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还会继续调整吗?
2024-11-18 14:40

一、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本纪要主要涉及A股市场整体情况,未特定指向某一公司,行业为A股市场涵盖的众多行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一)A股走势判断 1. 调整空间有限 - 核心观点:目前A股市场继续大幅向下调整的空间不大,后续可能会震荡但空间较小。 - 论据: - 情绪指标方面,跟踪的群聚指标在11月11日短期高点时为87%,处于高位,到周五回落至83%左右,虽处于高位但非最高(2015年牛市时接近100%),短期情绪过高导致前期涨幅过大后的调整压力,不过随着价格回落这种因素的影响会减弱。[3] - 估值差异方面,主要指数如双能中指、双能50、中证1000等估值历史分位在50%左右处于中性水平,上证中指48%、上证50在47%、中证1000在56%,虽有部分指数如窗外蛮纸处于16%的低历史分位,但非权重宽基指数如中证1000、中证2000等估值历史分位数在95%以上,说明市场调整有估值方面的因素。[4] - 热门行业成交占比方面,11月18日 - 11月11日涨幅前五行业的成交占比达到30% - 40%的历史高位,复盘历史发现每次达到这个区间行业就会调整。[5] (二)影响A股走势因素影响有限 1. 外部环境影响 - 核心观点:外部环境对A股市场的影响没有想象中严重。 - 论据: - 特朗普当选方面,虽然其任命的官员多为对华强硬派,市场担忧会增加中国商品关税,但对比2018年,国内已做了充足准备,尤其926政治局会议后政策明确,且国内科技自立自强发展较好,如半导体国产化率从2018年不到10%提升到超过50%。[6][7] - 流动性收紧方面,美元指数上涨源于10月通胀数据较好以及特朗普当选后政策可能引发通胀压力使市场预期12月美联储不降息,但美联储降息周期仍在,短期通胀难以达到逆转降息周期的程度(参照2021年1月后通胀需达到5% - 6%以上才可能逆转),且人民币汇率在国内政策对冲下相对稳定,国内流动性在股市微观层面依然充裕(从股市成交、融资流入、外资流入、新发基金回升、居民存款搬家等数据可看出)。[7][8][9][10] 2. 政策因素 - 核心观点:政策因素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资本市场政策都偏积极,不会导致市场大幅调整。 - 论据: - 经济政策方面,虽然目前处于政策空窗期到明年两会前可能无明显增量,但季度政局会议和12月2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保增长政策方向。[12] - 资本市场政策方面,本周末出台市值管理中稿十号文强调对破净和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的市值管理要求,还有对异动股票监管放松,整体资本市场政策偏宽松。[13] 3. 行业轮动因素 - 核心观点:从行业轮动角度看,短期调整有限。 - 论据: - 成长行业间涨幅未完全匹配,11月18日 - 11月11日部分行业涨幅不到10%甚至只有一两个点,与最高涨幅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差距。[16] - 行业内部轮动也未完成,多数成长行业尤其是TMT里龙头个股涨幅远低于非龙头个股,后续大市值公司补涨才代表行业轮动完成。[16] (三)行业配置建议 1. 科技股和低估值国企 - 核心观点:短期调整结束或企稳后,科技股和低估值国企是可配置方向。 - 论据: - 历史经验显示短期调整后的反弹中成长性行业领涨。[17] - 当前政策有利于周期和成长,如财政政策落地对周期和科技受益,资本市场政策对低估值尤其是破净国企有利。[17] - 流动性宽松,加上海外产业趋势和国内政策产业趋势对科技股有利。[18] 2. 核心资产 - 核心观点:核心资产值得逢低配置。 - 论据:10月经济数据显示投资、出口、消费全面回升提升经济预期,核心资产配置逻辑是国内经济修复导致外资流入,且核心资产如电信、神品等价格涨幅偏低,有补涨逻辑。[18] 三、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提及了多种数据来支撑观点,如群聚指标的具体数值、不同指数的估值历史分位数值、涨幅前五行业的成交占比数值、半导体国产化率数值、美国通胀数据相关情况等,这些数据较为细致地反映了市场情况。[3][4][5][7][8] - 对不同政策会议(政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关注,从政策会议预期角度分析对A股市场的影响。[12]