胀、供给层面看对美债偏空,中期基准利率已上移且再通胀预期还有上行空间[20][21][22]。 - **美元**:逻辑和美债类似,贸易保护短期对美国经济利好,美国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经济优势增强,短期内美元有上行空间,随着明年降息周期展开和通胀预期升温,美元指数大概率呈上下波动趋势[23]。 - **黄金**:短期受再通胀、金价过高、大选获利了结、地缘风险降温等因素影响回调,但在降息周期、高关税和反移民政策的大环境下利多黄金,月租级别看好黄金,现在可超顶黄金[23]。 - **大宗(以石油为代表)**:对需求反应敏感,全球贸易关税提升使非OECD国家石油需求降温,特朗普鼓励传统能源供给,供需展望、资源风险下降和美元走强给石油价格带来下行压力,明年石油价格可能继续震荡,铜铝逻辑类似[24]。 - **美股**:当前美股估值较2016年有很大提升,小型股受高利率环境困扰,短期反弹可能是超跌反弹,大盘股上升有扎实基础,整体还未交易完特朗普政策影响,推荐美股龙头公司,行业方面利好传统能源、基建、金融、加密货币等,利空下游消费[25][26]。 - **对中国的影响** - **经济和股市**:特朗普政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分子影响相对间接,可能被国内财政政策对冲,出口受贸易保护冲击,但中国贸易顺差有韧性[27]。 - **国债**:当前国债层面交易因素更多在于国内基本面,美元贬值但国债收益率仍下行[28]。 - **A股**:估值相较于2016年偏低,防御方向着重自主可控,美国新一轮封锁会倒逼中国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关注芯片、光刻机、工业母机等国产化率低的方向,同时推荐关注出海方向,短期成长弹性更大,首推成长股,出海可作为中长期配置方向[29]。 3. **其他重要内容**:在分析特朗普政策影响时,引用了如十年后美国债务占GDP比重在不同假设下的具体数据(基准假设下从98%上升到134%,特朗普偏中性假设下上升到141%,最悲观假设下上升到150%),以及关税变化对美国全球贸易份额的影响(五年内从20%下降到16%)等数据[9][13]。 二、关于假期制度改革对旅游板块影响部分 1. **涉及行业/公司**:旅游相关行业,包括景区(如九华旅游、峨嵋山、黄山旅游、一展股份、松山演艺等)、酒店(如华珠酒店、景江酒店、亚朵和手游酒店等)、OTA(如携程)[30][31][47][49]。 2.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假期制度改革内容**:2025年全年假期增加2天,春节和劳动节各增加1天,春节假期调休加假期共8天,劳动节假期加调休共5天,国庆节和中秋节联休共8天[30]。 - **受益板块逻辑** - **景区板块**:最直接受益,延长假期增长旺季时长,有利于平滑淡旺季客流波峰波谷,减少旺季客流超出承载上限问题。建议关注基本面优质、具备成长看点且估值合理的景区[31]。 - **酒店和OTA**:间接受益于旅游大盘景气度提升整体经营水平[31]。 - **景区板块分析** - **过去表现**:过去10年景区板块7年跑输沪深300,3年跑赢,2015年、2021年和2022年相对收益较高,2021年开始相对收益明显提高,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收益受市场风格切换和消费降级趋势影响[32]。 - **估值情况**:人文景区和自然景区业绩增速和估值变化有分化,自然景区中部分公司估值先于业绩拔高,人文景区需考虑商业模式对应的成长能力,不同景区估值排序不同,短期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客流超预期仍有上涨空间[34][35]。 - **业绩端和收入端表现**:从不同时间维度复盘景区成长,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在收入和利润端的复合增长率有差异,部分自然景区在利润端长期间无法达到20%以上的负荷增长,人文景区中部分公司在长维度利润端增长表现突出[35][36]。 - **回报率**:整体景区回报率较高,ROE方面宋晨演义和天幕湖表现领先,人文景区扣费规模减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较优异,但近几年ROE下滑,原因包括自然景区商业模式变化、国企改革机制下多元业态财务回报表现不佳、2018年景区门票降价等[37]。 - **商业模式** - **自然景区**:实控人多为国资委等国有部门,主要赚景区内客运、门票等垄断经营的钱(贡献70%以上毛利且毛利率高),酒店、旅行社等市场化竞争业务利润贡献有限且要警惕政策风险(如2018年门票降价),索道、客运、门票业务回报率和投资回收期优质,索道业务最赚钱且ROE高,客运业务类似索道,门票业务收入确认方法不同导致毛利率波动但整体较高[38][39][40][41]。 - **人文景区**:除宋晨演艺和天幕湖外,酒店、演艺等业务竞争力一般,酒店业务爬坡慢、投资回报难,演艺项目除个别公司外较难赚钱且市场份额获取难[42][43]。 - **投资价值分析** - **中短期机会**:把握旺季和节假日催化,今年国庆旅游数据较好,客单价虽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但收入客流仍同比增长,各地文旅局内卷打造网红景区催生需求,旅游主题会轮换但流量和热度能延续[44]。 - **长期机会**:出境游恢复不佳,国外通转国内通缩,消费降级背景下国内景区性价比高,能满足游客需求[45]。 - **风险提示**:景区可能面临国家推动降价的政策风险,如门票、交通车、缆车、游船、索道等降价[46]。 3. **其他重要内容**:列举了多个景区在业绩、估值、ROE等方面的具体数据,如不同景区在不同年份的相对收益数据(2015年63%、2021年13%、2022年69%),部分景区在2024年高点时的PE数据(黄山、峨眉山和丽江、九华旅游接近20倍),以及部分公司在不同时间段的利润端复合增长率数据(宋晨演义三年16%等)[32][34][36]。
11月重卡经销商调研&以旧换新政策更新
调研机构· 2024-11-18 01:01
一、涉及行业与公司 - 涉及行业为汽车销售行业,未明确提及特定公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国三车报废换新政策执行情况 1. 云南地区 - 云南国三车主以个体户为主,政策7月31日发布后可申报,但执行效果不好,投入6亿资金仅使用6千万,剩余5.4亿。国三车主报废换新比例约10%。车主不换车主要因为货运市场不好,车辆按揭存在月供压力,市场运价难以支撑[1][2]。 - 云南政策规定,车在7月25日以前必须在名下才享受补贴,不允许提前转户[2][3]。 2. 辽宁地区 - 辽宁9月开始有国三车报废换新政策文件,大连地区最早实施,其他区域9月末10月初陆续开始。整体换车人数较多,受国三车报废影响,8、9月销量同比增长。辽宁国三车车主以散户、挂号车队为主,大型物流公司较少。普通客户报废意愿相对较强,国企、央企等机构客户受预算限制,换车周期不定,约40%的车主将车转让给车商或有需求的客户,区域置换比例预计在20%以内[13][14]。 - 辽宁地区购车选择目前以柴油车居多,新能源车较少,局限于港口、矿山、煤炭生产体系等应用场景。国三管理政策可能延至明年3月末或6月份,也可能到年底结束,明年国四政策可能提上日程。辽宁10 - 11月市场同比和环比均有30% - 40%的提升,其中以旧换新拉动占60%以上[17][18]。 3. 江苏地区 - 江苏徐州9月29日国三车报废换新政策正式落地,11月信息广泛传播后用户开始询问,10月下旬开始陆续有实际动作。国三车主要是客服用户、厂区使用车型和老旧车型,目前主要在本地或周边跑短途。报废意愿方面,补贴对用户报废有刺激作用,但报废后换新车因车型和运输情况而异,轻卡类因补贴和车价低会马上更新,重卡类更关注运价等因素。整体知道信息后报废加换新车比例约60%,重卡单独看也可能达60%左右,政策不允许临时过户[34][35][36][37][38]。 (二)汽车销量情况 1. 云南地区 - 云南某门店10月和11月销量基本为个位数,10月同比下降35%,11月订单量无好转且持续恶化,同比、环比均下降。今年未迎来“金九银十”,双十一市场消费和物流数据虽同比增长,但快递物流车基本未动。历史上每年10 - 11月会储备40 - 50台车并消化完,今年到目前仅卖接近20台车。销售结构以载货为主,轻盈车较少,比例约10比1,能源类也以载货为主,天然气车较少,占比约10比2,汽价贵是天然气车在云南不占优势的原因[3][4]。 2. 辽宁地区 - 辽宁整体以载货和迁移车为主,上半年牵引车层面以天然气车为主(当时汽价便宜油价贵),下半年7月后以油车为主,电车需求增长较快,刚需客户往电车转的较多,电车降价幅度曾达30%左右。10 - 11月市场同比和环比均有增长,预计10月增长率达40%左右。某门店11月和去年11月对比接近持平但略有下降,原因是11 - 12月重卡厂家价格政策回收,且用户11月后购车意愿逐渐缓慢[18][19][39]。 3. 江苏地区 - 江苏徐州某品牌或门店10月和11月销量与2023年接近持平略有上升,11月与去年11月对比接近持平但略有下降,原因是11 - 12月重卡厂家价格政策回收,且用户11月后购车意愿逐渐缓慢。销售结构以轻型车为主,包括载货和天然气、柴油车,对应下游快递快运占比偏少,徐州地区运输结构主要是中转途徐州周边运输、往新疆方向运输和全国快运。今年双十一对货车市场无拉动作用,主要是运输行情差[40][41][42]。 (三)库存情况 1. 云南地区 - 云南某区域目前库存以载货为主,库存较往年减少了一半多,年初到现在处于去库状态。库存变化趋势是变小,目前库存还有86个。对于未来库存量变化,因厂家2025年市场规划未出难以展望。载货车和牵引车单排车按网银价处于亏损状态,轻型车做完所有流程后每车能剩2500 - 3000元,载货车最差只能保证1000元利润,市场好时能到1万(如21 - 22年)[5][6][9]。 2. 辽宁地区 - 沈阳地区整体库存约1200台,某门店库存约150台,库存水平相对合理但结构不合理,天然气车库存占三分之一且长时间不动。年初库存曾达4000多台,目前厂商虽可能到年底还有压库情况,但不会像往年压得那么多,某些车型如nd产品仍会被压库。经销商对库存储备有自己的计划,厂家话语权越来越低,近两年经销商退网情况较多,弱势品牌更常见[24][25][26][27]。 3. 江苏地区 - 江苏徐州地区库存从年初开始持续下降,年初因2023年天然气车型爆发厂家压库导致库存偏高,到夏天7 - 8月已好转。目前库存是油车和LNG汽车共存,油车老库存已基本清空,上半年已将油车库存拼命清空[42][43]。 (四)价格情况 1. 云南地区 - 10 - 11月云南门店为促销载货车和牵引车,价格在10 - 11月有降价促销,相比8 - 9月降幅不大,平均每车降幅约2000元,通过送加强型、保养等方式吸引客户,载货车和牵引车按网银价处于亏损状态,算上返利等因素单台车利润微薄[8][9]。 2. 辽宁地区 - 今年下半年以来,8月后油车厂家有降价政策,汽车相比上半年政策进一步加码。油车价格相对稳定,因在消化库存,库存车价格不高但主机厂新车价格高;汽车目前需求少库存多,有库存时价格卖不高但新车价格高。电车刚推出时与传统油车差价40万左右,现在约20万左右;天然气车与油车差价由原来的4万变为2023年的6万左右,今年约3 - 5万[22][23][29]。 3. 江苏地区 - 今年下半年价格战越打越厉害,LNG车型和油车价格不断接近,去年LNG车比同马力油车贵10 - 12万,今年差价不断缩小。上半年油车有部分是库存车价格已很低,下半年新车厂家仍会促销,且有国三置换补贴。今年上半年汽车降价降幅大,下半年7 - 8月后还在进一步下降,主要是老百姓对运输市场没信心[44][45]。 三、其他重要内容 - 在辽宁地区,天然气车使用感不如油车便利,投入市场时间短,预计再有2 - 3年燃气发动机方面会改善。国六汽车在稳定性上比国六油车差一些,国六油车刚推出时故障率也高,经历2 - 3年后现在问题不大,国五油车故障率低,国五到国六转化时为达排放标准增加装置导致系统变化[32][33]。
10月实体经济数据发布,消费快速回升
数据创新中心· 2024-11-18 01:01
一、涉及行业与公司 未明确提及特定公司,涉及行业包括金融(银行、券商等)、科技(半导体、AI、通信等)、消费(电商、传媒娱乐、家电等)、房地产、工业(金属、水泥等)等多个行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市场整体走势与分析 1. **近期市场弱势回调** - 自11月8日以来市场处于回调周期,自然日已有七天左右。影响弱势盘面的因素包括国际面和宏观面等[1]。 - 指数整体有压力,但部分板块如高股息方向(银行股、家电等)、交运板块表现出韧性,之前领涨的科技股内部出现轮动,电子、计算机等近日下跌较多,而传媒、游戏板块有上涨行情,这种轮动可能缓解回调压力[1][2]。 - 从10月8日高位到11月8日之后,沪指从3500左右回落靠近3300点,市场在尾盘加速下跌,成交额从之前连续超2万亿甚至达2.5万亿回落至1.8万亿多一点,涨停个股数量减少,上涨个股数量也明显减少,但情绪有改善迹象[4][9]。 2. **市场见底的判断因素** - 对于短线投资者,关注市场何时反转很重要。市场见底需要有相当多指数或板块呈现背驰状态,尾盘快速回落时不适合抄底,短线投资者应控制仓位应对风险,而长期投资者可忽略短时间波动[3]。 - 历史上如9月18日、10月18日市场反转时都有不同级别的背驰现象,当前市场也有类似走势特征在酝酿,可能很快迎来修复契机,但修复程度还依赖更多利好因素释放,如政策面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速落地等[5][6]。 (二)各行业情况分析 1. **消费行业** - 11月整体消费数据攀升到4.8%,较之前在2 - 3%的水平有明显提升,这将为未来经济增速企稳回升贡献力量。在9月底以来的修复行情里消费表现相对弱,但在市场不稳时处于相对低位的消费类板块可能获关注,如电商促销节11月有1.4万亿以上销售额,同比增速两位数以上,直播电商和传统电商表现不错[11]。 - 部分消费领域如白酒股有过大涨后震荡,一些明星产品价格不稳可能扰动相关板块修复[12]。 2. **科技行业** - **半导体行业**:半导体板块从之前看好时的三千多点到现在的2730多点,跌了接近10%,但前期主线机会回落且底部出现背驰时可能再次成为关注方向,大基金三期即将成立六个月,其未来布局方向如AI芯片、关键设备和材料等对半导体行业发展影响深远[16][17]。 - **AI领域**:智普AI在AI agent方面技术实力强,给科技巨头赋能,与手机巨头合作推动手机AR智能体发展,但目前亚洲训练方面效率面临挑战,而算力芯片在AI时代需求大,英伟达因抢占AI时代上游关键位置市值达三点几万亿美金,国内也有算力芯片厂商在追赶[13][14][15]。 - **通信行业**:6G开始推进前沿研究,根据巨头透露可能在2030年落地,6G发展大会规格高,相关政策部署显示6G将引领产业发展,我国在6G研究布局前沿,19年成立推进组,两年后发表白皮书,很多公司也布局了6G技术,在之前5G对通信电子行业影响深远[42][43]。 3. **金融行业** - **券商行业**:券商板块对市场影响大,之前在10月30日启动,三季度业绩部分亮眼,但目前从相对高位回落10%以上空间。四季度市场成交额即便回落也有1.8万亿,对券商经纪业务(占行业盘子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影响大,部分弹性品种过快上涨带来估值提升问题,业绩增长速度可能赶不上估值增速,目前券商行业与14 - 15年时已不同,业务构成和成熟度都有变化[27][28]。 - 多元金融整体弹性足但近期也开始走弱[28]。 4. **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 -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服务自10月8日以来跌幅超过8%,土钢、工业金属、水泥、装修装饰等板块回落幅度超过5%,虽然有增量排放政策出台且11月8日有相关政策,但市场关注点从确定性增量政策向新动能转移,目前还未找到明确方向,地产领域财税支持政策部分落地但效果有限,如契税优惠等政策下地产仍有回落[23][25]。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市场中涨停个股数量近期两个交易日在一百家之下,之前基本一百多家甚至两百多家涨停,这是比较罕见的状态[9]。 2. 游戏板块波动大,暴雪的魔兽世界等明星产品表现不俗,游戏一直是受关注的重点方向[13]。 3. 互联网电商、文化传媒、教育等是传媒细分领域,文化传媒中的游戏板块受关注较多[12]。 4. 部分公司减持可能冲击市场人气,而成熟市场中上市公司回购、减资、注销股份等行为可传递积极信息,A股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31]。 5. 10月经济数据中,消费表现亮眼,部分领域如化妆品、家电、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增速高;投资仍有挑战,民间投资面临压力;工业部门中新能源、机器人、集成电路、发电机组等产量增速可观,展现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潜力[45]。
消费新观察 - 内需接力
-· 2024-11-18 01:01
一、涉及行业 1. **消费行业**:包括家电、家居、餐饮、旅游等多个消费领域[1][4][11][12][15][16][17][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2. **食品饮料行业**:涉及白酒、食品等板块[5][6][7] 3. **服装制造行业**:涵盖品牌零售、服装制造等方面[8][9][10] 4. **医药行业**:包含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32][33][34][35][36][37][38][39]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消费行业 1. **消费整体趋势** - **10月消费数据表现良好且有持续性** - 10月社零同比增长4.8%,大幅高于市场预期,带动前16个月累计增速加快0.22个点到达3.5%,环比增速增到1%[1]。 - 10月商品零售额当月同比5%,比9月加快1.7%,创今年以来新高[1]。 - 过去两个月(九月十月)家电零售额在百分之二十以上,10月地产后周期商品零售额增长明显,如家电当月总体增长39.2%,家居7.4%(比9月加快7个百分点),建筑装潢材料降幅收窄,娱乐和体育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0月达26.7%(比9月加快20.5个百分点)[2]。 - 10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总体增长6.3%,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生产指数10.2%,服务零售额累计6.5%,换算成两年复合增长期,前十个月比前几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3]。 - 目前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综合施策,如消费补贴政策效果明显、11月有双十一叠加电商促销、增量财政政策(针对困难群体发补贴、针对在校学生提供奖学金和生活补助)、商业银行销售改善等,将推动11、12月份甚至明年1月份消费维持相对强势[4]。 2. **各细分领域情况** - **家电行业** - 今年双十一家电表现突出,以美的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零售同比增长30%,截至11月8日享受补贴金额已达261亿,截至11月11日达280亿,可能突破年初预期的300亿上限[20][21]。 - 扫地机品类增长明显,如锥密、石头、云晶等品牌有几倍的增长,两轮车板块中以九号公司为代表的电动自行车终端增长达60%以上[21][22]。 - 白电中的二线海军家电内需收入占比70%以上,经历三季度高基数增长压力后,四季度中央空调数据反转,是内需反转的典型代表[22]。 - **家居行业** - 家居补贴政策自10月后对基本面订单拉动明显,国庆假期部分区域有增长,10月中旬上海红星美凯龙智能家居等门店流量多,11月20多号补贴政策在渠道、品类、审核方面进一步放宽,11月初跨省补贴开放、线上补贴放开、审核简化等[12][13][14]。 - 10月家居订单情况,如顾家内销预计同比持平、外销双位数增长,米华降幅收窄、线上双位数增长,穆斯和吉尼门个位数增长,欧派和索克尼亚前端有明显改善,索菲亚和新台前端阶段改善较大,总体来看头部企业从前端零售看有转正到双位数增长的趋势[14][15]。 - 家居板块目前跟随政策有小周期投资机会,估值从低位的10倍上升到15 - 17倍左右,随着订单改善业绩有望上升,软件板块在今年四季度、定制板块在明年一季度会有明显体现[16]。 - **餐饮旅游行业** - 2025年假期安排增加了除夕和五一两个公共假日,但假期长度与2024年相比没有增加,调休减少,2025年不是假期大年,对旅游消费促进作用不明显[25][26][27][28][29]。 - 入境游政策在不断放宽,但目前入境游占国内旅游体量不大,餐饮旅游板块中OTA板块较利好,携程和同程目前估值今年20倍左右,明年十几倍,亚朵双十一亚朵星球销量5亿多同比翻倍,酒店方面明年上半年三星酒店供应减少,亚朵外延和零售业务二曲线做得好[30][31]。 - 餐饮消费券对上市公司影响不明显,但对行业价格和竞争维度有一定帮助,可关注海底捞、百胜、瑞幸和九毛九等龙头企业[32]。 (二)食品饮料行业 1. **白酒板块** - 白酒板块近期因政策博弈有短期波动,但长期拐点已确立,白酒三级爆集中释放风险,市场对其边际放缓的预期(杀估值)逐步调整为边际改善预期(提估值),成为低估值、低包袱、低预期、低国际干扰、资产质量高且受内需政策催化影响大的加配品种[5]。 2. **食品板块** - 部分食品公司从调整中走出,如伊利液态奶库存调整结束发货端改善,中菊加大参与冲刺全年目标,今麦郎长线存贷新品上市叠加春节旺季带动,四季度增长有望继续改善并超出市场预期[6]。 - 食品企业逐步进入业绩承压但用回购分红对冲的方式,3%以上股息率有意义,估值底部可对标红利股,除基本面外公司逐步调整心态从高速发展到回报股东,分红率不断提升,茅台、五粮液等有明确现金分红底线,茅台舍得有回购方案,茅台中期利润分红300亿[6]。 - 食品饮料板块在三季度一空的基础上10 - 11月初持续消化,叠加政策底形成预期底,考虑到今年旺季脉冲效应和春节早,产业有希望复刻去年在低预期基础上全面超预期,投资建议是白酒板块推荐高端五粮液、泸州老酒等,食品板块回避竞争激烈赛道,精选个股,关注已走出调整周期的龙头如福音榨菜、中国飞鹤等,以及餐饮需求有望改善的企业和竞争格局有望改善的龙头[7]。 (三)服装制造行业 1. **品牌端** - 今年以来整体品牌零售形式低迷,部分奢侈品、高端男装、大众运动、大众休闲品牌呈现下滑或增速放缓,但户外功能性品牌逆势快速增长[8]。 - 1 - 10月天猫户外服饰GMV同比增速达15.5%,平均全家价格同比增长16%左右,抖音户外服饰品类1 - 10月同比增长88%,超越2023年全年抖音水平,而阿里运动鞋服GMV同比增速14%、家访同比GMV增速5%、男装GMV同比下滑1%[8][9]。 - 中高端户外功能性服饰品牌逆势增长原因包括消费习惯改变、品牌扩张品类释放需求、品牌势能强、功能属性强、品牌营销和渠道力推动,推荐波司登,其在产品功能性迭代创新、拓展户外增量品类、渠道管理和供应链补货能力方面表现较好[9]。 2. **制造端** - 从美国服饰进口数据看,9月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和9.4%,需求端增长稳健[10]。 - 东南亚纺织和鞋类出口增长稳健,10月越南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9%、柬埔寨增长13%,越南鞋类出口同比增长51%、柬埔寨增长21%[10]。 - 中国服装制造企业接单情况稳中向好,如虹和巨羊10月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6%和7%,鞋类企业表现分化,丰泰10月营收同比下滑10%,育元10月制造业务增长21%[10]。 - 投资建议关注越南工厂顺利投产加速抢夺市场份额的伪薪股份、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有望获阿迪新客户增量的华力集团、设计开发能力强生产效率高分红率高的九星控股[11]。 (四)医药行业 1. **整体判断** - 医药行业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初步显现,基本面有回暖趋势,看好2025年医药内需消费,创新出海有较好趋势[32][33]。 2. **各细分领域情况** - **药品板块** - 三季度药品整体承压,但仍有很多药品业绩不错,一些品种开始放量或创新药开始有业绩表现,看好麻药线如安华、阳福、科立方等在四季度到明年全年的持续复苏和稳健增长,关注原料药一体化有业绩增量的公司如恩华盈福立方、百积成等[33][34]。 - **医疗器械板块** - 医疗器械院内今年推荐较多,但三季度后压力较大,由于经销商存在,终端三季度以传统为主,库存积压导致承压,不过9月以来终端需求包括设备换新等在逐步恢复,虽然可能不会很快反映到上市公司订单和报表上,但预计明年设备端会有较好复苏,重点推荐迈瑞、云银、开力医疗等[35][36]。 - **消费型医疗业态** - 明年医药以内需消费为主,医药消费今年承压,往后看能找到业绩增长相对确定或竞争格局优化、业绩有望回升的消费型医疗业态,如医疗服务、消费医疗等,重点推荐爱保医疗、二牙眼科、五叶眼科、通测医疗等,还有国外业务占比高订单多的公司如耀明刊等[37][38]。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在消费行业中,提到了一些企业的相关情况,如公牛、百亚股份,百亚股份双十一在天猫渠道数据有明显提升,排名较前,公牛集团基本盘稳健,有市场定价能力且拓展海外品牌[17]。 2. 在医药行业提到了外资开始加大购买中国创新药管线,如墨少东等外资的动向,表明中国医药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值得关注[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