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公司 硅宝科技[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硅碳负极材料进展 1. 研发与产业化历程 - 自2015年开始研发硅碳负极材料,2022年推进产业化,2024年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并开始发货,发货量持续增长[3]。 2. 产能情况 - 目前有1,000吨的中试生产线,已投产且稳定生产,正在建设5万吨锂电池专用材料产能,其中1万吨为硅碳负极,部分产能今年年底和明年陆续投放,2024年预计将硅基负极材料产能扩展至3,000吨,生产节奏根据客户锁定订单情况决定[3][8]。 3. 工艺技术 - 目前采用多孔硅碳气相沉积工艺(行业主流路线之一),千吨级产线中一半是新型气相沉积工艺,过去的砂膜硅碳工艺因技术前景有限被淘汰[4]。 4. 客户验证与供货 - 新型硅碳材料在部分动力电池和3C电池客户中测试,已有几家车企客户认可,预计明年第一季度部分客户完成验厂并小幅放量,目前稳定供货的主要是硅氧系列产品,今年该系列产品有几百万收入[5][6]。 - 由于商业机密,不便透露具体通过测试的厂商名称,3C方向验证进展较快,动力方向还在研究阶段未大规模产业化[7]。 (二)产品相关情况 1. 硅氧产品 - 主要应用于3C电池领域(如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约每吨25万元(23 - 30万之间浮动)[9][10]。 2. 硅碳负极材料 - 市场价格每吨60 - 80万元,目前毛利率约30%以上,预计明年树脂类硅碳负极材料价格每吨60万元左右,毛利率30% - 40%,若上游供应商大规模扩产降价,行业价格会随之下降[16]。 3. 原料价格 - 多孔碳每吨60 - 80万元(取决于是否球形等质量要求),生物质炭价格更低但公司做得少,硅烷气采购成本高(运输成本占比大),四川地区有20万吨硅烷气产能[10][15]。 (三)发展瓶颈 1. 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用于动力电池 - 面临原材料供应量级不大、生产工艺设备未规模化突破、汽车制造商处于技术储备阶段未大规模投产等瓶颈,如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在技术储备未确定投产时间[11][12]。 2. 硅碳负极合成环节 - 流化床设备存在技术瓶颈,成熟设备仅能实现每批次20公斤产能,大批次(100公斤)设备尚在调试阶段,对温度场均匀性要求高[17][18]。 - 百公斤级别流化床设备年产能约50吨,目前资本开支300 - 500万人民币,未来可降至150 - 250万人民币[19]。 (四)原料供应与合作 1. 原料供应 - 主要依赖外采多孔碳和硅烷气等原料,与几家大型供应商合作,同时与科研院校开展前期研发工作[13]。 2. 原料选择倾向 - 更倾向于树脂类新型硅碳(性能更适合动力电池),虽成本高但量产规模扩大后价格会下降,木质类多孔炭因压实密度等问题不太可能成为主流[14]。 - 硅烷气品质符合需求,四川地区及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的硅烷气纯度高于制备所需标准[20]。 (五)其他业务情况 1. 嘉豪股份 - 最近两个月利润并表完全进行,11月起每月利润三四百万元,下半年预计完成业绩对赌中的2,000多万元利润目标,今年需完成4,200万元业绩对赌[21]。 2. 工业胶和光伏胶 - 光伏胶价格无明显变化,工业胶价格平稳且毛利率较高,同比去年略有下降(去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高)[22]。 3. 有机硅DMC等原材料 - 价格预计不会大幅上涨,小范围波动一两千元,因需求不旺盛、开工率不高且产能充裕,出口情况可能影响但整体低位[23]。 4. 工业胶和建筑胶出口 - 今年出口同比增长约20%,嘉豪股份并入后将进一步合作提升出口比例,海外市场毛利率相对较高,嘉豪外销毛利率接近20%[24]。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将积极推进硅碳负极业务的扩产和销售工作,目前该业务在整体业绩占比较低,若实现数量级增长将积极与投资者交流并抓住市场机遇[29]。 2. 投资者关注方式 - 硅碳新方向是核心发展领域,可联系化工组或相关负责人获取信息,公司实现显著增长后会积极沟通[31]。 3. 明年销售预期 - 已与部分客户达成合作确定明年销售量,正在验厂的客户预计明年一季度锁定订单量,2024年销售额目标是几千万元(今年预计大几百万元,出货量百吨级别)[27][28]。 4. 扩产相关 - 明年扩产3,000吨硅碳负极所需资本开支为几千万元,扩产周期短(设备安装调试几个月),依据四季度客户锁定订单及新增客户需求扩产[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