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供给侧改革系列第一弹-出口退税调整-重大利好
-· 2024-11-19 15:41
一、涉及行业 光伏行业[1][2][3][4][5][6][7][8][9][10][1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 1. **政策内容及直接影响** -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光伏产品(电池和组件)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对当前0.7元每瓦的组件价格影响约为2 - 3分钱,对终端影响较小,但短期内已签订海外订单可能需重新议价[2]。 2. **政策性质及利好性** - 这一调整是光伏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是重大利好,标志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实[2]。 (二)光伏供给侧改革影响 1. **对产业链价格影响** - 旨在推动整个产业链价格回暖,目前产业链处于亏损状态,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使各环节有利可图,实现降本增效和技术进步[3]。 2. **对市场预期影响** - 资本市场希望通过供给侧改革加速产业链出清,近期CPI会议提到形成行业联盟,通过自律调控产能开工率,在招标市场优先选择联盟内企业推动价格回暖和落后产能出清[3]。 (三)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企业影响 - 利好具有显著市场优势或技术优势的企业,如在欧洲、美国、日韩等市场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具备渠道优势、产品优势及技术领先地位的头部企业将最为受益,组件价格上调时这些企业能获得更高溢价[4]。 (四)近期行业自律及供给侧改革相关公司反馈 - 多家光伏头部公司认为当前0.68元每瓦的组件价格是铁底,未来难以看到低于此价格的新标。多家公司反馈政府监管机构对供给侧改革协调力度大,收到省级领导行业自律要求,一些公司表示全力配合CPI行业自律要求,还有公司提到收到高层领导电话指导[5]。 (五)对未来光伏产业发展预期 1. **政策方面** -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相关政策逐步落实,强化板块信心并兑现基本面,如关税政策以及发改委和能源局可能发布的相关能耗和电耗文件,更多通过行业自律实现落后产能淘汰及集中度提升[6][7]。 2. **产业链价格方面** - 只要不是由组件企业全部承担成本上涨,整体产业链价格应会有所回暖,近期招标市场投标报价已有高于0.68元每瓦的积极变化,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将带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6]。 3. **发展阶段方面** - 光伏板块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供给侧改革催化板块估值上行,预计整个产业链价格在明年3月前回暖;第二阶段由产业链价格回暖或上涨带来的基本面兑现,供给侧改革预期下近期会有新政策出台强化预期及板块信心[8][9]。 (六)光伏行业新技术发展影响 - 新技术发展将在光伏行业中起重要作用,如BC(降本增效)等新技术以及BC产业可能带来新的扩产预期,一些目前关注度较低但有潜力的新技术未来可能得到更多关注,为整个光伏板块提供持续催化剂[10]。 (七)投资者关注企业 - 新技术受益企业(隆基、安旭、宇邦聚合、易捷迈等)、硅料电池组件企业(通威、君达、头部组件企业)及辅材企业(福莱特、福斯特)等值得关注,海关退税政策率先落地,后续政策逐步落地将强化产业链价格回暖预期,这些企业将受益[11]。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外资机构难以理解A股市场光伏板块波动,但监管机构不会直接干预民营企业经营,而是通过行业自律推动产业价格回暖[5]。 - 预计明年3月以后将看到排产上行及产业价格回暖,但认为这个回暖会比大家预期得更早[7]。
固态-厦钨新能
-· 2024-11-19 15:41
一、涉及公司 厦钨新能[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硫化铝生产相关 1. 生产方法与优势 - 采用自化学法(CBD)合成高纯度硫化铝,简化反应步骤、降低成本,选择合适原料避免有毒气体产生,提升产品纯度和良率[2]。 - 中试线已实现10公斤至百公斤级别高纯度硫化铝合成,良率较高,但反应容器材质需优化以提高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2][5]。 - 硫化铝生产过程涉及氢氧化锂和硫化氢生成硫化锂等反应,采用自化学法要考虑反应顺利进行和防止二次反应,选择易反应且不易二次反应的原料,借鉴传统冶炼工艺将常见原料转变为中间产物再合成硫化铝[3]。 2. 冶炼工艺优势 - 能将常见原料如氢氧化锂、碳酸锂转变为高活性且不易二次反应的中间产物,拥有丰富冶炼经验和先进设备,设备经调整可满足生产需求,如借鉴集团子公司设备优化容器材质提高寿命和耐腐蚀性,实现大规模生产[4]。 3. 硫源选择 - 选择固体硫盐作为硫源,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气体,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性,通过特定处理提升中间产物活性[7]。 4. 成本相关 - 目标成本在20 - 30万之间,目前距离目标成本需改进的要素包括提升工艺水平(如优化反应容器材质)和扩大生产规模,选用常见基础原料使实现目标成本可能性大[6]。 (二)与客户合作 - 与日本索尼、日产等企业以及国内比亚迪等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合作超18年,材料测试效果良好,客户对高纯度硫化铝材料需求强烈[11]。 - 与头部企业如H公司、C公司等合作,H公司感兴趣并考核,虽未完全同意提供全部工艺流程但提供材料和样品,A公司在电动工具储能项目尝试并关注信息[21]。 (三)硫化锂电池规划与产能 - 计划2026年实现硫化锂电池量产,2027年开始装车,设备设计成熟,选定设备材质需半年到一年,材质敲定后可迅速投入生产,计划在成都研究院部署,明年年底有望看到吨级产线落地[12]。 - 目前每月产能10 - 20吨,明年10月计划提升至2000吨,意味着明年可实现2 - 3万吨总产量[22]。 (四)NL结构材料相关 1. 材料优势 - 开发初衷是提高材料稳定性和容量,通过定向掺杂将掺杂元素置于锂的位置,提升结构稳固性,如提高承压能力和寿命,还能使锂离子脱出速度更快,提高容量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适用于所有承重结构[14]。 - 可能颠覆当前三元钴酸锂体系,可使用廉价元素代替昂贵金属降低成本,为膨胀结构发展提供新方向[15]。 - 相比传统高线三元电芯(能量密度约300瓦时每公斤),NL型结构材料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显著提升,如放电容量从215毫安时每克提升到250毫安时每克以上,还可进一步提升到260毫安时每克,层间距大提高倍率性能,相对于钴酸锂倍率可达1.5倍以上[16]。 - 适用于全固态电池,层间距大提高导电性(使整体导电率提高1.5到2倍),结构稳定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易坍塌保持界面稳定[17]。 - 适用于富锂锰基结构,可提升其容量上限,传统富锂锰基理论容量274毫安时每克,引入NL型材料可提升到300多甚至400多毫安时每克,有报道达500多,提供稳固模板解决富锂体系循环差、倍率差等问题[18]。 2. 成本与专利 - 无钴化设计降低贵金属成本,但特殊合成工艺使加工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小批量生产,未来有望将加工成本降至与现有材料相近水平[19]。 - 已申请关键结构专利,尚未公开以获得先发优势,专利涵盖关键结构特征,友商绕开难度较大,预计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20]。 三、其他重要内容 - 日本企业最早提出电动化目标,但高压电子体系下原定于2026年的目标推迟至2028年,正在调整工艺方向,国内受影响加快步伐,国家提供60多亿财政补贴,组建8个团队,希望2027年将硫化物推上车,样车制造有办法但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是关键问题[13]。 - 公司产品首先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而非汽车领域,因为新技术刚推出时成本高,消费电子中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低且电池在手机成本占比小[24]。 - 公司设备投资本身不贵甚至可能更便宜,但原材料和损耗以及加工费用较高,目前关键是优化原材料和加工费用[23]。
10万亿化债举措出台-对市场起到什么作用
-· 2024-11-19 15:41
一、涉及行业与公司 - 未明确提及特定公司,涉及金融投资行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10万亿化债政策相关 - 10万亿化债政策旨在缓解中国经济债务负担,规模可能达12万亿(存在2万亿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或解读方式),对经济再出发意义重大,但需关注化债后是否引发新一轮加杠杆[1][2] (二)美国大选影响 - 美国大选结果影响中国市场,特朗普当选可能加剧贸易摩擦、对全球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并干扰美联储降息进程,尤其在当前中国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加征关税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压力[1][2] (三)流动性状况 - 国内流动性较为宽松,国外流动性受美联储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11月美联储降息仍在预期内,但特朗普当选可能推动美国通胀从而干扰降息进程并影响全球资本市场[1][2][5] (四)中国经济政策基调 - 9月26日起中国经济政策基调已调整,目前集中于化债方面,需关注化债后主体发展是否带来新一轮加杠杆,这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再循环的动力来源[7] (五)加杠杆主体 - 具备加杠杆能力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和资产负债表健康的企业,主体的加杠杆意愿也是判断未来经济信心的重要因素[8] (六)投资者心态与决策 -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情绪,避免盲目追涨杀跌,投资决策应基于长期可持续框架,关注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在市场震荡调整期保持冷静、合理配置资产[1][9][12] (七)投资方向 1. 高股息方向 - 中国进入存量经济时代,经济增速换挡、存款利率下行和刚性兑付需求被打破使高股息方向受关注,且去年以来受新国九条支持[13] 2. 优质龙头资产 - 尽管过去行业和主题轮动,但仍需关注优质龙头资产,逆全球化和美元超发背景下,中国核心资产因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缺席上涨,但具有稀缺性,政策转变或经济修复时将成为全球稀缺资产[13] 3. 地方政府角色转变 - 地方政府因房地产问题角色调整,可能带来新机遇推动经济发展[13] 4. 科技板块 - 从产业视角应关注科技板块,尤其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时代操作系统,其关键要素已取得进步且对其他产业重塑才刚开始,当前政策转向下科技板块易获市场关注[16][17] (八)中证A500指数 - 中证A500指数编制方法和样本选择独特,行业均衡分布、覆盖新兴产业龙头公司、总市值与自由流动市值覆盖度高于沪深300、样本公司基本面良好,自2007年以来累计收益率高于中证800、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等,盈利质量高、造血能力强、未来盈利预期领先其他主要指数、股息率高于部分指数、估值适中,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21][22][23]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投资者可通过华夏基金官方APP或小程序获取a500产品信息,也可在投资者陪伴群提问[31] - 中证A500指数通常每半年进行一次成分股调整[26] - 投资a500指数建议逢低布局,每年6月中旬和12月中旬是关注指数调整的重要时间节点[30]
光模块观点重申
观点指数· 2024-11-19 15:41
一、涉及行业 光模块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需求情况 1. 2025年光模块行业整体需求将显著上升,11月上调了明年总带宽需求预期,主要因400G和800G光模块需求超出预期[3]。 2. 增长主要源于海外二线云厂商(如Oracle、特斯拉)和交换机厂商(如思科、Arista)的强劲需求[3]。 3. 预计2025年800G光模块全球需求超2,200万只,1.6T光模块需求至少500万只(英伟达约400万只,谷歌约100万只),若英伟达GPU交付不及预期,2026年1.6T光模块需求可能翻倍至1,000万以上[3]。 (二)竞争格局 1. 尽管二三线厂商订单增加,但份额有限,未对一线厂商造成冲击,竞争格局稳定[4]。 2. 价格未出现异常下降,部分产品甚至未降价,订单外溢是由于需求过高,如字节跳动、Oracle为保障供应链给二线厂商供货机会[5]。 (三)上游供货 1. 由于2024下半年及2025年需求强劲,上游物料供应紧张,光芯片和法拉利产品线(隔离器部件)尤甚[6]。 2. 法拉利产品主力供应商包括Lumentum等,美国有两家可生产,国内初创公司扩产需半年到一年恢复正常;光芯片扩产周期长,需一年提升良率,许多公司加速扩产(如Lumentum计划到2024年6月产能提高40%以上),预计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上半年紧张,下半年缓解[6]。 (四)技术路线 1. 硅光技术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渗透率超30%,一是2025年技术成熟,云厂商开始接触验证稳定性;二是C36光源供应相对充足保障供应链安全,硅光具有功耗低、成本低、效果好、物料复杂度低等优势[8]。 2. CPU是未来高带宽(3.2T及以上)传输重要技术路线,但三年内难以成为主流,云厂商倾向分散采购避免被绑定[9][10]。 3. IPO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但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传统带DSP的长距离传输方案,在中短距传输存在技术障碍[11]。 (五)投资机会 1. 2025年投资机会集中在业绩确定性高的公司(如旭创、新易盛、天孚),受益于订单溢出效应的二线公司(如剑桥科技、光迅科技)和特定器件供应商(如元杰科技)[2]。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近期光模块产业链公司股价表现优异,自9月24日以来跑赢创业板指数,原因一是机构持仓边际变化,二是机构投资者对行业前景乐观增加股票配置[12]。 2. 市场对应用领域关注度提升,可能影响创新型公司持仓表现,机构持仓边际变化可能拖累创新型公司近期表现[13]。 3.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使投资者关注光通信新技术趋势,这影响了不同股票的业绩确定性变化[14]。 4. 未来市场持仓选择将再平衡,9月24日后小市值或新技术趋势朦胧的股票表现更好,旭创、兴盛、天孚等公司将受益[16]。 5. 接近1月初上市公司将发业绩预告,投资者会更关注业绩确定性,旭创、新易盛、天孚等公司业绩预告可能吸引更多视线[17]。 6. 2025年一季度到二季度末,市场对2026年展望将逐渐清晰,英伟达下周和2月底的季报重要,若前景乐观将利好其光模块供应商[18]。 7. 2024年3月英伟达GPC大会重要,可能涉及网络架构变革,需持续跟踪相关技术路线迭代[19]。 8. 纤维通信是光模块行业技术路线较稳妥部分,硅光和CPU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光模块厂商重要性不会被排除[20]。
25年国内外煤炭供需格局及价格展望
2024-11-19 15:41
一、涉及行业 煤炭行业[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产量方面 1. **全球产量** - 2024年前九个月全球煤炭产量小幅下降6.7%[1][2]。其中中国、印度和印尼产量增长(中国增速0.6%、印度7.6%、印尼5%),美国产量下降13%、澳大利亚增长3.2%、俄罗斯下降1.7%、南非和德国分别下降12.6%和24.4%[2]。 - 预计2025年中国、印度和印尼将继续保持产量增长,美国和俄罗斯等国产量可能下降[1][5]。 2. **中国国内产量** - 2024年国内动力煤盈余约2.8亿吨,库存分布在各环节。1 - 9月整体供需盈余约2.6亿吨,到年底可能达3亿吨[17]。 - 预计2024年国内生产总量变化不大,上下浮动1% - 2%,没有明显减产计划,新疆因物流成本高难以显著增产[22]。 (二)进口方面 1. **进口量** - 2024年1 - 9月中国煤炭进口量增长11.9%,印度增长9.3%,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量下降(分别下降1.9%、10.1%、2.5%和24.4%),越南增长32.2%[3]。 - 2024年2月单月进口量为3,375万吨是唯一未超4,000万吨的月份,7月起每月进口量均超4,500万吨,9月达4,759万吨历史最高[8]。 - 预计2024年进口量在5 - 5.2亿吨之间,2025年可能达到5.3 - 5.5亿吨[19]。 - 中国从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和印尼四国合计占比92.1%(较前几年有所下降),美国占比2.1%,哥伦比亚1.9%,加拿大1.8%[10]。 - 2024年哥伦比亚对中国出口量大幅增加,截止到9月份已达733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0万吨[2]。 - 2024年中国企业虽面临蒙古焦煤和动力煤分别征收3%和6%的关税,但仍积极进口[9]。 - 预计2025年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持续增长,发达国家需求将下降[1][5]。 2. **进口来源国情况** - **印尼**: - 近年来印尼对中国煤炭出口量显著增加,五年前为1.2亿吨,去年超2亿吨,今年预计比去年增长1,000 - 2,000万吨[11]。 - 2023年印尼政府批准9.22亿吨产能计划,相比去年7.75亿吨有所增长,预计2024年实际产量达8亿吨左右并可能超该水平,2025年和2026年产能计划分别为9.17亿吨和9.02亿吨,虽2025年计划较2024年有所下降,但预计未来产量仍将增长[11]。 - 印尼出口到中国煤炭热值逐渐降低(从过去3,800卡和4,700卡降至3,400卡、3,000卡甚至2,800卡),但满足了中国对不同热值煤炭需求[12]。 - **俄罗斯**: - 2024年前三个月对中国出口表现不佳,4月起每月出口量基本维持在850万 - 800万吨以上,但因冬季港口天气影响,预计后三个月进口量会下降,今年出口总量难以超过去年1亿吨水平但降幅不大[13]。 - **澳大利亚**: - 2024年已完全恢复正常供应,今年向中国出口动力煤约5,000多万吨(其中不到1,000万吨是焦煤),去年总计进口5,200万吨(约200万吨焦煤,5,000万吨动力煤)[14][15]。 - **蒙古**: - 焦煤主要供应中国,预计2024年进口量从去年6,800多万吨增加至8,000万吨左右,还开放低品质动力煤口岸提升对华供给能力[16]。 - **美国**: - 主要出口焦煤和动力煤(动力煤硫分高不适合中国沿海地区),2024年对中国焦煤出口量已增长,预计2025年持平或难以再增长[25]。 - **哥伦比亚**: - 主要向欧洲出口高热值煤,因欧洲需求减少,2024年向中国出口约1,000万吨煤炭,预计2025年不低于今年水平[25]。 (三)价格方面 1. **国际价格** - 2024年国际煤炭价格相对稳定,澳洲纽卡斯尔6,000卡热值煤价在87 - 92美元之间波动,印尼煤价在50 - 54美元之间浮动,主要因大量长协合同签订[1][4]。 - 欧洲三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价格从4月起基本维持在100 - 115美元之间,南非理查德湾港口价格夏季一度涨至130美元后回落趋于平稳[4]。 - 预计2024年进口煤价维持在55 - 60美元之间,3,800卡热值成本约32 - 33美元,高热值澳洲煤(5,500卡)价格在90美元上下波动,2025年价格波动幅度也不大[20]。 2. **中国国内价格** - 2024年中国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在880 - 830元/吨之间波动,库存水平高,市场流动性差[1]。 - 预计2025年煤炭价格会有所下探但幅度有限,最高点不会超过900元(可能在880 - 890元之间),最低点可能回到750 - 760元,中枢价位在800或810元左右[23]。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2024年中国进口煤大幅增长原因包括全球供需阶段性宽松(俄乌战争后欧洲转向天然气减少对俄煤需求)、国内外价格差异(以5,500卡为例,华南到岸价比国内低约40元甚至更多)、沿海电厂库存策略调整(以长期合同为主、进口为辅)、国内长协政策限制贸易商只能做国际市场、中国煤化工行业对高热值优质煤需求增加[7]。 2. 中国国内市场流动性差是因为长协合同锁定大部分供应量,导致市场可供交易煤炭数量有限,港口、环渤海、下游港口价格涨不上也跌不动,需求不足企业不急于采购且库存普遍高(如华南地区库存达1,521万吨比去年高200万吨,东北港口库存285万吨比去年增加113万吨,秦皇岛港口库存约700万吨但船舶数量少)[18]。 3. 印尼能矿部公布产能计划后,通常乘以87%来估算当年实际产量,这一比例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值但不完全准确[24]。 4. 欧美需求减少时,供应欧美国家的高卡值煤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会将部分原本供应欧美的洗选高热值煤转为供应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市场(如澳大利亚可调整供应煤的热值,中国可通过配矿使用)[26]。
中国海油20241118
一、涉及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业绩表现 1. **营收与净利润**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洋石油营收同比增长13.9%至2,114.1亿元,油气净产量达到542百万桶,同比上升8.5%。中国海油营收同比增长6.3%至4.2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至1,166.59亿元[2]。 - 中国海油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992.54亿元,同比减少13.5%,环比减少13.9%;归母净利润为369.28亿元,同比增加9%,环比减少7.7%[3]。 2. **产量表现** - 国内油气净产量同比增长6.8%,主要得益于博中19 - 6和恩平20 - 4等油气田的产量贡献。海外方面,海外油气田产量达到172.9百万桶,同比上升12.2%,主要得益于圭亚那帕亚尔项目投产带来的增长。从品类来看,石油液体和天然气分别占比78.4%和21.6%,其中石油液体产量同比增加8.4%,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加9%[4]。 (二)成本控制 - 桶油成本基本持平,为28.14美元左右,维持在27至29美元之间,即使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布伦特原原期货均价为81.88美元每桶,同比微跌0.3%),公司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166亿元,同比上升19.5%[5]。 (三)现金流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14.9%,达到1,827.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进出额1,183.1亿3,2亿元,同比增长120%,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进出额641.6亿元,同比增长14.8%。受以上综合影响,公司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减少0.74亿元,到1,333.7亿元[6]。 (四)资本开支与新项目开发 - 2024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人民币953.4亿元,同比增加了6.6%。第三季度公司共获得2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5个含油气构造。10月17日,公司宣布新签巴西海上勘探区块石油合同,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其中桑托斯盆地sm1,813区块拥有100%的作业者权益;佩罗斯塔盆地三个区块拥有20%的非作业者权益[7]。 - 巴西项目对公司有重要意义,如迈瑞1和迈瑞2高峰日产分别为108万桶油当量,预计到2028年高峰日产将达601万桶油当量,相当于23年净产的3.2%等[8]。 (五)发展前景与项目进展 -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弱增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公司将坚持油气增储上产,前三季度有多个新项目顺利投产,包括中国的博东19 - 2油田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5 - 5 - 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及海外的巴西梅尔三项目等[9]。 (六)股息率预期 - 2023年中国海洋石油的分红率为43.5%。假设2024年至2026年的分红率维持不变,按照该股利分配率乘以24至26年的盈利计算,预计未来三年的股息率分别为4.34%和6.5%,在高股息板块中处于较高的位置[10]。 (七)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预测2024 - 2026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4,349.88亿元、4,612.2亿元和4,8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9.4亿元、1,550.39亿元和16,709.29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分别为3.07元、3.26元和3.53元。当前A股对应24 - 26年的市盈率(PE)分别为8倍、6倍和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11]。 (八)面临风险 - 主要风险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变动与风险、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汇率波动及外汇管制的风险,以及油气价格前瞻性判断与实际出现偏离的风险[12]。 (九)投资者关注信息 - 投资者普遍关注公司的现金流情况、负债水平以及资本开支。此外,公司海外项目投产也是其高成长性的基础逻辑之一[13]。 三、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中国海洋石油在2024年前三季度石油液体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4%和9%,两者占比分别为78.4%和21.6%[4]。 2.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洋石油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4.9%,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同比增长120%),融资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14.8%,最终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减少0.74亿元[6]。 3.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洋石油资本开支同比增长6.6%,第三季度公司在勘探方面有新发现和构造评价成果,10月17日新签巴西海上勘探区块石油合同的权益情况[7]。 4. 详细介绍了巴西项目对公司的影响,如迈瑞1和迈瑞2高峰日产情况以及不同项目在不同年份的日产和权益相当于23年净产的比例等[8]。 5. 2023年中国海洋石油分红率为43.5%,以此为基础假设计算2024 - 2026年股息率[10]。 6. 预测2024 - 2026年公司的每股收益(EPS)分别为3.07元、3.26元和3.53元[11]。
哪些受益于-市值管理
-· 2024-11-19 15:41
一、涉及行业 - 银行、地产、建筑、军工、固态电池、石墨负极、医药、半导体、AI应用、汽车、风电等行业[1][2][3][7][9][10][11][13][15][16][17][18]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市场整体情况 - **近期市场动向**:9月24日市场出现反转迹象,上周到上周四为赚钱周期,从上周五开始进入亏钱效应,广度量能持续下行,市场疲软[2][3]。 - **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央国企市值管理政策调整、长期破净股票范围扩大、机构投资者操作习惯、游资散户行为等影响市场走势,妖股行情和风格转换冲击市场,机构投资者频繁拉升砸盘增加波动率[2][5]。 (二)不同板块情况 - **高股息板块(银行、地产、建筑)**:上涨后缺乏持续性,破净占比高,投资者应谨慎对待,避免追涨,需密切关注其动向,一旦异动及时撤出[2][3][4]。 - **央国企市值管理政策**:调整放宽长期破净估值提升要求,扩大适用范围(如中证500、创业板、中盘200等成分股被纳入),效果有待观察[2][6]。 - **长期破净股票**:主要集中在银行、地产和建筑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和经营困境,多数情况不建议追涨,除非有实质性转型或并购重组[2][7]。 - **小市值公司**:多数破净小市值公司(200亿以内)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应关注有实质性转型或并购重组潜力的公司,而非单纯低估值公司[8]。 -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26年全固态电池量产(比预期提前一年),硫化物路线最具成长性但成本高、技术难,由日韩主导,华为和宁德时代等积极投入研发[11]。 - **半导体行业**:近期表现不佳,风险偏好下降致整体走弱,但长期仍有发展潜力,需关注短期个股表现及相关板块是否走强[13]。 - **AI应用板块**:行情接近尾声,若明年有修复行情应采取高抛策略[17]。 - **上海汽车和风电板块**:上海汽车今日高开但正常应补回缺口,市值大的股票行情抢占可能性小;风电板块过去表现差,需关注是否有修复机会[18]。 三、其他重要内容 - 蠡湖股份与高能时代在硫化物路线有战略合作并成立合资企业,当前市场不佳需分档策略交易[12]。 - 华为系硫化物正极材料公司虽受机构抛售但绑定华为优势仍使其长远发展前景值得期待[14]。 - 固态电池领域负极材料已出现缩容现象,需密切关注,科技股如低轨卫星等连跌五天需关注支撑位抵抗情况[16]。 - 对于未来几天市场走势,不要盲目减仓,等待支撑位确认,对于接近支撑位个股观察抵抗情况,微电子等注入预期强板块向上修正可高抛锁定收益[19]。 - 军工企业在0.924位置启动时股价从7元多涨至9元多,北政中市净率相对较低;某体外诊断试剂仪器制造商股价远低于回购价格且参股三家创新药公司值得关注[9][10]。
大类资产2025年展望-时变之应
-· 2024-11-19 15:41
一、涉及行业 大类资产[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2025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1. **总体展望** - 2025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建议转向中性平衡,增配风险资产,减配安全资产,与2024年下半年防御性策略不同[1][2]。 - 论据:中国出台稳增长政策、美联储降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全球政策环境发生重大转变[2]。 2. **股债相关性** - **中美股债相关性反转** - 中国股债负相关,美国股债正相关[1]。 - 论据:经济增长和通胀驱动因素不同,增长主导时股债跷跷板效应,通胀主导时股债同涨同跌,中美情况不同导致相关性不同[5]。 - **对资产配置影响** - 中国市场利于股债平衡配置,美国市场配置难度加大[1][10]。 - 论据:美国股债正相关,股票下跌时债券可能一起下跌;中国股债负相关,股票下跌债券可能上涨[10]。 3. **股票波动率** - **中国股票波动率** - 预计长期下降[1]。 - 论据:低利率环境、去杠杆化、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和资本市场改革等因素[1][3][6]。 - **美国股票波动率** - 可能上升[1]。 - 论据:高通胀、高利率带来高波动,特朗普上台后不确定性政策将进一步推高波动[3][4]。 4. **中外资产相关性** - 中外资产相关性降低[1][3][4]。 - 论据:两地经济周期、政策环境差异,如中国低利率周期,海外(美国)高利率周期,导致资产价格走势分化[4]。 - 对全球投资者意义:提供更多分散化投资机会,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1][7]。 5. **基于趋势的资产配置建议** - 提升中国股票在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如从60%提升至70%[1][8][9]。 - 论据:股债相关性变化和波动率下降提高资产组合效率[8][9]。 - 美国市场增加黄金等非股债类资产配置[1][10]。 - 论据:美国股债正相关,配置难度加大,黄金可控制风险[10]。 (二)特朗普当选及其政策影响 1. **对全球经济影响** - 短期利好风险资产[1]。 - 论据:特朗普一系列放松监管减税政策被认为有利于经济增长,增长预期向好,风险偏好上升[12]。 2. **潜在风险** - 通胀失控和经济失速[14]。 - 论据: - 关税政策:对中国征收60%关税、对全球征收10%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约100个基点,压低增长100个基点[14][15]。 - 移民政策:限制移民流入并驱逐部分移民(如130万移民),将推高通胀50个基点,压低增长100个基点[16]。 - 削弱美联储独立性:将导致中长期通胀预期失控,大幅推高通胀,若同时增加关税、驱逐移民并削弱美联储独立性,将最终推高通胀400个基点,压低增长200个基点[17]。 3. **对美国经济各方面影响** - **减税政策** - 表面利好,实际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扩大美国债务赤字,推高通胀压力[18][19]。 - **其他政策** - 如提高关税、限制移民、缩减财政开支等压制经济增长[21]。 - **对美国经济状况判断** - 美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不同经济部门下行幅度和节奏不一[23][24]。 - 论据:就业市场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小企业扩张比例提示就业可能放缓、信贷增速处于周期低位、ISM制造业PMI在50扩容线以下、新订单减存货指标显示经济疲弱、消费者信心指数恶化等[23]。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中国市场战术策略** - 采取“股债平衡逐步调整”战术思路,短期内可能股债轮动及行业轮动,通过情绪和估值指标进行战术调整[11]。 2. **海外市场战术策略** - “由债入股先攻后守”策略,短期增加股票配置、减少债券配置,逐步向防守过渡[11]。 3. **债券减配策略** - 债券配置需逐步减少而非迅速减配,美债利率先抢跑后回落,减配债券逐步进行可应对短期回落[13]。 4. **黄金表现及配置建议** - 黄金可对冲增长下行和通胀上行风险,中期仍具吸引力,特朗普上台可能使美国债务失控利好黄金,建议利用短期回调逢低补仓并维持超配[26]。 5. **商品市场看法** - 近期维持低配策略,供给修复无紧缺迹象,全球经济下行压制需求,特朗普政策不利于商品价格表现[27]。 6. **具体配置建议** - 中国市场:对股票积极乐观但标配灵活调整仓位,债券缩短久期标配;海外市场:短期超配股票,中长期考虑风险逐步减配股票,维持超配黄金及低配商品,海外股票估值偏高有调整风险,关注AI应用落地不确定性[25][28]。
锂矿强call-凿冰人破冰-供给梳理一澳洲篇
-· 2024-11-19 15:41
一、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矿行业[1][2][3][4][5][6][7][8][9][10][11][12] - 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主要围绕澳洲锂矿项目展开[1][2][3][4][5][6][7][8][9][10][11][12] 二、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一)澳洲锂矿供给情况 - 2024年澳洲锂辉石市场供给增量有限,预计仅增长1.7万吨至43.4万吨碳酸锂当量,主要增量来自格林布什、毫乱和凯瑟琳三个项目,其他项目因成本控制而减产[1][12] - 澳洲锂资源供应份额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将降至全球供应量的30%,南美和非洲地区的增产是主要原因[1][3] (二)各项目情况 1. 格林布什矿山 - 保持稳定生产,三季度产量为40万吨左右(相当于额定年产能162万吨的一季度水平),生产成本每吨不到300澳元,是全球最低之一[4] - 由于一季度天齐锂业减少采购,2024年预计全年可达16.9万吨左右碳酸锂当量,2025年随着CPP三期投产后略增至20万吨,同比增长3.1万吨[4] 2. 马里昂镇矿山 - 是一座成熟矿山,目前完成了90万吨混合金矿扩建,但公司出于成本考虑控制了部分作业面[5] - 今年预计可生产5.3万吨碳酸锂当量,明年公司下调指引至32万吨金矿,对应4万吨碳酸锂当量,同比减少1.3万吨[5] 3. 卡特项目 - 是相对成熟的矿山,在2024年第三季度曾考虑转入维护或弱停产状态,属于成本较高的项目之一[7] - 预计明年的产能指引为10至12万吨金矿,考虑到可能的停产影响,预计2024年的实际产量约为1.2万吨,比2023年的1.5万吨减少约3,000吨[7] 4. 达尔文项目 - 在上一轮周期中是破产信号最显著的一个,这一轮周期结束后依然无法盈利[8] - 尽管不再是成本最高的项目,但澳洲这边成本抬升显著,与马里昂山成本相当,马里昂山也面临盈利压力[8] 5. 后来的项目 - 于去年投产,由SQM和沃尔玛澳洲公司共同持有,2024财年预计30至34万吨金矿水平,相当于生产不到4万吨[9] - 乐观预期下,明年从今年1万吨增长至3万吨,同比增量2万吨,但没有成本指引,公司可研显示配套建设氢氧化锂工厂,科研成本5,000美元每吨,SQM有强烈出售意愿,前景不乐观,后续可能存在减产甚至停产业务调整[9] 6. 分类项目 - 前景黯淡,已进入矿山寿命尾声,在上一轮周期中曾经停产,2023年复工生产两年后再次停产[10] - 现金成本高达1,400美元每吨,在2027至2028年将进入寿命尾声[10] 7. 凯瑟琳项目 - 由蓝胖公司全资持有,今年刚投产生长阶段,单吨现金生产成本1,100至1,200澳元(700 - 800美元)[11] - 公司计划明年实现2.3万吨碳酸当量,今年应达到6,000吨碳酸当量水平,同比增长1.7万吨,但公司一直有出售意愿,未来可能面临减产业务调整风险[11] (三)其他地区影响 - 南美阿根廷和非洲近年来放量增长,对澳洲市场份额造成侵蚀,缓解了全球需求压力,但也加剧了价格竞争,使得部分高成本项目面临更大挑战[6] 三、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未来1 - 2个月内,海外项目可能会陆续减产甚至停产,这将进一步加强市场对明年供给增量有限的信心[2] - 1月份龙头企业的排产非常好,环比可能不会下降,但2 - 3月份的排产计划尚不明确,这是目前最大的顾虑所在[2] - 澳洲有9座矿山,包括格林布什、皮尔巴拉等,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停产或即将停产,例如Catholic Hill项目已进入停产状态,显示出澳洲矿企对未来盈利能力和溢价周期持悲观态度[3] - 我军纳区工程复产后两条线已达50万吨,但由于盈利压力大可能率先减/停产,皮尔巴拉项目今年8.9万碳酸锂当量,明年略降至8.2万[5] - 当WTO宣布停产时,上一轮锂矿股正式反转[8] - 马努尔措给出的成本指引与金纳差不多,都在600美元每吨以下[8] - 后来的项目在两家公司年报中提及不多,仅在WiFi方面财报中简短提到2024财年预计产量[9] - 此前澳洲女首富曾试图收购凯瑟琳项目但遭股东会反对未果[11]
中远海控20241118
2024-11-19 15:41
一、涉及公司 中远海控[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财务表现 1.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747亿元,同比增长29.8%;息税前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63.7%;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6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72.7%,期末资产负债率较期初下降2.9个百分点至44.5%[4]。 2. 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735.13亿元,同比增长72%;息税前利润297.57亿元,同比增长248.93%;净利润240.91亿元,同比增长28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2.54亿元,同比增长285.7%[5]。 (二)集装箱航运业务 1. 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货运量1,904万TEU,同比增长9.1%;集装箱航运业务板块实现航线收入1,57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国际航线收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35.1%[8]。 (三)全球供应链服务生态建设 1. 已完成北美、欧洲、东南亚、南美、非洲等8个投资平台和9个运营平台的搭建工作[6]。 2. 强化比雷埃夫斯港、泽布里赫港、秘鲁前凯等关键枢纽港建设,加快中国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通道建设[6]。 (四)数字化转型 1. 截至报告期内,已累计研发并推出33个组合产品,覆盖全航线,遍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全球售卖的一体化产品矩阵[7]。 (五)绿色低碳发展 1. 2024年8月底签订12艘14,000 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协议,截至三季度末手持新造船订单共计39艘,总计70万TEU,并计划于2029年前陆续交付[9]。 (六)股东回报 1. 截至10月25日,已完成2024年中期现金红利派发工作,共计派发现金约83亿元,占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2%[12]。 2. 拟回购5,000万至1亿股A股,总金额预计为10亿至20亿人民币,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同时在H股一般性授权框架下实施H股回购[12]。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2024年以来,主要市场货量温和增长,受红海局势影响有效运力供给不足,全球供应链紧张,市场运价同比显著增长,第三季度欧美主干航线市场进入旺季,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实现量价提升[3]。 2. 公司旗下双品牌所在的“海洋联盟”将继续为客户提供可靠快捷的全球供应链服务,打造稳定优质航线产品,保障客户运输需求,推动全球供应链总体稳定[10]。 3. 除海运以外的供应链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9.7%;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达到1亿TEU,同比上升7.1%,其中控股码头总吞吐量约2,456万TEU;仓库码头总吞吐量约8,271万TE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